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計算臨時差異(公式的符號性):臨時差異=(資產類)賬面價值_計稅基礎;暫時性差異=(負債)(賬面價值_計稅基礎)乘以(_1)+=應納稅次數;=免賠額;
3.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或資產)的增長額=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乘以預期轉回稅率_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
4.做分錄(根據四個科目余額計算所得稅費用)所得稅費用簡單算法: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永久差額)乘以當期稅率,永久差額=費用(會計稅法)收入(會計稅法)成立條件:預期轉回稅率=當期稅率,特殊情況:預期轉回稅率≠當期稅率,則公式不成立。
應納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納稅所得率
或=成本支出/(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企業所得稅四步計算法:
第壹步是計算應付所得稅。
應納所得稅=[利潤總額+費用(會計-稅法)-收入(會計-稅法)] ×現行稅率
第二步是計算臨時差異(公式的符號性質)
暫時性差異=(資產類別)賬面價值-計稅基礎
暫時性差異=(負債)(賬面價值-計稅基礎)×(-1)+X=應稅X;-X=免賠額X
第三步,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或資產)的增長。
=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預期轉回稅率-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
第四步,做分錄(根據四個科目的余額計算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簡化算法
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永久差額)×現行稅率
永久差異=費用(會計-稅法)-收入(會計-稅法)
成立條件:預計沖銷稅率=當期稅率。
特殊情況:如果稅率預計被反轉≠當前稅率,則公式無效。
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項目不得扣除:
1.資本支出。
2.無形資產轉讓和開發支出。
3 .非法經營罰款和罰沒財物損失。
4.各種稅收滯納金、罰款和罰金。
5.自然災害或意外損失得到補償。
6.各種捐款超過扣除標準。
7.各種非廣告贊助支出。
8.其他與收入無關的費用。
查賬征收模式下應納稅額的計算;
(1)季度預繳稅金的計算
根據稅法規定,企業按月(季度)預繳所得稅時,應當按照季度實際利潤計算預繳稅金;按季度實際利潤計算預繳應納稅額有困難的,可按上年應納稅所得額的1/4或主管稅務機關認可的其他方法(如年度計劃利潤)預繳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月(季)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或
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額=上年應納稅所得額×1/12(或1/4) ×適用稅率。
(2)年度所得稅的計算
年度應納企業所得稅和地方所得稅按月(季)預繳,年度終了後匯算清繳。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年應納企業所得稅=年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退)企業所得稅額=年度應納企業所得稅額-月(季)度預繳企業所得稅額。
(三)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根據稅法規定,應納稅所得額的基本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可抵扣項目金額
在所得稅實際征管和企業納稅申報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壹般以企業會計利潤總額為基礎,通過納稅調整確定,即: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以前年度虧損-免稅收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五條
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每壹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扣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種扣除和以前年度允許彌補的虧損後的余額。第五十四條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
企業應當在月份或者季度結束後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應於年度終了後五個月內報送稅務機關,並結清應納稅款。
企業報送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