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探析論文
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並列的、著重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壹個企業會計分支。下面我為大家分享管理會計探析論文,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1 管理會計起源
管理會計從傳統的財務會計中脫離出來,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紀二十年代。以泰羅的科學原理為基礎,形成了以標準成本和預算控制為主要支柱的早期執行性會計,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是管理會計理論的形成時期,1952年提出了“管理會計”這壹專有名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傳入我國,涉及計劃、考核、控制、決策等職能,用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及其它相關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對比、分析,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壹切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
2 管理會計的涵義、職能作用
2.1 管理會計的涵義
管理會計是指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以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以現代企業經營活動及其價值表現為對象,通過對財務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實現對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壹個會計分支。
管理會計是與傳統的財務會計相獨立的概念,為內部經營管理會計。
2.2 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
現代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從財務會計單純的核算擴展到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有機地結合起來。
(1)解析過去:管理會計解析過去主要是對財務會計所提供的資料作進壹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適應籌劃未來和控制現在的需要。
(2)控制現在:管理會計在控制方面的作用是通過壹系列的指標體系,及時修正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使企業的經濟活動嚴格按照決策預定的軌道卓有成效地進行。
(3)籌劃未來:預測與決策是籌劃未來的主要形式,現代管理會計在這方面的作用在於: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豐富資料,嚴密地進行定量分析,幫助管理部門客觀地掌握情況,從而提高預測與決策的科學性。
現代管理會計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這三方面的職能緊密結合在壹起綜合地發揮作用,形成壹種綜合性的職能。
管理會計對企業而言作用甚大,其可提供戰略決策信息以及幫助制定商業戰略,從而為經營決策提供信息;可以計量財務和非財務績效並報告給管理層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可以幫助制定有效的融資和激勵策略,計劃長期、中期、短期的運營,並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還可以幫助實施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程序等。
3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區別
(1)主體不同。財務會計往往以整個企業為工作主體;管理會計主要以企業內部各層次的責任單位為主體,更為突出以人為中心的行為管理,同時兼顧企業主體。
(2)基本職能不同。財務會計履行反映、報告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職能,屬於“報賬型會計”;管理會計主要履行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考核的職能,屬於“經營型會計”。
(3)具體工作目標不同。財務會計工作的側重點在於為企業外界利害關系團體或個人提供會計信息服務;管理會計作為企業會計的內部管理系統,其工作側重點主要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
(4)依據不同。財務會計受“公認會計原則”的限制和約束;管理會計則不。
(5)處理方法及程序不同。財務會計核算時往往只需運用簡單的算術方法,遵循固定的會計循環程序;管理會計適用的方法靈活多樣,工作程序性較差。
(6)信息特征不同。①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信息時間特征不同:前者大多為過去時態;後者則跨越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態。②信息載體不同:財務會計在對外公開提供信息時,其載體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報告日期的財務報表;管理會計大多以沒有統壹格式、不固定報告日期和不對外公開的內部報告為其信息載體。③信息屬性不同:財務會計主要向企業外部利益關系集團提供以貨幣為計量單位的信息,並使這些信息滿足全面性、系統性、連續性、綜合性、真實性、準確性、合法性等原則和要求;管理會計在向企業內部管理部門提供定量信息時,除了價值單位外,還經常使用非價值單位,此外還可以根據部分單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選擇的、不強求計算精確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
(7)體系的完善程度不同。財務會計工作具有規範性和統壹性,體系相對成熟,形成了通用的會計規範和統壹的會計模式;管理會計缺乏規範性和統壹性,體系尚不健全。
當然,事物之間的差異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它們作為會計工作的兩個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開的。存在區別恰能說明,市場主體信息需求的各異、目標任務的不同和外部經濟環境發展都對管理會計的產生及成長起壹定的促進作用。
4 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趨勢
大體說來,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方向,應是理論體系逐步完善化、實踐應用靈活化、理論與實際結合緊密化、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和財務管理領域的作用明顯化。
4.1 成本計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結構多維化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企業已成為壹個相對獨立的經營實體,企業面臨市場經營、產品開發等經營管理問題,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問題越來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標也自然發展為融預測、決策、計劃、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為壹體的多元化體系。為滿足預測、決策和計劃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計量目的,預計成本分為邊際成本、差量成本、機會成本、固定和變動成本、目標成本等。而為滿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計量目的,則要求建立正確的計劃成本、標準成本、目標成本、貢任成本等成本計量制度,同時還要求成本計且能獲取企業以前年度成本資料和國內外同類行業的成本資料等。
4.2 作業成本法和目標成本法將成為應用主流
目前理論界對作業成本法和目標成本法已有定論,但尚未形成系統的體系,在實際應用中也僅應用在少數制造行業中。事實上作業成本法同樣適用於非制造行業如金融保險業、商業、醫療衛生業等行業。目前,我國許多企業都是采取多品種、小批量方式生產,以這些企業為試點單位並隨著企業自動化程度提高以及會計和管理人員成本管理觀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場的不斷成熟與完善及大範圍推廣運用,形成全國範圍的成本計算和管理方法,這不但能提供相對準確的成本信息,且有利於制訂科學有效的經營決策、投資決策,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增加企業價值,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作業成本法勢必成為我國未來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4.3 以作業鏈分析為基礎,邁出走向戰略成本管理的第壹步價值鏈分析
隨著全球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我國為了適應這種競爭的需要,戰略管理思想應運而生。目前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戰略管理在理論研究上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國內外均出版了許多專著和論文。但在實踐運用中,較少涉及戰略成本管理。
從作業管理的實質來看,作業管理的主要目標有兩個:壹是從外部顧客的角度出發,盡量通過作業為顧客提供更多價值;二是從企業自身角度出發,盡量從顧客提供的價值來獲得更多的利潤。為此,企業必須通過作業鏈分析,確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業;而每壹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運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所有這些活動都可以用壹個價值鏈來表示。價值鏈不僅包括企業內部各鏈式活動,而且更重要的是,還包括企業外部活動,如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與顧客之間的關系。
4.4 財務和非財務指標的平衡成為管理會計中績效考核的重要手段
長期以來,杜邦評價指標體系在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應用較廣,其中投資報酬率指標已成為引導企業投資、籌資、收益分配的有力工具,因而高投資報酬率也往往成為績效優良的代名詞。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部門體系的日益龐雜,報酬率指標呈現出較大的局限性。投資報酬率有時甚至帶來錯誤的信號,可能掩蓋某些部門的實際業績,並使人們註重相對率的計算,忽視對業績進行絕對金額的評價。此外,只註重投資效果,忽略顧客滿意度、產品質量水平、市場占有率等其他方面也是違背績效評價的初衷的。未來管理會計中,人們將從價值鏈分析著手,將財務指標如投資報酬率、剩余收益(或經濟增值額)和顧客滿意度、生產過程質量周期控制,學習和成本等非財務信息相結合,朝著綜合績效考評的方向發展。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管理會計會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會計工作表面上看只是企業的內部的事情,但實際上與整個經濟的運行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它對經濟的穩定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壹定的影響。只有不斷強化企業會計管理的建設,加強監督職能,完善企業內部對會計工作的控制,才能讓企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