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春,福柯赴延安陜北公學學習,並加入中國* * *制片人黨。同年,為進壹步動員和組織海外華僑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中共中央派員組成海外使團,在東南亞各國開展僑務工作。福柯被選入海外使團,被黨派往越南發動華僑支援祖國抗戰。福柯利用在越南的親友,深入各種工會組織,奔走街頭,與華僑談心,宣傳抗日救國,在華僑中影響很大。經過他的努力,越南瓊橋救國會成立,福柯當選為常委。救國會在越南華僑和青年學生中積極開展救國、救鄉、籌款、抗日等運動,支持祖國抗日。
1939年2月,日軍入侵瓊崖的消息傳到了越南。在福柯的建議下,華僑救國會於3月組織了越南華僑歸國服務團,並委托福柯為團長。服務團發動越南華僑堅決抗日,誓死保家衛國,保衛家鄉。服務團成員放棄了穩定的生活,跟隨福柯回到瓊崖參加抗日鬥爭。
不久,在中國瓊崖問題專門委員會的支持下,以“救國救鄉”為目標的“瓊崖華僑回國服務團”於6月1940日宣告成立,團長為福柯。在福柯的領導下,服務團分成幾個工作隊,活躍在瓊崖的城鎮、椰林和村莊。他們積極開展戰地救護,開展宣傳抗日工作,組織各種抗日組織,有力地促進了瓊崖人民的抗日鬥爭。1940年春,國民黨發動了第壹次反* *高潮,服務團的抗日活動也受到國民黨頑固派的阻撓、限制和威脅。福柯對抗日鬥爭中的危險有充分的準備。他在給家人的信中說:“我生活在壹個艱難而危險的環境中。如果我不敢勇往直前,尋求民族出路,我的祖國就不會有光明的前途。”“我的工作是在危險的環境中進行的,似乎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如果有不幸,那將是我歷史使命的終結。”1940年8月,福柯被國民黨頑固派謀殺,時年26歲。
賈,原名康福成,蒙古族,1907年5月出生,內蒙古土默特旗人。在反帝愛國思想的影響下,他在青年時期就熱情地參加了學生運動。1925加入中國* * *生產青年團,不久成為中國* * *生產黨黨員。
1926年初,由中共中央北區委員會派遣,賈赴廣州參加主持的第六次農民運動講習所。65438+十月歸綏,領導家鄉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後,我去了蒙古黨校學習。1932完成學業後,被分配到紅色工人國際中國工人俱樂部任幹事兼會計。
抗日戰爭爆發後,黨組織派賈回綏遠,與壹批黨員領導土默川人民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黨中央決定在大青山建立抗日遊擊根據地。根據黨的指示,李嘉動員各族人民支援八路軍120師創建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他在蒙古族人民中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主張,引導蒙古族青年投身革命,為黨培養大批少數民族幹部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受黨的指示深入敵占區,揭露侵華日軍以“復興蒙古”為名吞並內蒙古、分裂中國的罪惡圖謀,爭取偽蒙古軍軍政人員棄暗投明,參加抗戰。
1939年9月,蒙古工作委員會在土默特旗成立,李嘉是主要領導人之壹。蒙古工委遵照黨中央關於堅持和發展廣泛的地方和群眾遊擊戰爭的指示,李嘉為創建蒙古抗日遊擊隊做了大量工作。成為濉溪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地方抗日武裝。1939年底,李嘉被綏蒙區委選舉為中國* * *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40年初,先後任華中濉溪區委蒙古人部部長、綏察晉綏遊擊區行政公署主任,負責濉溪地區蒙古人工作。1940年,在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軍事“掃蕩”和經濟封鎖的嚴峻形勢下,賈領導中國土默特旗蒙古工作委員會,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反封鎖鬥爭。蒙古人民不顧生命危險,越過封鎖線,將武器彈藥、通訊器材等許多急需物資運往抗日根據地。李嘉還多次出入敵占區,為根據地運送物資,被指戰員親切地稱為“我們的軍需部長”。
1941 3月,黨組織決定將賈調回延安學習,準備出席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3月19日,賈帶領壹批愛國青年來到延安。途中在濉溪被日偽軍包圍,在激戰中壯烈犧牲。他們只有34歲。
李友邦,原名,1906年4月出生於福建同安,出生於臺北縣蘆洲鄉李氏貴族家庭。1918年,李友邦小學畢業後,考入臺北師範學校,加入蔣渭水等抗日先驅領導的“臺灣文化協會”,積極參加抗日活動。1924年3月,李友邦、林木順、林天金等人襲擊臺北新建警察局,被日本殖民當局通緝。同年4月連夜逃離臺灣省前往廣州,9月入黃埔軍校二期。
1937“七七事變”後,甲午戰爭正式爆發,抗日烽火燃遍祖國大地。李友邦指出,欲救臺灣省,必先救祖國;要致力於臺灣省革命的成功,首先要致力於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提出“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省”的口號。1939年,李友邦在浙江金華成立臺灣省誌願軍總隊和臺灣省少年團。同年,10年,國民政府正式任命李友邦為臺灣省誌願軍總隊長兼臺灣省少年團團長,並晉升為陸軍少將軍銜。
1943年召開開羅會議,確定日軍應將竊取的中國領土,如滿洲、臺灣省、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臺灣省誌願軍擴大為臺灣省誌願軍,李友邦升任中將。兵團由四個支隊組成,覆蓋前方、後方、敵後和敵占區。在李友邦將軍的領導下,臺灣省誌願軍主要開展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壹,對敵政治工作。包括翻譯日軍文件、審訊教育俘虜、深入敵偽組織獲取情報等。誌願軍通曉日語,利用語言的便利,在審訊和教育俘虜等對敵政治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二,醫療救助。9月1939、12日,誌願者總隊在浙江金華正式成立了“第壹家臺灣省立醫院”,隨後又在浙江衢州、浙江蘭溪、福建建陽成立了三家醫院。軍人、戰爭人員家屬、貧困人口免費就醫。
第三,生產為國家服務。臺灣省誌願軍的許多成員掌握了軍火和藥品的生產技術。他們用國內的原料制藥,先送到前線部隊,也用於後方人民的治療。
第四,巡回宣傳工作。臺灣省少年團是抗戰時期中國最著名的兒童團體之壹。他們經常去前線和東南各省演出,用戲劇、歌舞來激發前線士兵的士氣和後方人民的熱情。
1945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後,臺灣省誌願軍成員回到臺灣省。1952李友邦將軍在臺灣省白色恐怖中犧牲,終年47歲。李友邦將軍崇高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被兩岸同胞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