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她是如何從采石女到《知音》編輯?

她是如何從采石女到《知音》編輯?

讀完旅美作家趙美萍《我的苦難,我的大學》內心久久不能自己,中途幾次掩面哭泣。

為何哭泣?

——為她悲慘的童年命運哭泣

——為同是命運中的我遠不如她而哭泣

——為她頑強不屈的精神哭泣

——為她最後改變了命運哭泣

看著簡歷,我們很難想象,壹個只有小學文憑的采石女,上海外來打工妹,搖身壹變,突然變成了全國甚至影響至海外的《知音》雜誌編輯。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是壹本自傳體紀實文學。

趙美萍原本出生在壹個幸福的家庭,雖然父親40歲、母親38歲才生下她和妹妹,但是,壹家人恩愛有加,幸福美滿,父親是公社會計,母親賢惠,嫁父親之前和楊啟東有過壹段婚姻,後來因為楊啟東犯法坐牢,出來後各自又有了新的家庭。

生活總是在出其不意地發生,當時趙美萍才六歲,妹妹三歲,父親突然手指彎曲不能合攏,慢慢變得像雞爪壹樣,眉毛發白,最後診斷為“麻風病”。這壹晴天霹靂的噩耗從此纏繞這壹家人,改變了她們的命運,母親體弱多病,經常暈倒。

麻風病是會傳染的,於是父親被隔離了。

村裏的孩子不跟她們姐妹玩,上學時遠遠地罵她們“麻風”小孩,甚至用石頭砸她們,追到家裏,把木門砸得哐哐響。

這樣被欺負的歲月壹直纏繞在她童年的陰影裏,直到有壹天隔離的父親病情好轉,說可以出院了,可晴天剛剛來臨,又面臨暴風驟雨,出院那天,護士給父親打針,用錯藥水,青黴素過敏,不到幾分鐘,父親筆直直地躺在病床上壹動不動,頭上蓋了壹塊白布,趙美萍原本等待父親打針回來煮壹碗雞蛋面,卻成了這輩子永遠的等待。

父親去世以後,母親遭到了犯人楊啟東的騷擾、恐嚇、威脅,隔三差五找母親要錢,甚至變賣家裏唯壹的財產--櫃子,還冠冕堂皇住進家裏,因為母親和他有過壹段婚姻,村幹部也沒法管,說是家務事,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在表姐的幫助下連夜逃離。

連夜逃離江蘇的母女三人,最後輾轉到安徽,在這之前,趙美萍母親把她送給了壹個戶人家當童養媳,每天放學後打豬草,做飯,活脫脫的童養媳,比傭人還傭人,從來沒上過桌吃飯,連壹塊肉都沒有吃過,冬天穿沒有襪子的草鞋,北風呼呼地吹進來,刺骨寒冷。

趙美萍不得已,多次寫信給母親,求繼父收留她,帶到安徽,最後繼父心軟收留了她,她以為的美滿生活從此開始,實則也成為了泡影,壹家人擠在石頭磊起的房子裏,不僅如此,母親和繼父因為錢的問題經常爭吵,趙美萍小學畢業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中學,但為了補貼家用,無奈下,她帶著憂傷和不舍拿著錄取通知書沿著河水漂走了。

從此,她與讀書失之交臂,跟著繼父成了壹名山上年齡最小的采石女,14歲的她以砸石頭為生,小小的肩膀每天扛起大大的錘子早早上山砸石頭。

開始吃了不少苦頭,每個人都有自己地盤,憑本事立山頭,而外來戶趙美萍卻只能到偏僻的地方去撿別人剩下不要的砸不動的大石頭。

繼父的脾氣非常火爆,天天吵得雞飛狗跳,她母親也沒了從前的溫柔,嗓門壹天比壹天大,生活環境完全可改變壹個人,她和妹妹的最大願望是早日離開這個“活死人墓”。

趙美萍面對母親和繼父無止境地爭吵,對黑暗的生活充滿了絕望,她先後寫過10封遺書,多次想自殺。最終她還是放不下她體弱多病的母親和妹妹。如果沒有她,她們在外鄉會過得更加艱難,她母親在父親病逝後也自殺過壹次,生活再也經不起打擊。

19歲那年,同村的男孩大川從大上海回老家,和她說起了上海的繁華和打工妹,打工仔等新鮮名詞。那裏壹月工資頂家裏砸三個月石頭,美萍充滿好奇,兩眼發光,加上父母急迫想把她嫁出去,彩禮可以還債,母親多次住院,欠下高利貸,趙美萍聽著大川說可以出去打工賺錢,她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於是跟著大川“私奔”了。

初到上海,看著那繁華的街道,那高樓,趙美萍心想,這裏能容得下自己這只不期而遇的鳥嗎?在家鄉聽著大川講上海如何賺錢,可是,來了才知道,壹切並非那麽容易。

找了很長時間的工作,腳都磨破了皮,最後才找到壹個餐廳的服務員工作,不料,沒幹多久,遭遇了老板的性騷擾,不得已,炒了老板魷魚,趙美萍沒有地方住,為了節約錢,找到壹個偏僻的破房子,沒人用的壹個廚房,連門都沒鎖,下雨天屋頂漏水,甚至雨天遭遇大蟒蛇進屋。

後來,經人介紹進了服裝廠,先後做了流水線縫紉工、時裝公司技術員、廣告公司文案策劃。

但無論她更換什麽工作,包括在家裏上山砸石頭,她從未放棄閱讀,閱讀豐富了她的心靈,閱讀也從此讓她踏上了寫作的道路,盡管工作繁忙,每天上班十幾個小時,但時,她依然堅持寫作,真正改變她是源於壹次晚會,她自告奮勇登臺朗誦自己寫的文章。

壹篇《妳的歧視我不懂》得到全場外來工熱烈的掌聲,甚至還有人感動到哭泣。這篇文章後來先後在《寶山報》、《鋼研報》發表。從此,她在工廠是個小小的名人,也得到了工廠老大潘廠長也對她另眼相看。

後來工廠和日資企業合資,因趙美萍的出色表現,潘廠長把她提拔為技術員,得到日資公司石川先生的青睞,壹度想讓她成為石川先生的女兒,但她怕招來議論,終究沒有答應。可是,依然很多人嫉妒,甚至惡意中傷,壹個小學文憑的外面妹,憑什麽指指點點,然而,趙美萍拿出來自己出色的表現,現場操作,壹毫不差,才使他們不得不服。

趙美萍的經歷,加上她優美的文筆,多次發表文章,1993年壹首詩《嫦娥》經萌芽主編推薦在《上海僑報》上發表,拿到了第壹筆稿費,接著《母親,鐵錘,石頭》發表在上海《新民晚報》。

壹夜之間,上海的媒體把鏡頭紛紛聚焦在這位不平凡的外來妹身上,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都曾對趙美萍做過專題報道,稱她為“打工偶像”和“自強不息的楷模”。她還被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海納百川》節目組的編導聘請為特約嘉賓主持。每個周末的上午10點鐘,趙美萍便通過電波與上海的300多萬打工族對話,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樂,為他們排憂解難。

從此,更加堅定了她走上寫作的道路。

1998年3月,已經成為《知音》老作者的趙美萍應知音雜誌社之邀,參加了“知音新、馬、泰海外旅遊筆會”。

打工妹飛出了國門。

旅途中,同行的不是本科就是碩士、研究生、博士,編輯、記者,只有她壹個工廠打工妹,而且是小學文憑,不得不讓趙美萍感到自卑,且第壹次坐飛機不會換登機牌,甚至不敢在飛機上吃服務員遞過來的食物,她以為要收費,還不敢上廁所,因為不知道飛機上有廁所。

上帝對每個人是公平的,就在趙美萍非常自卑的時候他聽到同行旅遊的編輯說《知音》招聘編輯,在下期會刊登招聘啟事,符合條件的可以報名應聘。

旅遊回來後,趙美萍默默地到報刊亭買了《知音》,讓她興奮又激動,可看完招聘條件後心情跌入低谷。

第壹條:大學本科以上學歷

第二條: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

第三條:發表過十萬字以上作品。

除了第三條,以上兩條都不符合。她需要去毛遂自薦嗎?勇氣如潮汐壹樣鼓起又落下,落下又鼓起。

不試壹試,怎麽知道自己不行呢?於是,抱著賭壹次的信念,她把過往所有在《知音》發表過的文章全部復印壹遍,裝訂起來用特快專遞寄往《知音》雜誌社總編室,她故意沒有寫簡歷,她希望《知音》不會因為壹個人的學歷擋在門外,而更多的是看中她的才華和實力。

這壹次,她像是給自己下了壹個賭註,雙手合十靜靜地等待。

與此同時,她接到中央電視臺《半邊天》節目電話說看到《新民晚報》刊登了她的壹篇報道《打工妹飛出國門》很感動,想做壹檔節目。

上電視啊,而是是中央電視臺,激動的心情可想而知。

“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當壹個人經歷層層磨難後,壹定有幸運女神的降臨,她終於等來了面試電話。

然而,二十多個面試者中,個個都是資深編輯或還有教授,文憑學歷都比她好,趙美萍的自卑感又悠然而生,要如何表達才能顯得自己與眾不同?才能讓面試官對這個只有小學文憑的她刮目相看?

她看著窗外的梧桐樹,像母親的手撫慰著她的心靈,她突然想起了母親,想起曾經苦難的日子,想起在上海小屋中燈下奮筆疾書的日子,點點滴滴,穿越時空呼嘯而來。

輪到她自我介紹:“我聽了別人的介紹,我有點自卑,因為我只讀到小學畢業......”第壹句話就起了效果,面試官個個擡起頭看著她。

“雖然,我沒有經過大學深造,但是,社會也是壹所大學,我的經歷就是壹筆旁人難以企及的財富,它會使我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無窮,我請求《知音》給我壹次機會,讓我證明自己的潛能,因為,苦難就是我的大學!”考官們都齊刷刷地看著她,從意外到震驚,從震驚到佩服。

接下來的筆試包括面見老總都非常順利。回到上海三天後,收到了《知音》錄取通知書。

那壹刻,她仿佛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趙美萍在28歲那年,告別生活了九年的大上海,去了武漢《知音》雜誌社工作,壹個只有小學文憑的采石女成了壹名著名雜誌社編輯。

就這樣,壹個期刊界的奇跡發生了,也證明了《知音》不拘壹格求人才的用人機制。

我們總是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但是,比起趙美萍,我們還能有什麽理由說自己經歷過苦難?

真正的勇者,是當妳經歷了生活的千瘡百孔後還依然能笑著面對生活。

正是因為趙美萍有壹種頑強的精神,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才有了她的今天,最後收獲了愛情,2006年,壹位成的企業家,美籍華人,通過媒體報道認識了美萍,非常欣賞她,開始互通郵件,他們情投意合,在通第66封信時情定雲南。

2009年,趙美萍隨夫移民美國休斯頓,駐《知音》海外版編輯。

趙美萍的人生,就是平凡人的不朽,是底層小人物壹部崛起勵誌史,是灰姑娘逆襲成童話公主的真實版故事。

代表作有《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誰的奮鬥不帶傷》、《轉角遇見愛情》等,我們期待她更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