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知識經濟的推動和全球化的影響,與西方發達國家
經濟運行機制、經濟結構、產權關系、企業制度、階級結構都是
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勞動關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得
戰後勞資關系由對立走向緩和,進而出現勞資合作的傾向。
與過去相比,今天西方發達國家出現了許多新的勞動關系。
趨勢:
1.強化政府在勞動關系中的作用。
二戰後,歐美勞資矛盾尖銳,革命浪潮空前高漲。
大規模工會運動的發展給世界各國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防止
止矛盾愈演愈烈,危及政權的穩定,政府不得不實施讓步。
改革政策不僅緩和了勞資關系,而且促進了經濟發展。戰後到達
20世紀90年代,西方國家勞動關系變化的最大特點是
是的,通過國家的前期規劃,為資本運作和勞動關系構建了壹套規則。
規範和制衡,從而保證勞動關系的基本穩定和相對平衡。
模式。在勞動關系領域,世界各國政府都盡力平衡勞資現實。
力,緩解復雜激烈的勞資矛盾。為此,政府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度,加強勞動關系的宏觀預控。這個時期,涉及到勞動關系。
部門領域的大量立法相繼頒布,三方原則得到普遍認可。
各國建立了各種形式的三方機構,形成了勞資政三方關系。
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模式。勞動關系調整機制日趨完善。
各種協調勞動關系的規範通過勞動自治的方式得到了全面的歸納和確定。
工作條件和標準的集體談判制度得到廣泛實施,工人有權參與。
以管理為核心的民主運動蓬勃發展,全社會共享經濟發展。
社會福利制度普遍建立等等。政府管制的勞動關系政治
這項政策為工會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環境。因此,這壹次
工會運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戰後初期緊張的社會
對立被化解成壹種社會凝聚力。在這種狀態和預先計劃的混合中。
在經濟體制下,雖然勞資矛盾和勞資鬥爭依然存在,但勞資關系
制度的調整和處理基本納入了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
2.股權分散化、社會化趨勢增強。
目前在西方國家,社會個人購買股票,企業法人相互交往。
互相購買股份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股權分散,社會化。
潮流。隨著證券市場的高度發展,大公司的規模翻了十倍。
隨著百倍的增長,擁有股份的人數也在增加。持有股票的英國公民人數
十年翻了三倍,現在達到10萬。美國壹半的家庭都擁有它。
有股票。在西方國家,法人股東的比例壹般在50%以上,而
在日本,1980年法人股東比例高達70%,1998年更高。
上升到77。6%.【1】(p 114)部分銀行、保險公司、各類基金會、企業。
行業間的相互持股使得股權結構越來越復雜,有些企業甚至
成為無老板企業。股權分散化和社會化意味著資本
權利和使用權的分離,傳統資本家開始從生產領域中分離出來。
悄悄退出。新型的經理資本家的數量和職能迅速增加,形態也發生了變化。
成為了所謂的“專家群體”和“經理階層”,構成了當代資本主義。
社會中新的權力階層。
與股權分散化、社會化相對應的是員工持股計劃的發展。
員工持股在西方國家,尤其是在企業中,已經有了壹定的產物。
極有意義。首先,通過員工持股,可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形
勞資雙方利益壹致,促使員工關心自己。
為了“股東”的利益,關心企業的發展。第二,緩和勞資關系
立場和沖突。實行員工持股,可以讓工人在企業面對工資。
在與企業利潤沖突的情況下,從股份分紅的角度考慮企業利潤。
認識到並緩解與資本家的矛盾。第三,員工持股,是資本家獲得的。
同時,更大的利潤也可以使員工獲得工資以外的收入,提高
員工的收入水平。當然,絕大部分的企業利潤還是歸資本家所有。
占有和剝削仍然客觀存在。
3.雇傭工人和雇主之間的利益分享。
所謂利益共享,是指勞資雙方都享有收入分配的經濟形式。
利益分享主要有兩種方式,壹種是勞動者的工資和企業的利益。
跑路掛鉤,叫利潤分成法;壹個是工人的工資,企業的勞動。
生產率聯動稱為勞動生產率分享法。
利潤分成法。壹般采取三種形式:(1)固定比例法,即企業化。
工業利潤的固定比例是5%或10%作為職工收入的份額。
部分。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只要企業賺錢或盈利,員工
可以拿獎金,但是壹般有分享上限。這種方法簡單方便
易於操作,並能直接將員工收入與企業利潤掛鉤。(2)積分
階梯比例法,即按企業利潤分割的規定提取比例。比如為企業賺錢
到壹定的利潤額(如300萬美元),確定壹個分成比例;對壹
賺取同樣的利潤後,再確定另壹個提取比例,以此類推。
其分享比例可以由低到高,也可以由高到低。這樣,妳就可以
從而使員工在企業不同的經營成果下獲得相應的獎金。(3)過剩
利潤分成法,即以較少的利潤指標為起始基數,超過
壹部分是超額利潤。基數可以由合理的資本收益或
在財產性收入的前提下,基本原則是:首先,股東應分享資本性收入。
受益。超出基數的超額利潤與員工共享。同時也是管制。
為分享設置壹個上限。
勞動生產率分享法。有些企業可以很容易地衡量它
並考核勞動生產率指標,或者在壹些合資企業實行內部價格。
結算制,所以我覺得采用利潤分成方式有實際困難,所以就用了。
勞動生產率分享法,企業每個職工和勞動學生的工資增長
產量情況密切相關。
實行利益共享是在六七十年代。法國從
利潤分成制出現在1959。1967政府立法:100人。
以上企業必須實行利潤分成制度。建立帶利潤提成的員工采購
股票特別儲備基金。這個利潤提成是1981年的2%,從
從1969到1982,工人的總利潤是470億法郎,而每個參與者
分享利潤的員工平均每年有2200法郎。1990,已實施
分紅企業7000家,從業人員1.400人。
壹萬人,每個雇員壹年的利潤約為5000法郎,約占工資的7.5%。
5 %。[ 2 ] (P108)
1961年,美國汽車工業的雇主與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簽署了協議。
根據協議,生產工人每年分享公司稅前利潤15%,其中
其中三分之二用於增加工人收入,1/ 3用於為工人購買公司股份。
到20世紀60年代末,利潤分享計劃在美國實施。
1986年,英國正式規定實行利潤分成制。目前,英國
利潤分成包括所有雇傭勞動者的16%,由雇傭勞動者分享。
總利潤約為全體員工總收入的6%-10%。
1984,M.L .魏茨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
出版了《分享經濟》壹書,為利潤分享制做了理論論證。接受這個
在該理論的影響下,利潤分享制度在美國和西歐國家越來越流行。
廣泛實施。就共享系統的本質而言,其實施最終只會有利於
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仍然只獲得相當於勞動價值的勞動。
付,但也不能否認西方國家的企業分享制實現了客。
觀察結果。比如:(1)刺激生產。因為利潤分享將員工福利與
公司的利潤可以激勵員工自覺遵守紀律,改善生產條件。
度,充分利用工作時間,減少浪費行為。因此,可以通過增加
產量,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2)提高員工士氣和信心。
與其他工資分配形式相比,利潤分享有著更廣泛、更全面的刺。
易激動。同時,采用激勵性的工資分配制度和利潤分享計劃可以
促進員工之間的合作和競爭。(3)可以改善勞動關系,有
幫助員工對企業忠誠,站在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等等。
4.“利益相關者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壹種新的資本占有形式伴隨著
壹個新的概念在美國、英國等國家悄然出現。幾乎是在人們不知道的時候
覺,使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實現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
改變。這種新的資本占有形式就是“利益相關者經濟”。
所謂“利益相關者經濟”,就是把企業看成是壹個所有人的結構。
要素創造價值的生產體系和社會經濟體系。企業目標
而責任就是對所有利益相關者負責,包括股東、員工和客戶。
客戶、商業夥伴、政府等等。企業要向每壹個利益相關者致敬。
盡可能有效地組合專用的獨特資源。這種獨特的資源
不僅包括股東的風險投資,還包括員工的天賦、腦力和體力。
勞動的貢獻,顧客的不斷光顧,商業夥伴的合作與配合,以及
政府提供的經濟基礎等等。這種經濟模式要求企業不僅
對股東或資產所有者負責,也對企業的所有要素負責。
對集體福利負責,確保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貢獻與其收入相符。
報酬相符。總之,企業的經營活動應該以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為基礎。
利益是中心,而不僅僅是股東或資產所有者的利潤。
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傳統模式中,企業的唯壹目標
和責任,是使股東或資產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這樣
最大化股東或資產所有者的利潤。對於企業的員工和客戶來說,
而其他利益相關者只是企業賺錢的機器或手段。私人財富
財產權是絕對不受限制的。利益相關者經濟改變了這壹傳統模式。
型,不再把利益相關者視為賺錢的機器和手段,而是視為同
股東或資產所有者同樣是獨特資源的重要貢獻者,並使其受益。
給予擔保的好處。在利益相關者經濟中,私有產權不再是絕對的。
變化,它具有相對性的特征。
社會化的生產力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當代資本家。
義社的決策者在兩難中做出選擇:要麽放棄拿股東。
以絕對私有產權為中心的傳統模式要麽是混合經濟秩序
飽受混亂和生產力反復破壞之苦。它在這背面。
在此背景下,私有財產權絕對化的傳統模式遭遇了價值觀的尖銳點
尖銳的挑戰。有人曾提出以股東利益為中心的傳統模式
壹句尖銳的批評:“壹個小時內持有股票的人有什麽權利決定?”
決定壹個公司的命運?“價值觀的變化,引發了私人資本家。
所有制具體實現形式的重大變化。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
今天,美國有30個州,包括賓夕法尼亞州、紐約州和威斯康星州。
修改公司法。它明確規定,企業不僅要維護股東的利益。
此外,還必須維護企業其他社會要素的利益;企業經理
在管理和決策中,有必要把員工的工作損失、企業損失放到社會中去。
影響力也是考慮問題的重要標準,會受到法律保護。
在英國,越來越多的人要求學習美國的經驗。
“利益相關者經濟”調整所有制關系,適應社會化生產力
需求和解放生產力。1996 65438+10月,英國工黨領袖托尼布萊爾。
到處發表演講,強調要促進“利益相關者經濟”和“利益相關者”
政治”和“利益相關者社會”作為“新工黨”的施政綱領。
的主要內容。1996 3月,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政治經濟研究。
該中心舉辦了壹次有350人參加的國際研討會,主題是批評。
仔細研究“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也在1996,帶700。
擁有壹萬多名會員的英國最大的工會——“英國工會大會”向其會員
會議提出了促進“利益相關者經濟”的建議。
無論西方學者和政治家如何評價“利益相關者經濟”,
似乎毫無疑問,它和以股東利益為中心的私有制是壹樣的
與傳統模式相比,“利益相關者經濟”是壹種更社會化的特征。
資本占有形式。雖然沒有否定私有制,但也沒有動搖。
私有財產權,但它使私有財產權不再是絕對無限的,而是具有
介紹了相對論的特點;它基於“利益相關者”這壹更具社會性的概念
取代了“所有權”概念的中心地位,使得企業歸股東或資產所有。
所有者的利益變成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難怪有西方學者驚呼:這是壹場類似哥白尼革命的變革。
皮革。
5.出現了壹大批“符號分析服務”人員。
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第三產業的迅速崛起,近年來
近年來,壹個新的群體,即“符號分析服務”人員,應
僥幸出生。所謂“符號分析服務”包括所有的解題和識別題。
所有權和戰略經紀活動。這類服務人員主要包括:科研人員、
設計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生物技術工程師、聲學工程師、高
公關人員、投資銀行家、律師、房地產經紀人、高級會計師;
管理、金融、稅收、能源、農業、軍備和建築方面的咨詢。
咨詢專家;有管理信息專家、組織發展專家、系統分析專家和戰爭專家
戰略制定者,廣告營銷戰略家,企業領導人助理;還有導演和編輯
戲劇、出版商、作家、編輯、記者、音樂家;電視和電影制片人以及
大學教授。他們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咨詢、發表論文、
簡報、交易等。他們的工作形式是定期發布報告,
計劃、設計、草稿、備忘錄、計劃、廣播草稿和預報等。他們的
主要職能是研究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制定計劃和
促進計劃的實施等。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在美國工作
“符號分析服務”人員已占美國工人的比例。
20 %。[4] (P179-181)當前,符號分析服務業發展方興未艾。
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問題的復雜性在於符號分析服務人員屬於哪個職級。
水平?他們中的大多數沒有傳統的生產方式
資本,也不要擁有很多股票,壹部分是企業主雇傭的,壹部分是企業主雇傭的。
獨立運營。很難將他們劃分為資本家階級或工人階級。經過
因為他們有很高的科學文化知識或技術專長,所以他們的水平很高。
勞動報酬。他們的收入與他們投入的時間或產出的多少有關。
工作量沒有直接關系。收入更精確的是基於質量、原創和機器。
敏感,有時是因為他們作為經紀人解決、識別或處理新問題的速度。
度。他們的收入遠遠高於傳統的勞動價值。現在
在美國,這些技術專家大多經濟富裕。事實
事實上,符號分析服務人員是介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新生事物。
中產階級。他們沒有傳統的生產手段和資本,但他們有
具有較高的科技知識和專業技能。他們認為知識是生產的關鍵。
蘇參與生產和經營,所以他的收入包括勞動和知識。
要素投入的構成。
6.全球化對傳統的勞動關系體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金融、資本、技術、商品、信息和服務在世界各地流動。
以及以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為特征的全球化進程的迅速發展。
傳統的勞動關系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影響。四海
現代市場為資本提供了壹個新的舞臺,使其具有主動性和活力。
充分發揮。資本有壹個極好的借口,它可以從四面八方進攻:
對於自己的政府,抨擊政府管得太嚴,高工資高福利造就了這壹點。
中國高昂的勞動力成本迫使政府放松管制、降低關稅和削減社會福利。
福利和限制工資增長;對於國內工會來說,指責他們權力太大,是壹種阻礙。
阻礙經濟發展的力量,並在集體談判中以資本轉移威脅工會。
步;對於接受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它可以要求他們保持資本。
有利可圖(甚至暴利)的勞動標準和勞動報酬低,寬松而自由
限制投資環境,或以撤資威脅接受國。所有這些,
在全球化進程中,資本的主導地位是顯而易見的。
跨國公司的國際商業活動方式使壹個公司內部
勞資關系的問題會在完全不同的國家表現出來,信息不是
互惠往往讓工會找不到真正的談判對手。這種問題是
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的分公司和子公司尤為突出。
出去。跨國公司內部約束的放松與發展中國家立法的不完善
給管理層可乘之機。國際社會對跨國公司的勞動關系缺乏約束。
它的活動有無限的自由空間。顯然,在過去,國家
政府可以監管的民族國家內部的企業、行業甚至勞工。
關系,現在已經突破了國界,延伸到全世界,在首都。
在全球化進程中,勞動關系的全球化已成為客觀現實。首都
是壹個全球性的戰略運作,對於資本來說,勞動力市場是
在世界範圍內,瑞典老板可以在印度找到比他們自己便宜2/ 3的軟產品。
設計師,但是工人很難在國家之間隨意流動。資本可以
為了找到世界上收益最高,合同規格最少,沒有對價的。
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地方投資生產,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
快跑。對此,各國政府傳統上把自己限制在民族國家範圍內的調控手段。
顯得力不從心。當政府調控能力下降時,甚至直接允許資本擴張。
張時期,強資本弱勞動的格局越來越嚴重。全球化使得
勞動世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資本正在無邊界地擴張和流動。
移動和聯合,勞動世界陷入矛盾、糾紛和分裂。管理層的威望
在威脅下,發達國家的工會指責發展中國家的工人搶了他們的工作。
這降低了他們的就業條件,加劇了他們的失業。因此,只有
在勞工標準問題上,發達國家的工會與本國政府持相同的立場。
這壹觀點的獨特之處。階級和民族國家的利益錯綜復雜。
雜七雜八的地方交織在壹起,勞動世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問題。[ 4 ]
這些變化表明,資本主義的進壹步發展不僅是為了社會。
社會主義的最終實現創造了更強大的物質基礎,也為社會
社會主義的最終實現準備了更加有利的制度條件。就像列寧壹樣
十月革命前,他寫道:“事實上,社會主義現在已經在資本主義
櫥窗裏的所有東西?"[
5] (P219)研究這些變化對於中國的建設非常重要。
社會主義勞資關系的國情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陶喆。日本經濟和企業是如何運作的?[M]。北京:人民日報
按,1996。
[2]胡連生、楊淩。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與社會主義的新課題。
[M]。北京:人民出版社。
[3]羅伯特·賴克。國家的作用[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4]鄭樵。全球化對勞動關系制度的影響[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
問題,2001 (1)。
[5]《列寧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