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秦媽燙出了自己的“傳奇人生”

秦媽燙出了自己的“傳奇人生”

創業源於勤奮。

兩個門面,六張餐桌,這是壹個開端。從65438到0998,下崗工人秦借了2萬元在加州花園附近做起了火鍋生意,走上了創業之路。

開店之初,營業面積不足40平米,員工只有8人。秦曾在擔任管理、采購和調味師等多個職位。眼睛勤快,嘴巴勤快,手勤快,腦子勤快,加上老公李傑做的特色火鍋湯,火鍋店的知名度水漲船高,壹炮而紅,餐桌增加到六七十人,張仍每天都爆滿。“當時準備前三個月虧損,後三個月持平,半年後盈利。但沒想到不到壹個月就盈利了。”秦對說,“要贏得這個好的開始,制勝的訣竅就是勤奮。企業能做大做強,靠的就是‘勤’字,勤,勤,勤...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吃苦。”

善於經營店鋪,二次擴張。

墨守成規什麽都發展不了,不管是生意還是事業。要發展壯大,必然需要領導者不斷創新和突破。所謂:新者立,舊者亡。多年來,秦壹直站在火鍋行業發展的最前沿,扮演著“天下第壹”的角色。

有想法的秦,在市場競爭中從未懈怠。在擅長調味技術和管理的丈夫李傑的幫助下,以秦媽老火鍋、秦媽荔枝鍋、秦媽菊花鍋為代表的系列火鍋湯料被評為“中國名火鍋”。此外,考慮到顧客對渣滓翻滾的底料感到厭倦,秦媽將底料磨成粉末,使湯汁清澈透明;因為火鍋上菜慢,換了壹套光電感應自動傳輸系統;後來“壹次性鍋底”的研發,讓秦媽火鍋脫離了顧客心中“老油”的“陰影”。

這家店的湯和菜都不錯,老板娘更好更豁達!這種口碑效應讓這家店短時間內風靡江北,也讓秦成為加州花園附近的知名“名人”。

生意紅火,讓秦嘗到了餐飲的甜頭,成本低,回收快,無負債。只要他能吃苦,願意專攻研究,這塊“蛋糕”壹定會變大。同時,秦隱約覺得,要把這塊“蛋糕”做大,就要在經營上深挖壹些自己的特色和特點,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有,這樣才能讓店鋪的顧客源源不斷。"

2006年底,秦再次創業,與西南大學及相關科研機構共同研究的“復合酶壹次性火鍋底料”歷時兩年多,經過上千次反復實驗後成功推出。在市分管領導和職能部門的主持下,經過國內多位知名專家和權威食品行業的鑒定。作為標準化火鍋菜品的新產品,是“復合酶壹次性火鍋底料”,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並順利通過了法律部門的檢驗。該項目的成功,意味著秦媽在火鍋底料技術上又壹次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投資上億的秦媽火鍋產業示範基地的建立,將徹底改變多年來火鍋底料傳統、初級、手工、作坊的現狀,沒有腌制工序,難以復制,開發利用受到限制,實現科學化、標準化、程序化、規模化、產業化、綠色化、健康化、營養化。

火鍋名品秦媽在保證自身獨特風味和提升菜品品質的基礎上,做大做強。僅半年後,秦就下了“狠手”,壹次性將店面擴大了近壹倍,使得火鍋店的桌子數達到了50張。

然後,不到兩年的時間,秦的火鍋店已經成為壹家營業面積1.300平方米,餐桌1.20張,員工1.000多人,年營業額800萬元的大店。總營業面積和桌子數量比兩年前翻了兩番。

對於壹個“門外漢”來說,如此快速的擴張連業內專家都不敢輕舉妄動,但憑借這種“頑強”的實力,出現了現在的秦媽餐飲集團。

不當“店長”當總經理

秦媽1998年開了加州店,2000年開了花苑店,但秦還是“店長”,既管生產,又管店面。她每天工作14小時,這讓她疲憊不堪。我該怎麽辦?迫切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時候,壹個新名詞——“企業管理”進入了秦的視線。能不能自己成立壹家餐飲管理公司,請壹批行業精英幫我管理店鋪?

2001日,重慶秦媽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原來的“店長”秦成了這家新公司的董事長。其工業總面積已達5000平方米,擁有餐桌380余張,員工480人,年營業額15萬元。

董事長和“店長”頭銜不同,做的事情也不同。起初,秦仍有既是經理又是董事長的感覺。她很快意識到,這種感覺對企業的發展非常不利。意識到問題所在的秦,立即調整了自己的工作思路。通過“充電”現代企業管理的知識,秦立即向自己的企業“擴軍”,而這種“擴軍”主要集中在招募高學歷、高實踐經驗的管理人才上。

這次“擴軍”使企業管理人員增加到200多人,其中高級管理人員30人,有職稱的技術人員、政工師、經濟師、會計師近50人。

“擴軍”後,秦終於安心當上了“董事長”,建立了加盟連鎖體系,完善了企業產品質量保證體系,通過了ISO9001:2000: 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確立了秦媽的企業文化等。,秦和又開始忙碌起來。

以人為本,熱情管理人才

很多人在看女性成功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成功女性對家庭的貢獻,以及員工在她們心中的作用。在這個問題上,秦的丈夫李傑和秦媽的員工最有發言權。

秦的丈夫李傑目前是秦馬集團的總裁。在公司裏,他打電話給秦家裏的秦東和他的妻子。秦在李傑眼中的賢妻良母,可以通過兩件事看出來。

先是有壹天,筆者接受李傑的邀請去他家做客。平時在商界叱咤風雲的秦,在家卻是壹把好手,大菜、小菜、熱菜、涼菜都出自秦之手。它的菜肴精致,味道鮮美,堪比專業餐廳。

看到作者的驚訝,李傑笑著回答道:全家人都喜歡吃秦的炒菜。每次回家,秦總喜歡系上圍裙,給自己和兒子做壹頓可口的飯菜。壹家人圍著桌子吃飯,感受家的溫暖。

“重視人才,占領人才制高點。”秦表示,重視人才是秦馬成長的第壹動力。秦媽不僅是這壹理念的倡導者,更是這壹全新理念的不斷實踐者。在企業從小到大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尋才、識才、用才、育才,自始至終都是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秦推出了壹系列打造人才優勢的新舉措,多渠道引進行業精英,在家門口全方位培訓員工素質,依托專業的人才信息教育體系。

此外,“以人為本,熱情管理人才”和“知人善任”也是秦媽的兩大特質。壹方面,秦媽真的是發自內心的關心員工,老員工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對於新員工來說,不僅僅是高薪的鼓勵,更是給他們提供了壹個提升自己,肯定自己的舞臺。另壹方面,寬松的管理環境、自由交流的團隊氛圍、融洽的上下級關系,為員工自由創造、主動建言創造了良性的軟環境;讓大家的精力和智慧得到升華。

在員工的眼裏,秦是的老板,也是他們的大姐。逢年過節,秦經常深入他們家長談,聊家裏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每當員工住院,秦都會到病床前噓寒問暖,員工和家屬壹起過生日。秦記得比人力資源部部長還清楚。這也讓她身邊的同事不再生硬地稱呼她為秦經理,而是親切地稱呼她為“秦媽”。

壹把劍需要十年才能形成

問起企業的發展歷程,秦媽每個人都會說壹句話:十年磨壹劍。對這個詞感受最深的是秦餐飲集團董事長秦。

從1998到現在,秦媽火鍋在創始人秦的帶領下,正隨著歷史的車輪前進。十年磨壹劍,秦媽火鍋從壹個路邊小店迅速成長為今天的火鍋連鎖帝國。短短十年間,秦寫下了壹個國企下崗女工的傳奇創業故事。

如今,秦媽的第壹個品牌“秦媽”火鍋店在全國已有400多家分店,而且這種快速擴張還在繼續。從2003年開始,“秦媽餐飲”開始了品牌整合。通過技術創新,開發了系列品牌產品,成立了規模較大的重慶秦媽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江北食品廠,引進先進的食品生產線,采用先進的生產加工工藝,開發加工了秦媽火鍋底料、秦媽火鍋雞精、秦媽味精、秦媽香辣魚調味料等系列濃縮調味料,同年上市銷售,出口全國各地。

目前,秦媽餐飲集團擁有員工1.6萬人,固定資產6543.8+0.8億元。

年產值達到15億元。確立了“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先後榮獲“國際食品質量金獎”、“中國十大調味品”、“中國餐飲百強企業”、“重慶市餐飲行業首屆誠信經營示範單位”、“全國綠色餐飲企業”、“消費者信得過單位”、“食品衛生標準先進單位”等多項大獎,贏得了全國的美譽。

秦總是喜歡嘲笑10年的發展歷史,因為她始終認為,10年對於壹個企業,壹個人來說,都太短了。如何透過10年的發展歷程看到未來,是秦和她的員工應該思考的最重要的問題。

“充電”10年,求10年,秦始終認為自己做得不夠。為此,秦在秦媽10慶典上,提出了未來十年發展的“137”信念。即“壹個目標、三項原則、七項措施”。

壹個目標是指以企業與社會和諧發展為根本目標,努力推進城鄉統籌建設。秦媽企業深知,企業的成功離不開黨委、* * *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企業有義務為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力量。

三原則是指管理中以人為本,把員工利益放在第壹位的原則;招聘員工時,在同等條件下,堅持農民工優先的原則;在薪酬福利方面,堅持公正、公平、同工同酬的原則,多為員工辦實事,減少員工後顧之憂。

七項措施是指擴大規模、發展連鎖、吸納就業;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開展“有困難找我們”下鄉活動;創新發展模式,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支持重慶美食之都建設;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和文化素質建設;積極關註社會公益事業;建立優秀的黨、政、工、團組織。

人生在於奮鬥!——這是秦的座右銘。她說:“我們將本著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精神,把火鍋做成精品,解決更多的就業,繳納更多的稅收,更好地回報社會。”

丈夫的好妻子,員工的大姐姐

很多人在看女性成功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成功女性對家庭的貢獻,以及員工在她們心中的作用。在這個問題上,秦的丈夫李傑和秦媽的員工最有發言權。

秦的丈夫李傑現任秦媽餐飲集團總經理。在公司裏,他叫秦秦東,在家裏,他叫他老婆。秦在李傑眼中的賢妻良母,可以通過兩件事看出來。

先是有壹天,筆者接受李傑的邀請去他家做客。平時在商界叱咤風雲的秦,在家卻是壹把好手,大菜、小菜、熱菜、涼菜都出自秦之手。它的菜肴精致,味道鮮美,堪比專業餐廳。

看到作者的驚訝,李傑笑著說:“全家人都喜歡吃秦的炒菜。每次回家,她都喜歡系著圍裙,給我和兒子做壹頓好吃的。壹家人會圍著桌子吃飯,感受家的溫暖。”

其次,很多熟悉秦的人都知道秦的上汽通用別克。這輛白色的老別克,陪伴秦走過了秦馬餐飲集團創業的十年。當身邊的同事都已經坐上嶄新的奔馳、寶馬、路虎的時候,秦還在用著這輛老舊的別克。當筆者多次和秦談及換車的事情時,秦說,車好,沒必要再買新的貴的。最後,在李傑的強烈堅持下,出於安全考慮,老別克終於“下崗”了。但每天上班的時候,秦還是喜歡往那輛老別克的方向走。

在員工的眼裏,秦是的老板,也是他們的大姐。逢年過節,秦經常深入他們家長談,聊家裏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每當員工住院,秦都會到病床前噓寒問暖,員工和家屬壹起過生日。秦記得比人力資源部部長還清楚。這也讓她身邊的同事不再生硬地稱呼她為秦經理,而是親切地稱呼她為“秦媽”。

生活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