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首先要改變目前的“壹股獨大”現象,完善上市公司投票制度,約束控股股東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利己主義,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實行表決權限制制度,約束控股股東的行為。其次要加強董事會規章制度建設,明確董事會職責,加強董事會本身的管理機制建設,改變大股東控制董事會的聘任制度,要求董事會成員與公司沒有太多利益關系,同時在人員資格方面,在不同的領域要有不同的專業人士,特別應在專業素質、職業道德等方面對董事提出要求。
2、 改進相關法律制度,加大失信懲罰力度
盡管我國的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建設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直到目前,還有很多人鉆法律的漏洞,使會計信息造假,因此我國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仍需不斷改進。不管是完善以《會計法》為核心的會計法律法規體系,還是有關上市公司監管的法律規範,都需要加快法律法規的更新速度,不斷研究新情況,出臺辦法,從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結構和會計人員等各個方面完善我國對上市公司會計實務的法律監管。同時針對我國會計法律對財務信息違法的處理力度較輕現象,加重違法違規的法律責任承擔,加大處罰力度,使得上市公司違規成本遠遠大於預期收益,增大法律的威懾力,緩解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還應借鑒國外先進準則與制度,使會計準則具有前瞻性,以免事後由會計準則滯後性帶來會計信息失真。
3 、加大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力度,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要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首先,要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參與主體多樣性、高效性的監管體系;要盡力避免“同級審”現象,由高壹級部門來進行監督,防止監督權利弱化;要加大處罰力度,在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範圍內,從嚴進行處罰,並公開在媒體上進行披露,以樹立政府監督的權威性。其次社會監督需要借鑒國際發展經驗,並結合我國發展實際,不斷完善審計法規,尤其是審計準則和註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範的部分,加強註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觀念、危害觀念與職業道德觀念,並且當局需增加對註冊會計師的監察與懲罰強度,對於使用假的審計報告的事務所增大懲罰強度,且曝光的壹些違反法律的舉動,以起到威懾功能。
4 、建設國家誠信體制,提高社會公信力
本國上市公司日前在誠信上正面臨著巨大挑戰。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的市場運轉的所有環節都與誠信息息相關,如果誠信消失,社會就會失去正確的舉動規範,市場經濟的良好運轉將存在巨大威脅。社會道德對上市公司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普遍性就是壹種典型的誠信缺失的表現。政府應發揮其對道德的形成、鞏固和發展方面的主導作用,大力弘揚誠信文化,以提高上市公司、外部監管機構的誠信經營意識。同時,可以使道德的調節功能和導向功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以凈化我國社會的道德環境和降級運行環境。
5、 加強會計人員的後續教育,提升會計人員素質
會計職員是會計信息的最先創造者,對某些虛假會計信息的制造,無論他們是出於主觀故意還是其他原因,他們都應該對其有不能推卸的責任。相關的機構必須持續增強對會計職員的不斷培育,促使會計職員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增加,從基本上提升本國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首先加強對會計人員業務培訓,以提會計理論素養,增強專業判斷能力,使其適應當今經濟發展的節奏,減少客觀性會計信息失真。再者應該增強會計職員的職業道德的相關觀念,增加他們的法律觀念,設立以誠實守信為根本的會計職業道德模範,促進會計職員以良好健康的心態對待社會,自覺排斥會計造假的舉動,供應準確真實可行的會計信息。
6 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實現高效的企業管理
高效的鼓勵與限制制度是所有者及經營者之間平衡制度的關鍵構成部分,是落實高效企業管理的基本保障。首先要完善公司的激勵制度。擴大績效評價的範圍,不應局限於當期績效的有關因素,未來績效也應納入績效評價;把經營者的利益與股東利益聯系起來,這樣更能激發經營者的積極性。還應加強對經營者精神方面的激勵,讓經營者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比如提高社會地位和職業聲譽等。其次要完善公司的約束機制。經由法律限制他們的舉動,確保科學的授權給經營者;確定責任指標,讓經營者的效益及責任指標相關,依照對企業將來發展的預計設立正確的責任指標改善對獨立董事的限制制度;設立賠償制度,假如由於獨立董事的因素而給中小股東帶來虧損,就要獨立董事出固定數目的罰款,從而能夠約束大股東的舉動,保證董事會對管理層的約束。
7 調節各方利益,降低失真風險
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等各方利益的驅動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利益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人們追求的永恒主題。國家應加大對政府官員的監管力度,有效打擊官員的貪汙腐敗之風,切實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上市公司內部應完善管理人員基於其經營成果的激勵,使管理者的目標與所有者趨於相同,降低因追求眼前利益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風險。並且,為控制做出報告的會計職員及管理者串通蒙騙所有者,就必須在機構設安排上優化內部的限制制度,優化會計監察功能,最後使所有者、管理者及會計職員各方在經濟效益上達到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