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有兩座宏偉莊嚴的中山紀念堂,壹座在溫州中山公園,壹座在奉化中山公園,分別在1988和1991進行了整修,供人們瞻仰。兩個孫中山紀念館有以下特點:壹是位於市內景點,紀念館與郁郁蔥蔥的群山融為壹體,顯得很美;二是規模大,規制宏偉,以中帶西,建築風格獨特,可供近千人使用,具有較高的觀光和實用價值;第三,成立早。奉化總理紀念館是在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召開的追悼大會上決定修建的。
孫中山先生是否去過溫州和奉化,壹直沒有很好的文獻記載,但這兩個地方的普通民眾壹直認為孫中山先生去過。溫州人想,如果中山先生活在未來,如何能親自制定出如此宏大而具體的溫州港建設和“溫州郴州線”、“打造東南兩大港口岸線”的規劃?當年孫中山先生從南疆乘船到上海、天津,史料損失不能排除他在溫州洋乃至泛江口壹帶停靠考察的可能。
奉化人堅信,中山先生在1916年8月訪寧期間,受奉化老團成員、中國革命黨重要骨幹周丹友之邀,到奉化祭奠周目。這段歷史事實,講的是上世紀80年代初,周丹友的侄子周天生,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曾在蔣介石侍從室擔任警衛要職,受住在臺灣省的周坦和住在油廠子的周委托,主持周丹友墓(市重點文保單位)的掃墓活動。周天生講到孫中山先生在靈堂行禮的細節,以及寫下“光明磊落”、“周道生先生墓”等字樣,振振有詞。
雖然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歷史依據。但是,這足以反映出兩市人民對孫中山先生的深厚感情和懷念之情。
溫州鐘山紀念館位於溫州市中心風景如畫的蓋華山腳下。采用傳統的重樓高櫃格局,典雅古樸,造型獨特。建築平面呈十字形,有橫長方形,重檐重角,有護欄和走廊。全身顏色以藍白為主,前後左右設置,使人出。外觀端莊、寬闊、厚重、平和。四周都用玻璃門,壹進大廳就感覺明亮安靜。最初,這個大廳是供遊客休息和向偉人致敬的地方。後來二樓有了閱覽室,偶爾會在這裏舉辦壹些文化活動。65438到0988,政府撥款重建,由園林部門管理。
奉化中山紀念堂,初建時名為“總理紀念堂”。它建在奉化的金平山上,采用傳統的廳堂式建築風格,外觀莊重、華麗、寬闊,內部設施較為齊全。大廳正中有壹尊孫中山先生的塑像,兩側鐫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大綱》(孫中山手書)全文。樓上二樓是環形走廊,可以欣賞周圍的孫中山畫像。大廳後面有三間建平房,供客人休息和小型會議。紀念館周圍及附近有周丹友墓塔、東方園林式丹友山莊、三層羅馬式建築——中正圖書館、中山公園紀念碑亭,又名楊誌亭,建於上世紀90年代山頂。這四座建築內涵相連,建築風格各異,形成了奉化中山公園獨特的建築群體。
1991政府對奉化中山公園進行改造後,舉行了許多大型活動紀念中山先生,如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寧波學術研討會、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型書畫展等等。
二。孫中山先生講堂紀念碑和總理遺囑紀念碑(寧波)
孫中山先生實地考察寧波,為寧波港口建設留下了寶貴的思路和具體的建議。在寧波市區,有兩座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建築,壹座是孫中山先生演講紀念碑,壹座是總理遺囑館。
孫中山先生、胡、周培篇、壹行於8月22日下午2時乘火車抵達寧波,1916,受到同盟會寧波分會原主任的熱烈歡迎。24日,應浙江四中校長李的邀請,他在寧波向各界人士發表了演講。同盟會成員、《四明日報》記者莊將其錄下,送中山先生閱後,在報上全文刊登。
這次講話強調,寧波要充分發揮地理位置和人才優勢,積極振興工業,重視水利(航運),發展商業,加強市政建設。這些思想是孫中山先生在以後的日子裏形成的。在工業規劃中建設寧波港的構想正在萌芽,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孫中山先生的講話,帶來了建設家鄉、開拓海洋的信心、自豪、勇氣和魄力,成為壹代又壹代寧波人的座右銘。
聽講座的寧波人以熱烈的掌聲表達了對中山先生的熱烈歡迎。從他們的發言中,他們第壹次發現,這位舉世矚目的偉人對寧波的熱愛和贊美,就像他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壹樣。他對寧波人的性格、特長、才華有著如此深刻的了解,對寧波在全國經濟建設中的巨大前景和優越地位深信不疑。
孫中山先生以溫和而肯定的語氣說:“寧波人向來善於經商,有膽識。”“我們國家每個港口都有自己的業務,就是歐洲國家,能力很大,可以首屈壹指。”“寧波基於地位,商業繁榮,不在上海之下,而上海商業的繁榮,真的是外海的匯流。如果寧波能抓水利,那當初的情況就不壹樣了。寧波的地位比杭州和漢口好...郁江修得好,可以直接和其他國家貿易。上海河口仍有泥沙淤積。郁江兩岸如果能修壹條平行的堤岸,就永遠不會淤積。如果巨輪能出得去,寧波的商業就發達了!”
孫中山先生還為寧波人民提出了壹個響亮的口號,要把寧波建設成為中國人自己管理的模範上海。他激動地說:“今天,人們都把上海列為我們國家的第壹大購物中心。請問,上海是中國人開的商場嗎?.....有了寧波這塊地,做中國第二個上海,做中國人自己管理自己的模範上海,並不難。”
孫中山先生80多年前建設寧波的願景非常有遠見,對寧波人的評價也非常中肯。他後來親自制定的寧波港的規劃和具體布局也是非常科學合理的。隨著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現在的寧波,正如中山博士所預言的那樣,已經建設成為中國沿海重要的工業城市,遠洋運輸大宗貨物的中轉港,上海港口經濟區的深水外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寧波正朝著國際洲際港口的目標邁進。
在寧波有識之士的倡議下,在孫中山先生講學的教學樓旁的原省四中廣場設立了孫中山先生講學場所石碑,並於孫中山先生誕辰1986 112周年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儀式。
這塊紀念石碑是壹個帶底座的水平長方形,立在約2米高的平臺上。平臺正面有可攀爬的臺階,平臺四周有短柱護欄。碑面上兩行八個大字“孫中山先生講學處”是《雨》書法家沙孟海的手跡,兩旁花木扶疏,環境十分幽靜。
早在20世紀30年代,寧波就在市區中山公園修建了總理遺言碑亭,紀念這位曾經為寧波建設苦苦思索、寄予厚望的世紀巨人。它在20世紀50年代初被摧毀了。文革期間,整個亭子被拆除,變成了花壇,石碑也壹度不翼而飛。上世紀90年代,經民革市委提議,在中共寧波市委領導的關心和親自關懷下重建。中山博士誕辰126周年前夕,也就是中山先生76周年雨檢日舉行了就職典禮。
遺言亭以前是壹個封閉的穹頂,平臺很高,重建時改成了貼有國粹琉璃瓦的方形亭,方便遊客仔細觀賞,並與中山公園的整體布局相協調。遺囑碑全文也是沙孟海寫的。
三、中山亭(鹽官)
“八月十八日,天下無奇不有”。早在65,438+0,000年前,以蘇東坡關於潮浪的名句而聞名的浙江海晏潮,就為歷代詩人、文學家所稱道。南宋時,被朝廷定為觀潮節的農歷八月初八,因為世態炎涼,過得並不輕松。有節日觀潮,世所罕見,有官僚精英專用的亭子,更是聞所未聞。但隨著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這座亭子因世紀巨擘孫中山先生的到來而改建為紀念性建築,並更名為中山亭,功能完全平民化。
在孫中山先生來之前,浙江潮壹直被欣賞為壹種自然現象,景色壯觀。孫中山先生首先把天底下奇觀的自然欣賞價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在孫中山先生眼裏,錢江大潮是革命者的象征,它給人以順應潮流、與時俱進的啟示和啟迪。
矗立在錢江畔的中山亭,曾是中山先生觀潮的最佳見證。
鐘山亭所在的嚴觀鎮曾是舊海寧縣的所在地,位於杭州以南4.5公裏,上海以東178公裏處。它不僅是壹個潮汐勝地,也是壹個歷史文化名鎮。1965438+2006年9月,也就是農歷八月十八的觀潮節,孫中山先生、宋慶齡、朱之鑫、蔣介石壹行專程來觀潮。當年孫中山先生佇立觀望的亭子,如今已成為重要的文化景觀。每年的這壹天,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壹邊觀潮壹邊來到展館表達敬意。人們追憶現在,回憶過去,做壹千次白日夢。
中山亭原名“三亭”,又稱孫中山觀潮亭。由於年久失修,逐漸成為壹門貧瘠的學科。20世紀80年代,海寧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建,並更名為中山亭。基本上按照老亭子的建築風格,亭子高而簡約,除了四周有格子護欄,使用大理石階,所以老亭子比較開闊。為了容納更多的觀眾,展館旁邊將建造壹個高大的觀禮臺和壹個三層的潮汐平臺。
什麽是“三”?這是根據黔江奇橘三景改編的。由於潛江喇叭形的人嘴和龜門是自然形成的,當河潮流入海寧八寶時,是“壹線潮”,看起來像壹條長長的銀線,是“壹抵”。然後潮水由細變粗,突然像壹條滾動的玉帶和玉壁。原本如悶雷般的潮汐聲也由微弱增加到越來越大。轉眼就變成了飛龍,被稱為“二次到達”當地人也叫鹽官“烏龍潮”,就像銀城玉嶺,飛雪濺天,千軍萬馬咆哮如雷。“三要三”是老鹽倉的“退潮”。海浪層層翻滾,但前浪不退,後浪又沖上來,轟隆壹聲打在T型大塘壩上,潮水像受驚的野獸,來回飛舞,蔚為壯觀。
中山亭的遐想與日俱增。中山先生在觀潮的時候,來自generate的思想火花早已升華,向經濟層面擴展。早在1912中山先生初遊杭州時,就對錢塘江產生了超出景觀本身的好感。當他參觀江幹地區的碼頭和連接公庫橋商場的輕軌時,他構思了壹個宏偉的構想:將錢江與運河連接起來。1916年嚴觀觀潮後,他想把錢塘江這條流域面積達35000多平方公裏的浩瀚河流納入全國交通網,讓振興中華的信心和構想更加明確和具體。很快,就被明確寫入了他的“產業計劃”。
中山先生回到上海後不久,就寫了壹幅“潮湧”的條幅掛在觀潮亭上。“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化作春潮的呼喚,激勵著人們與時俱進,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