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權責發生制是指在會計期間對收入、費用、資產和負債的確認和計量。以下是應計制的要點:
1.營業收入:根據收入發生原則,當企業完成提供商品或勞務的義務,能夠確定收入的金額時,應當計入收入。
2.費用:根據費用原則,費用發生時需要將相應的費用計入會計期間。
3.資產計量:資產的計量以公允價值為基礎,公允價值反映了市場價值或估計的現金流量。
4.負債的確認:負債在企業有相關義務時按照公允價值計量,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
相反,非權責發生制是指在不考慮收入發生原則和會計期間發生的情況下,按照實際現金流量進行確認和計量。以下是壹些非應計制的要點:
1.現金確認:只有在收到現金後才確認收入。
2.付款確認:費用只有在現金支付後才能確認。
3.資產計量:在非權責發生制的情況下,資產可以按照實際購買或生產成本計量。
綜上所述,權責發生制和非權責發生制是財務會計中兩種不同的確認和計量原則。權責發生制以會計準則和原則為基礎,強調會計期間收入、費用、資產和負債的確認和計量;非權責發生制以實際現金流量的發生為基礎,不考慮會計期間的發生。
擴展數據:
應計和非應計的區別是財務報表中的重要概念之壹。權責發生制原則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企業在壹個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能夠提供更全面、更準確的信息。在某些情況下,非權責發生制可能導致財務報表中的信息不完整或不準確。在日常會計實務中,企業通常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會計處理。
例如,某公司在5438年6月+2月向客戶銷售商品,客戶將在次年的5438年6月+10月支付貨款。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公司將在65438+2月確認銷售收入,即使客戶尚未付款。按照非計提,公司在客戶付款後1個月確認銷售收入。這樣,權責發生制原則更能準確地反映企業在65438+2月的經營成果。
需要註意的是,權責發生制和非權責發生制各有利弊,采用哪種原則取決於財務報表使用者的需求和法律法規的要求。因此,在進行會計信息核算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會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