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幣是現金的壹種,可以在銀行兌換成紙幣,也可以兌換成更大面值的紙幣。
硬幣兌換按照零錢的標準進行。200元以內不收手續費,超過200元的每100元收取1筆手續費。超出部分不足100元,按100元計算。
在壹些地區,壹些銀行已經開始試點零錢機,免收手續費。
銀行有規定,要為用戶辦理整錢或整錢換零錢的業務。
如果需要換硬幣,可以去銀行的營業網點換。
如果需要的數量太大,最好提前預約,因為銀行可能沒有那麽多硬幣。
擴展數據:
硬幣(硬幣;硬幣;硬通貨;現金;件),即金屬制成的貨幣。
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最早的金屬硬幣是商代的寶德銅殼,距今已有3000多年。
金屬硬幣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流通壽命長等優點。
它除了本身具有貨幣的功能外,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和保值功能。
紀念幣和收藏幣:紀念幣這個詞已經很流行很久了,似乎是收藏幣的代名詞。
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
紀念幣是美國經國會批準,由主權發行人發行的紀念某人、某事、某物的特殊硬幣。他們的目的是借助硬幣這壹“大眾傳媒”充分發揮其宣傳功能。
但是紀念幣可以是流通幣,也可以是收藏幣。
就其用途而言,流通貨幣似乎更有宣傳優勢。
比如1976年美國獨立二百周年紀念的1/4美元紀念幣,在實際流通中完全等同於常規的1/4美元硬幣,比如可以用來打投幣式電話。
而美國收藏的1994世界杯紀念幣的發行價是11.5,只有在錢幣商和收藏家手裏才能看到,美國普通大眾並不了解也沒見過這種錢幣。
誠然,當今世界上的收藏幣大部分是紀念幣,但收藏幣的內涵比紀念幣更廣。
應該包括:紀念幣、生肖幣、風景幣以及各種主題幣(比如保護珍稀野生動物)。
將“紀念”的概念套用在各類主題幣上似乎很難,但它們無疑是收藏者的錢幣,即由主權發行者以高於面值的價格出售,壹般用貴金屬或普通金屬制作精制而成,發行量有限並對外公布。壹般來說,每枚硬幣只有壹個特定的發行年份。
由於收藏紀念幣的利潤遠高於流通紀念幣,各國(尤其是壹些中小國家)收藏紀念幣的發行壹直在“濫發”。
個別國家壹年發行近百種紀念幣。
其特點是材料多為貴金屬,大量發行精制幣,總發行量小。甚至將壹些與國家無關的人物事件列為國內紀念幣的內容(如利比裏亞發行港澳回歸中國紀念幣)。
這些硬幣基本不在發行國銷售,而是故意傾銷到特定區域獲取暴利,甚至內外勾結,共享利潤。
這種現象越來越被普通大眾和收藏者所認可,也飽受詬病。
顯然,如果大部分紀念幣成為紀念幣,其“宣傳教育”作用無形中就會大打折扣,只是在收藏者中“紀念”而已。
至於應該流通的流通紀念幣,實際上卻大量“沈澱”,不流通,甚至高價炒作,這應該算是不正常的特殊情況(比如國內新發行的各種流通紀念幣)。
這種現象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主權發行人在流通控制和收藏交易市場管理方面的責任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