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邦奇
文本:
第壹部分:壽險業首次負增長
2004年初春,壽險業迎來了第壹次意想不到的負增長。
負增長始於上海,減幅11.37%;這種負增長讓整個行業都不明白是怎麽回事,但當時保監會理解為“保險業轉型之痛”;2004年,AIG的格林伯格在初夏爆出會計醜聞後被迫下臺,4年後的金融風暴更是“酷斃”;事實上,種子是在2004年種下的。
2004年6月24日10,保監會開閘放水,將保險資金投入股市。當時估計有近550億“長期”資金蓄勢待發。當時股市波動很大。後來有基金人員預言,基金將與保險大戰壹場,不出所料,保險在基金的皮囊下在市場上銷售。但是後來資本市場不景氣,對保險來說是壹招。
2004年證券行業最黑暗,保險行業也對證券行業失去了信任。
第二部分:財富背心劉芳
劉芳在中國式持股事件中只是壹個“無名小卒”,但她背後的實際持有人真的很強大。人們壹度猜測她在為誰而戰。她主要持有平安的股份,然後壹個神秘人出資——鄭建元,但後來市場猜測鄭裕彤才是真正的股東。
現階段平安股份不斷更換持有人,非常混亂。
片段三:新華人壽賺錢神話破滅。
2004年,新華人壽遭遇了很多厄運。今年,它將大量上市。但由於其涉嫌“會計造假”,在上市門口重重摔了壹跤。同年9月,保監局暫停其新設分支機構。此時的新華嚴重資不抵債。在償付能力不足被曝光前,新華人壽號稱開業8年來壹直盈利,但曝光後開始“多米諾骨牌”。壹件不好的事情是。後來,新華社也為其不專業的報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和其他公司壹樣,這個階段的新華人壽也忍受著“利差損”的感覺。精算分析,大部分是銀保高息產品造成的,好像所有的利差損都是銀保高息產品造成的;
壹年之內,新華人壽看到了25家分公司,105家分公司的記錄,快速的開業速度也給總公司造成了壹定的資金壓力。但是新華發展之後,大金融的發展幾乎馬上就開始了,互聯網集團往那個方向走,也是保監會批準的。
第4部分:新許可證毒藥
2004年,入世三年後,保險市場才真正開放,但市場上除了少數大公司,大部分都信心不足。事實上,在2003年,非中國公司已經超過了中國公司。1996年到2004年,中國公司打擦邊球的情況非常少見,即使有中國公司,比如太平人壽,也是以復業的名義回歸。
時隔多年,積極申請牌照的老板們至少有三個小算盤:
2004年3月,保監會開會給大佬們敲響警鐘,但大佬們似乎並不重視,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2004年後,又批了壹批牌照,但整體運行情況很不理想。幾乎兩組人申請牌照和準備後實際運營完全不壹樣。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整個保險市場的股東在不斷變化。國鑫人壽壹度被保監會責令停業,成為保險史上最短的壽險公司。
這個時候,大部分保險公司的經營幾乎都不盡如人意。
毒藥!
第五段:戴浩:地產商的大鱷。
戴浩,他的夢想:40歲前做實業家,40歲後做金融家,之後做慈善家;但是在2002年,壹場大雪使他無法站立。
2005年,武漢香格裏拉大酒店和何忠人壽開業,負責人是戴浩,他堅持住了下來,面對所有的客人和員工。
1999年,戴浩出任地產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借此壹戰,聚攏了不少資本;開始了他的保險生涯。
第六段:劉益謙:我相信當黨和政府。
劉益謙是資本家。他在劉益謙從市場崛起,但他的想法真的不得不讓人佩服。田萍車險總裁謝躍曾評價自己“無知而常識化”
劉在1992年通過“股票認購證”發財,套現賺取巨額差價。他的信念來源於“相信政府!”這句話居然出自資源股炒家之口,卻耐人尋味。
賺到錢後,我進入了保險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