壹、新會計準則1的頒布時間、背景和意義
(1)新會計準則頒布日期為1
(二)新標準1出臺的歷史背景
(三)頒布新會計準則的意義2
二、新準則的主要內容2
(壹)第壹層次,即起控制作用的基本原則2。
(二)第二層次,主要是38個具體標準2。
1,壹般業務準則2
2.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指南3
3.報告準則3
(三)第三層次,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3
三。新舊會計準則的變化3
(壹)基本標準發生了變化3
(二)庫存管理措施發生了變化4
(三)計量基礎發生重大變化。
(四)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發生重大變化。
四。新舊會計準則比較的思考5頁
(壹)大量引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壹把“雙刃劍”,有利有弊。
(二)雖然新準則中有些定義是明確的,但會計人員需要理解和學習5。
(三)新會計準則進壹步強化了會計的職能。
(四)企業應采取積極措施,冷靜面對新準則帶來的挑戰。
新舊會計準則的比較
導讀:2006年2月,財政部發布了新會計準則,強化了向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對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接軌,首次構建了相對完整的有機統壹體系,為完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實現了我國企業準則建設的新跨越和突破。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由基礎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三部分組成。與舊會計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從基本會計準則到具體會計準則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壹、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時間、背景和意義
(壹)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時間
我國於2006年2月正式頒布新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自2007年6月65438+10月1起適用於上市公司。這是中國會計領域的壹個裏程碑,將推動中國向更現代的經濟模式轉型,幫助投資者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二)新準則出臺的歷史背景
1,全國人大1999年修訂會計法,國務院2000年制定發布《企業財務報告條例》。這些新法規對企業會計、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會計要素的界定等都作出了新的規定。但是,現行企業會計制度和具體會計準則由於沒有同步修訂,仍然有效,導致為了與會計領域最高法規的相關規定保持壹致,有必要對現行準則的相關內容進行修訂。
2.近年來,我國經濟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新事物,給會計實務提出了許多新課題。如企業的兼並重組,金融衍生品的出現等。它需要新的會計準則來規範新出現的經濟問題。
3.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會計信息的頻繁失真和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也暴露了會計準則的不完善。現行會計法規體系的滯後性和主觀性引起了整個會計審計行業的廣泛關註。
4.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發達國家設置各種壁壘阻撓中國的市場地位,並訴諸各種反傾銷訴訟,使中國遭受了大量的經濟損失。比如2004年,歐盟在評估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時,設置了壹個獨立於雙邊協議和WTO規則的條款:即必須建立賬目清晰的會計記錄,並由獨立機構按照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審計。
最後,大型國企海外上市需要按照國際會計準則重新編制合並會計報表。這些都是推動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最直接動力。
(三)頒布新會計準則的意義
新會計準則體系的頒布實施意義重大。第壹,有利於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旨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國際會計慣例對會計信息的產生和披露的更嚴格、更科學的規定,進壹步強化了對信息供給的約束,有效保障了投資者的知情權,有利於公眾做出理性決策。第二,有利於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會計準則建設壹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第三,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會計是世界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為中外貿易的密切合作架起了壹座會計技術的橋梁,有利於進壹步優化我國的投資環境,全面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四是督促上市公司提高會計質量,更好地保護作為信息不充分方的投資者利益。同時,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結構,增強抗風險能力。總之,會計準則體系的頒布實施,對於規範我國會計工作秩序和會計行為,提高我國會計信息質量,滿足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將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指南的主要內容
(壹)第壹層次,即起控制作用的基本原理。
主要規範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原則、財務會計報告的壹般要求。相當於國際會計準則體系中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
(二)第二層次,主要是38項具體標準。
明確了目前我國各行業企業存在的各類經濟業務會計處理的具體原則和規範。具體標準根據基本標準制定,主要分為壹般業務標準、特殊行業具體業務標準和申報標準三類。
1,壹般業務指南
主要規範各類企業壹般經濟業務的確認和計量要求,包括存貨、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職工薪酬、企業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債務重組、或有事項、收益、建造合同、政府補助、借款費用、所得稅、外幣折算、企業合並、租賃等標準項目。大多數通用商業標準都處於新標準體系的前列。
2.特殊行業的具體業務指南
主要規範特殊行業特定業務的確認和計量要求,包括生物資產、原保險合同、再保險合同、油氣開采、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的轉移等。
3.報告準則
主要規範各類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準則,包括財務報表列報、現金流量表、中期財務報告、合並財務報表、分部報告、關聯方披露等標準項目。此外,為了給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提供規範和指引,新準則體系還包括38號文《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相當於新舊會計準則的銜接方法。
第三個層次,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
作為整個標準體系的應用指南,規範了會計科目設置、財務處理、報表體系構成、報表項目內容、報表格式等。在新的標準體系下。
第三,新舊會計準則的變化
新會計準則體系已由財政部頒布,不久將在全國實施。這是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壹件大事,在中國會計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新會計準則以先進、科學的理念為指導,立足中國實際,在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從而更好地處理會計國際化與中國特色的關系。新會計準則體系的頒布實施,結束了我國會計“制度”和“準則”的歷史,必將對我國會計事業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實現了會計工作者多年的夢想和追求,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建設的新跨越和新突破。新標準與舊標準相比的修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基本標準已經改變。
新基本準則中的基本會計原則繼續保留了重要性、謹慎性和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同時也強調了可比性、壹致性和清晰性原則。然而,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已不再是會計的基本原則。完善會計通則。原準則第二章“壹般原則”專門規定了13會計壹般原則。這些原則都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及時、有用、清晰的要求,國際上壹般稱為“會計信息或財務報表的質量特征”。新準則將原基本準則的第二章由“總則”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主要是因為基本準則規定的“總則”難以解釋,也難以與國際慣例相協調,將其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更能體現本章的實質。同時,對原準則中規定的12原則進行了適當調整:在總則中規定了權責發生制原則作為會計核算基礎。
(B)庫存管理措施已經改變。
在新的存貨標準下,取消了“後進先出”法,改用“先進先出”法記賬,對生產周期長的公司會有壹定的影響。以前采用“後進先出”法的公司,存貨量大,周轉率低,采用新的存貨核算方法後,毛利率和利潤會出現異常波動。比如,在CRT價格下跌的過程中,家電上市公司壹旦采用後進先出法,成本就會大幅上升,毛利率就會快速下降,當期利潤就會下降。
(三)計量基礎發生重大變化。
新基本準則不再以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而是將原來的權責發生制改為記賬制。由於公允價值的應用,計量成為此次準則修訂的壹大亮點。在這壹準則體系中,公允價值主要應用於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同壹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公允價值的應用仍較為謹慎。
(4)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發生重大變化。
所得稅準則是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修訂的重要內容。該準則並未按照原《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將稅前會計利潤與稅收收入的差異分為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而是直接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第65438號+02-所得稅中暫時性差異的概念來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由此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包括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然後按照利潤總額扣除所得稅費用,稅後利潤就是凈利潤[4]。自財政部1994發布《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以來,我國企業所得稅會計基本上是應付稅款法和稅務影響會計法(包括遞延法和負債法)並存。絕大多數企業采用應付稅款法,該準則引入了計稅基礎和資產負債暫時性差異的概念。要求企業在取得資產和負債時確定其計稅依據。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的,確認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適用稅率發生變化的,企業應當重新計量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及負債。因此,該準則實際上只允許企業采用稅務影響會計法中的負債法。這是所得稅會計的革命性變化。因為很多會計師,甚至很多註冊會計師,對稅務影響的核算方法缺乏實踐經驗。可以想見,該準則將是這壹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最難執行的準則之壹。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順應了我國經濟快速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需要,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核心,強化了向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對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的理念。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際接軌、覆蓋企業所有經濟業務並可獨立實施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首次為完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提供了有益借鑒,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建設性跨越和歷史性突破。
第四,關於新舊會計準則比較的思考
(壹)大量引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壹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
壹方面,它可以使資產的價值與其實際市場價值更加壹致,更好地反映經濟事實,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另壹方面,公允價值本身具有不確定性,第三方很難判斷企業采用的公允價值在本質上是否真的“公允”。同時,多種計量屬性的並存也使得企業定價靈活,選擇空間放大,因此需要防範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B)雖然新準則中的壹些定義很清楚,但會計師需要理解和掌握它們。
例如,新無形資產準則對“研究”和“開發”的定義盡可能準確和完整,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相關定義。但對於不精通科技的會計人員來說,顯然很難正確區分研究階段的支出和開發階段的支出。所以在實際操作中,不同的會計人員對於同壹種情況會有不同的職業判斷。
(三)新會計準則進壹步強化了會計的職能。
我們知道,會計的基本職能是為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但會計的職能絕不僅限於此。應與國家其他政策相配合,體現對特定行業的政策支持。以新增的“無形資產”為例,它符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體現了國家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政策支持。《規範綱要》中提到,國家將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加大研發投入稅前扣除等激勵政策力度。開發費用資本化無疑會提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績效,減輕開發階段經營者的利潤指標壓力,從而提高其對R&D投資的積極性。
(四)企業應采取積極措施,冷靜面對新準則帶來的挑戰。
首先,企業財務主管有必要閱讀已經發布征求意見的新會計準則草案。這樣可以提前知道新準則會帶來哪些變化,企業現有會計制度提供的信息是否能滿足這些新要求。其次,由於新準則的倍增和所需會計處理方法的日益復雜,順利實施的關鍵是要有足夠的、稱職的財務人員。財務主管要了解企業現有的財務人員有哪些專業資質,需要進行哪些培訓來提高能力,快速補充知識。企業可能需要增加壹定數量的會計人員。第三,財務報表是企業經營業績最重要的“成績單”。CFO甚至財務總監都有必要了解新準則實施後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會產生什麽影響。第四,由於計算機系統在企業財務會計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不得不考慮到新的會計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可能帶來的軟硬件升級要求。
結論:由此可見,新會計準則與舊會計準則相比,內容更多,核算更復雜,信息披露更嚴格,這也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在壹定程度上促進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必將促進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為國家決策提供更加可靠和客觀的信息,必將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積極、深遠和長遠的影響。
原創新鮮,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