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特點、會計理論的含義與功能?
會計主體的含義 進行會計核算,首先要明確其核算的空間範圍,即為誰記賬。會計主體假設是指假設會計所核算的是壹個特定的企業或單位的經濟活動,而不是漫無邊際的。盡管現代企業歸投資者所有,但企業的會計核算不包括該企業投資者或債權人經濟活動,或其他單位的經營活動。會計主體的作用在於界定不同會計主體會計核算的範圍。從企業來說,它要求會計核算區分自身的經濟活動與其他企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區分企業的經濟活動與企業投資者的經濟活動。企業的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涉及的只是會計主體範圍內的經濟活動,而不核算反映企業投資者或所有者的經濟活動、也不核算反映其他企業或其他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持續經營是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或基本前提之壹,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按照既定的目標持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破產清算。這是絕大多數企業所處的正常狀況。對於持續經營的企業,投資者需要通過其現在的財務狀況與過去壹定時期的經營成果,來預測其未來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據以作出投資決策。有了持續經營的假設才能對資產按歷史成本計價,折舊費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進行,否則資產的評估、費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負債按期償還,以及所有者權益和經營成果將無法確認。會計分期是指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營活動分割為壹定的期間,對其進行的期 間劃分。作用:其目的是據此結算盈虧,按期編報財務會計報告,從而及時向各方面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由於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其他期間的差別。從而出現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區別,進而出現了應收、應付、遞延、預提、待攤等會計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