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什麽是作業成本

什麽是作業成本

問題壹:什麽是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簡稱ABC,指以作業為核算對象,通過成本動因來確認和計量作業量,進而以作業量為基礎分配間接費用的成本計算方法。

作業成本法起源於美國,首先由科勒(Kohler, Eric L.)提出。科勒發現水力發電生產過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間接成本很高,從根本上沖擊了傳統的按照工時比例分配間接費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後來,斯拖布斯(G.T. Staubus)對ABC理論做了進壹步研究。20世紀末,由於計算機為主導的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費用普遍減少,間接成本相對增加,明顯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較大”的假定,導致了ABC研究的全面興起,代表者是哈佛大學的卡普蘭教授(Robert S.Kaplan)。

2005年1月,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了羅伯特?卡普蘭的文章:時間驅動的作業成本法。卡普蘭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知名教授,作業成本法的創始人,同時也是著名管理工具平衡記分卡的創始人之壹。卡普蘭教授提出,傳統管理會計的可行性下降,應該用壹個全新的ABC思路來研究成本,其觀點包括:ABC的本質就是以作業來作為確定分配間接費用的基礎,引導管理人員將註意力集中在成本發生的原因及成本動因上,而不僅僅是關註成本計算結果本身;通過對作業成本的計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較好地克服傳統制造成本法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的缺點,並且使以往不可控的間接費用在ABC系統中變為可控。所以,ABC不僅僅是壹種成本計算方法,更是壹種成本控制和企業管理的手段,從而產生了作業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簡稱ABM)。

作業成本法的優勢不僅在於其可以精確地計算成本,而且在於它對於管理者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潤提供很好的決策支持。作業成本法引導管理者關註的重點是作業――作業耗費資源,成本對象耗費作業,因此要減少成本就應該從減少資源耗費以及控制耗費的作業量兩個方面進行。這是壹種更加科學的成本控制方法。

ABC法可以在我國壹部分先進制造企業或其若幹部門先行實施,逐步推廣,如果“等待完全符合條件再實施ABC”,則會導致企業喪失快速發展的時機。

企業推行ABC,必須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具體包括:

1、我國企業將來在運用ABC或ABM時,首先應通過“成本-效益”分析判斷這樣做是否能為企業增效。

2、ABC系統必須取得企業最高管理層的支持。

3、應用ABC的具體措施,壹定要結合企業自身生產流程和經營環境特點。

4、ABC系統本身是不斷改進的過程。既要吸收別人的經驗教訓,又要在企業親自嘗試ABC的實踐中不斷摸索,根據自身的成本特點和工藝特點去不斷完善ABC系統,不可企求壹蹴而就、壹步到位。

5、推廣應用ABC,必須結合企業自身會計人員的素質狀況。

問題二:在作業成本法下,作業指的是什麽? 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被定義為資源的耗用,而不是為獲取資源而發生的支出。作業成本法計量資源耗費水平的變動,而不是支出水平的變化。前者取決於對資源的需求,後者取決於現有的資源狀況。

問題三:什麽是作業成本法和成本驅動力? 作業成本法是將間接成本和輔助費用更準確地分配到作業、生產過程、產品、服務及顧客中的壹種成本計算方法。

成本驅動力是導致成本發生的主要因素。

企業可以通過對各項作業進行分析,找到影響企業成本的主要作業,進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例如甲企業是壹家印刷廠,它的主要作業有:排版、制片、印刷、裝訂、裁剪等,通過分析它發現制片過程的成本比較高,這就是主要的成本驅動力,此時企業就可以針對制片這項作業制定壹系列成本節約的措施,進而降低企業的成本,增加利潤。

問題四:作業成本法是什麽意思啊? ABC成本法又稱作業成本分析法、作業成本計算法、作業成本核算法。

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範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準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作業成本法在精確成本信息,改善經營過程,為資源決策、產品定價及組合決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廣泛的贊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先進的公司已經實施作業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會計系統,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問題五:作業成本核算對象是什麽 為解決新制造環境下傳統成本會計的難題,作業成本法作為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應運而生。傳統成本法是壹種通用的解決方案,不考慮企業的目標,但新興的作業成本從壹開始就考慮企業的實施目標和範圍,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實施,並把成本核算與成本信息分析和應用結合起來,直至采取改善行動,為企業提供壹個整體的解決方案。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壹種通過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追蹤動態反映,計量作業和成本對象的成本,評價作業業績和資源的利用情況的成本計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業為中心,根據作業對資源耗費的情況將資源的成本分配到作業中,然後根據產品和服務所耗用的作業量,最終將成本分配到產品與服務。

對作業成本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業會計”(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美國會計學家埃裏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於1941年在>雜誌發表論文首次對作業、作業賬戶設置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提出“每項作業都設置壹個賬戶”,“作業就是壹個組織單位對壹項工程、壹個大型建設項目、壹項規劃以及壹項重要經營的各個具體活動所做出的貢獻”。隨後的喬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認為,“作業會計”是壹種和決策有用性目標相聯系的會計,研究作業會計首先應明確“作業”、“成本”和“會計目標―-決策有用性”三個概念。1971年斯托布斯在具有重大影響的>壹書中,對“作業”、“成本”、“作業成本計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闡述,引發了80年代以後西方會計學者對傳統的成本會計系統的全面反思。

1988年,哈佛大學的羅賓.庫珀(Robin Cooper)在夏季號《成本管理》雜誌上發表了《壹論ABC的興起:什麽是ABC系統?》,庫珀認為產品成本就是制造和運送產品所需全部作業的成本的總和,成本計算的最基本對象是作業;ABC賴以存在的基礎是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接著庫珀又連續發表了《二論ABC的興起:何時需要ABC系統?》、《三論ABC的興起:需要多少成本動因並如何選擇?》和《四論ABC的興起:ABC系統看起來到底象什麽?》。他還與羅伯特.卡普蘭(Robert?S?Kaplan)合作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計量成本的正確性:制定正確的決策》等論文,對作業成本法的現實意義、運作程序、成本動因選擇、成本庫的建立等重要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作業成本法研究的基石。此後在英美等國家對作業成本日益興起,研究作業成本法的文章紛紛出現,作業成本理論日趨完善,在治金、電信、制藥、電子設備和IT等行業的應用也逐步開展了起來。

作業成本法的理論基礎是認為生產過程應該描述為:生產導致作業發生,產品耗用作業,作業耗用資源,從而導致成本發生。這與傳統的制造成本法中產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這樣,作業成本法就以作業成本的核算追蹤了產品形成和成本積累的過程,對成本形成的“前因後果”進行追本溯源:從“前因” 上講,由於成本由作業引起,對成本的分析應該是對價值鏈的分析,而價值鏈貫穿於企業經營的所有環節,所以成本分析首先從市場需求和產品設計環節開始;從“後果”上講,要搞清作業的完成實際耗費了多少資源,這些資源是如何實現價值轉移的,最終向客戶(即市場)轉移了多少價值、收取了多少價值,成本分析才算結束。由此出發,作業成本計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詳細......>>

問題六:作業成本法中的作業到底是什麽 作業就是消耗資源的最小單元,比如做衣服的各個環節,如裁剪、縫紐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