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誰在二十年裏揮霍了八千萬兩銀子?

誰在二十年裏揮霍了八千萬兩銀子?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說到哪裏的錢最多,很多人腦子裏蹦出來的第壹個念頭就是“國庫”。的確,國庫不僅儲存著壹個國家的錢,也象征著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

國庫是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國家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是社會生產發展到壹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古代,皇帝雖然位高權重,但國家和人民都是屬於他的。當然,錢也是他的,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古代皇帝不缺錢。然而,真實情況似乎沒有大家想的那麽簡單。

熟悉歷史的朋友壹定很好奇每壹代有多少國庫白銀。今天我們就以清朝為例,為大家揭秘這個秘密。

雍正十三年,終其壹生,終其壹生。後來,第四個兒子李鴻繼承了皇位,也被稱為乾隆皇帝。雍正從康熙晚年的困境中接手,終於經過13年的努力,清朝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據說康熙死的時候國庫只有八百萬兩銀子,而雍正死的時候國庫卻高達六千萬兩銀子。

而且這個數字在乾隆執政初期再次被刷新。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乾隆接掌國家後,清廷國庫的存銀情況!

清朝中央財政結余最高的年份是乾隆四十二年,即1777。根據財政部黃皮書統計,今年的財務數據為:老管理層,7466萬;新增收入,1811萬;開除,1095萬;實際是81.82萬。按照舊管、新收、驅逐、現實這四個名稱組合成“四柱”四柱清查是清代的壹種傳統會計方法,創立於唐代,壹直沿用到清末。

在現代會計術語中,“四大支柱”分別相當於:期初余額、當期收入、當期支出和期末余額。

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國庫8200萬兩白銀百余年,終於交出了壹份滿意的財務報告。然而,誰能想到再過70年,國庫的錢數也比不上現在的零頭。

那麽,這是為什麽呢?

其實最大的“害群之馬”不是別人,而是乾隆皇帝本人。在他手裏,確實攢下了前所未有的巨款,但是嘉慶接手的時候,只剩下不到兩千萬了。那麽,在乾隆後期的20年裏,這6000萬兩銀子去了哪裏?

乾隆的錢主要花在三個方面:

平息邊境戰爭,建造花園,並遊覽其他省份。在乾隆看來,要想繁華,就要“有文有武”,花錢的地方比比皆是。所以乾隆大膽實行“積極財政”,錢沒了。雖然國庫裏沒有錢,甘龍卻很無憂無慮。他自稱“完美老人”,說自己是前無古人的好皇帝。

然而乾隆的“自由”卻讓兒子嘉慶苦不堪言。嘉慶上臺時,國庫裏的錢已經去了壹大半。好在嘉慶皇帝能及時吸取父親的教訓,懂得積極理財,不再追求奢靡。

所以,他死的時候,金庫裏的錢恢復了壹點,差不多3200萬。

道光繼承了父親的遺願,去除了奢侈的生活,回到了簡樸的生活,並且壹直勒緊褲腰帶。壹度創造了兩國股票3300萬兩白銀的好記錄,頗有希望恢復清朝的元氣。

然而不幸的是,道光運氣不好,註定壹輩子也不富裕。他當政時,面對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花費了大量的軍費和賠款。最後國庫只有800萬兩。

鹹豐繼位時,情況更糟。因為,他壹登基就要面臨與太平天國的內戰,因為當時敵人占領了很多稅區,國庫收不到錢。但是軍費是壹筆不可忽視的大開支,鹹豐就是在這樣壹個“填大洞”的情況下左籌右湊的。最終國庫白銀數量為160.2萬,創歷史新低。

可悲的是,這百萬兩不是真金白銀,只是賬面數字。後來經過精確核實,真正的國庫只有118709兩,甚至還不到壹個私人富翁。相比繁華的乾隆時期,國庫與白銀的差距高達800倍,這也讓鹹豐帝的名聲很不好。

大家都覺得:鹹豐帝是個無能的皇帝,能把盛世大清領導成這樣。其實也不全是他的錯。

換句話說,鹹豐帝落魄的時候,他能夠把紫禁城裏所有值錢的貴金屬,甚至是防火用的大銅缸都給熔化了,因為這些都要換錢來支付軍隊。這樣的日子真的很緊張,也很憋屈,但是,無論如何,他死的時候,國庫還是有些錢的。

到了同治、光緒時期,日子會更不好過,因為那時候戰敗後還要面對各種賠款。此時的清朝國庫早已被掏空,最後淪落到需要向銀行借錢的地步。直到宣彤僅僅三年後就退位了,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期間連皇宮和小朝廷的夥食費都是由國民政府補貼的。

此外,宣彤將轉售壹些國寶來補貼家用。

事實上,從清朝國庫的詳細賬目來看,與清朝歷代皇帝的沈浮是壹致的。皇帝有能力,自然銀就多了。皇帝沒本事,連銀子都潦草。

所以國庫史等於壹個王朝的興亡史,因為白銀是壹個國家的立國之本。

最終清朝也難逃滅亡的命運。

從1636年皇太極建立清朝開始,經歷了200多年的歷史,最後,在1912年走向滅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