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如何防止企業利用新準則擴大盈余管理

如何防止企業利用新準則擴大盈余管理

第壹,新準則對盈余管理的限制

1.取消了發出存貨計價的後進先出法。

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取消了原來發出存貨可以采用後進先出法的規定,使企業的存貨流通情況得到真實反映,所有企業的當期存貨成本均以客觀歷史成本反映,加強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消除了人為調整因素。後進先出法是利用最後壹次采購的原材料價格來計算發出材料的成本。先進先出原則是用期初購入的原材料價格來計算材料成本。在可以同時選擇的兩種定價方法下,當原材料價格下跌時,企業會采用後進先出法擴大公司利潤;原材料價格上漲時,采用先進先出法控制利潤。新會計準則取消了後進先出法,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消除了人為調整因素。

2.部分資產減值準備壹經提取,不得轉回。

利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來操縱公司利潤,是我國壹些上市公司經常使用的手段之壹。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壹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提取後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時進行會計處理。這壹規定遏制了企業利用減值準備和轉回在會計期間之間調整收益的企圖。

3.擴大合並報表的合並範圍

新合並財務報表準則所依據的基本合並理論發生了變化,從以母公司為中心轉變為以實體理論為中心。新會計準則基於實質性“控制”而非權益比率來衡量子公司。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應納入合並範圍,包括小規模公司、特殊業務性質的子公司和所有者權益為負的子公司。這壹變化遵循了實質會計原則,使合並報表真實反映了企業集團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信息,使企業無法通過股權比例分離子公司,將經營狀況較差的企業從合並財務報表的合並範圍中剔除,以粉飾企業集團的整體業績。

4.同壹控制下企業合並中以賬面價值替代公允價值。

同壹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時,被合並方的資產和負債按照原賬面價值確認,不按照公允價值進行調整,不形成商譽,有利於防止企業利用同壹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操縱利潤。

二,新準則下盈余管理的空間

1.新準則有條件地引入了公允價值會計的屬性,增強了企業盈余管理的靈活性。

我國新會計準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不同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中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目前,我國還不完全具備采用公允價值的經濟環境,資產評估市場也不充分。在這種情況下,確認公允價值顯然很難。

2.新準則擴大了借款成本資本化的範圍,為上市公司操縱利潤提供了途徑。

壹是擴大了可資本化的資產範圍:原來只允許固定資產資本化,但根據新會計準則,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經過較長時期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後,仍可使用或者出售的資產。這不僅包括固定資產,還包括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和投資性房地產。二是擴大可以資本化的貸款範圍:原來只是專門貸款,現在包括專門貸款和壹般貸款。根據規定,相關資產購建或生產占用專項貸款以外的壹般貸款的,允許將占用的壹般貸款利息支出予以資本化。

3.資產減值準備制度的局限性為盈余管理提供了機會。

新會計準則體系擴大了減值的範圍。不限於原八項資產及存貨、生物資產、建造合同資產、金融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等。,並且需要判斷資產在會計期末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並據此計提減值準備。

4.新準則使企業通過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調整利潤成為可能。

與舊準則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資本公積不同的是,新準則規定債務人因債權人讓步而獲得的利益將直接計入當期收益,進入利潤表。企業無力償還債務或者發生虧損的,可以進行債務重組。壹旦全部或部分債務被免除,企業將獲得利潤,其財務狀況可能會得到顯著改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規定,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資產,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交換資產的成本,交換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5.無形資產開發費用的處置為企業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

在舊準則中,無形資產的R&D支出全部計入管理費用,而在新無形資產準則中,企業的R&D分為兩個階段,並區分了研究階段支出和開發階段支出。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內部研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在滿足壹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確認為無形資產。雖然新會計準則對公司的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了界定和區分。但是,在實踐中,由於無形資產R&D業務的復雜性和高風險性,很難明確區分研發階段。企業可以利用R&D費用化和資本化的分界點來操縱利潤,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