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計量屬性;歷史成本;公允價值
會計計量與會計理論研究的起點——會計目標之間有極為密切的聯系。會計目標是會計計量的理論基礎,會計目標的不同選擇對會計計量的地位、計量單位、計量屬性、計量尺度等有決定性的影響:另壹方面,會計計量是實現會計目標的階段。會計信息的基本特征之壹在於它的定量性,如果沒有會計計量的理論和方法,會計目標的實現是難以想象的。正如亨得裏克森(1992)所言。會計上的計量應指向為特定用途提供相關的信息。幫助會計目標的實現。
會計計量是在壹定的計量尺度下,運用特定的計量單位,選擇合理的計量屬性,確定應予記錄的經濟事項金額的會計處理過程。其目的是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著名的美籍會計學家井尻雄士教授在1979年出版的《會計計量理論》中提出:“會計計量是會計系統的核心職能”“會計計量就是以數量關系來確定物品或事項之間的內在數量關系,而把數額分配於具體事項的過程”。會計計量的本質是實現會計基本職能的壹種確定價值活動量的技術手段,即會計計量的構成包括:計量尺度;計量單位;計量屬性和計量對象。計量屬性的選擇已成為爭論的焦點。
壹、對現有計量壹性的評述
所謂計量屬性。即被計量客體的特征或外在表現形式。在會計計量中,壹項資產的價值可以按歷史成本、現行成本和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等屬性予以計量。1984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其第5輯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企業財務報表的確認與計量》中,提出了5種普遍認可的計量屬性: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入量的現值五種計量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