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會計四大基本假設分別是: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服務的特定單位,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
為了向財務報告使用者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提供與其決策有用的信息。
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編制應當集中於反映特定對象的活動,並將其與其他經濟實體區別開來,才能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會計基本假設中界定了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的空間範圍的是會計主體。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無期限持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倒閉進行結算。在持續經營前提下,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壹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壹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會計分期的目的,在於通過會計期間的劃分,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連續,相等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縮報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中要以貨幣為統壹的主要的計量單位,記錄和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和經營成果。
在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之所以選擇貨幣為基礎進行計量,是由貨幣的本身屬性決定的。
貨幣是商品的壹般等價物,是衡量壹般商品價值的***同尺度,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點。其他計量單位,如重量、長度、容積、臺、件等,只能從壹個側面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無法在總量上進行匯總和比較,不便於會計計量和經營管理。
只有選擇貨幣尺度進行計量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所以,基本準則規定。
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選擇貨幣作為計量單位。
這四項是人為的劃分,主要為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業務處理掃清障礙,基本上,這四項假設都各自分管自己的領域,構成會計工作的壹個理論環境,缺壹不可。
會計基本假設
(壹)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
會計主體不同於法律主體。壹般來說,法律主體必然是壹個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壹定是法律主體。
會計主體界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範圍。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在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
明確這壹基本假設,就意味著會計主體將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資產,按照既定的合約條件清償債務,會計人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政策和估計方法。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壹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期間劃分為若幹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在會計分期假設下,會計核算應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
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歷起訖日期期定。中期是指短於壹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