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時,註冊會計師可能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取決於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
(1)重大錯報風險
重大錯報風險是指審計前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重大錯報風險與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相關,獨立存在於財務報表審計中。註冊會計師在設計審計程序以確定財務報表整體是否存在重大錯報時,應當從財務報表、各項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確定等方面考慮重大錯報風險。
1.兩個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財務報表層面的重大錯報風險與整體財務報表廣泛相關,可能影響許多確定。這種風險通常與控制環境有關,但也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如經濟蕭條。此類風險在特定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具體識別中難以定義;相反,這種風險增加了任何數量的不同斷言的重大錯報的可能性,這對於註冊會計師考慮舞弊導致的風險尤其相關。
註冊會計師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考慮審計項目組負責人員的知識、技術和能力,是否需要專家介入;考慮給予業務助理適當的監督和指導;考慮是否存在導致註冊會計師懷疑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假設合理性的事項或情況。
註冊會計師還在披露確認層面考慮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重大錯報風險。審議的結果將直接有助於註冊會計師在認可層面確定進壹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註冊會計師在交易、賬戶余額、披露認定等各個層面獲取審計證據,從而在審計工作完成時,能夠以可接受的低審計風險水平對財務報表整體發表審計意見。
2.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
識別層面的重大錯報風險可進壹步細分為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
固有風險是指在考慮相關內部控制之前,某項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易於出現錯報(可能單獨或與其他錯報壹起重大)的可能性。
某些類型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及其識別存在固有的風險。比如復雜的計算比簡單的計算更容易出錯;受重大計量不確定性影響的會計估計更有可能被錯報。產生運營風險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響內在風險。例如,技術進步可能導致產品過時,這又可能導致庫存計算錯誤(估價確定)。被審計實體及其環境中的壹些因素也可能與多種甚至所有類型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有關,從而影響多重識別的內在風險。這些因素包括缺乏維持運營的流動性,以及被審計實體處於夕陽產業的事實。
控制風險是指某項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被誤報的可能性。這種錯報單獨或與其他錯報壹起都是重大的,但沒有被內部控制及時預防、發現和糾正。控制風險取決於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作的有效性。由於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種程度的控制風險總是存在的。
(2)檢查風險
檢查風險是指如果存在錯報,該錯報可能單獨或與其他錯報壹起具有重大意義,且註冊會計師在實施程序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後仍未發現該錯報風險。檢查風險取決於審計方案設計的合理性和實施的有效性。因為註冊會計師通常不會檢查所有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以及其他原因,不可能將檢查風險降低到零。其他原因包括註冊會計師可能選擇了不適當的審計程序,不適當的執行審計過程,或曲解審計結論。這些其他因素可以通過適當的規劃、項目團隊成員之間適當的責任分配、保持專業的懷疑態度以及監督、指導和審查助理執行的審計工作來解決。
問題2:審計風險的成因有哪些?中國的資本市場從無到有,發展迅速。公司上市後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比如提升公司形象,籌集大量資金,股東個人財產的激增,使得很多IPO公司不擇手段的想要上市,以達到“圈錢”的目的。因此,近年來,IPO公司欺詐上市的案例越來越多,會計師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被起訴的案例也越來越多。很多IPO公司造假上市後,迅速“變臉”,業績下滑,上市首日甚至出現“破發”現象。據統計,2010共有349家公司上市,其中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公司有26家,占比7.4%;2011,282家公司上市,其中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公司有77家,占比27.3%;2012上市公司有78家,其中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公司有16家,占比20.5%。以上數據相當驚人。從2012開始,中國IPO暫停了壹年多,直到2014才重啟。不難想象,在這些首日破發的新股中,造假上市的公司有很多。
本文主體分為四個部分。第壹部分分析了IPO審計風險的成因,從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和其他審計環境三個方面分析了IPO審計風險。第二部分是IPO審計風險的防範建議,從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和其他審計環境三個角度進行分析。第三部分是通過壹個綜合案例來驗證上述分析結果的正確性;第四部分是總結本研究的結論。
總之,我國IPO審核風險是多種因素* * *的結果,降低IPO審核風險不能僅僅依靠審核主體,還需要* * *等監管機構、中註協、證監會以及IPO企業自身的配合,打造低風險的IPO審核市場。
問題三:審計風險的成因及對策審計風險的形成有三個原因:1,被審計單位自身管理混亂,存在舞弊的限度;2、審計人員素質低,審計能力欠缺;3、審核程序不合理或審核程序未嚴格執行。
對策:1:被審計單位要加強內部控制,2審計機構要加強業務學習,3審計底稿要嚴格把關,審計程序要規範。
問題4:審計風險的內在原因及其防範措施?1.形成審計風險的主觀因素。
1.審計人員經驗和能力的局限性。由於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和審計內容的廣泛性,以及近年來對審計意見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社會對審計人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專業判斷,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較高的判斷能力。但是,經驗和能力總是有限的。由於審計人員缺乏審計經驗和能力,難以滿足社會的所有期望,必然導致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和審計風險。
2.審計人員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審計準則要求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做出合理的職業判斷。但是,由於審計人員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如果審計人員責任心不強,在審計中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必然導致不必要的失誤或應該實施的必要的審計程序沒有實施,從而形成審計風險。
3.審計師的錯誤。如果審計人員能夠確保在審計過程中采用適當的程序和方法,風險就會大大降低。而審計人員的經驗有高有低,對審計方法的掌控能力有強有弱。審計人員的失誤和錯誤有時難以避免。它們可能來自對審計事項的誤判或對審計程序的誤解,從而導致審計風險。
4.審計方法本身的缺陷和不足。現代審計是以企業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的抽樣審計,遵循成本與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兩者都允許壹定的審計風險。第壹,過於依賴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測試。雖然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減少經濟活動中的壹些錯誤和弊端,但由於內部控制制度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它不能避免所有的錯誤和弊端。例如,當被審計單位出現意外業務情況或特殊業務時,原有控制措施不能適用;工作程序應相互制約,工作人員串通作弊;管理層濫用權力或責任心差導致控制系統失效等。這些都會使控制系統失效,產生控制風險。其次,在抽樣審計中,審計人員為了以有限的成本取得更高的預期收益,往往會放棄相當壹部分樣本數據,這就增加了給出正確審計結論的難度。以上所有情況都會造成審計結果的錯誤。
二、形成審計風險的客觀因素
1.審計責任的客觀存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審計意見的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大,人們的經濟決策越來越依賴於審計意見和結論。如果審計意見不恰當,與被審計單位的情況不符,會對使用者的判斷和決策產生較大影響,增加審計風險。
2.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和審計內容的廣泛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經營過程越來越復雜,相應的會計信息系統也越來越復雜,財務報表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審計的範圍也在擴大。今天,審計的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審計,增加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審計對象越復雜,審計內容越廣泛,審計難度越大,審計風險越大。
3.被審計單位的外部和內部經營背景。經濟環境、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特點、技術的發展趨勢、內部控制制度的強弱、管理者的素質和素質等因素都會對企業的經營風險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審計風險。這也是審計風險模型首先要考慮內在風險的主要原因之壹,也是現代審計首先要綜合評價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原因。被審計單位的內外部環境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可以從審計成本中充分表現出來。西方審計界在確定審計成本時,都考慮了審計風險,尤其是固有風險和操作風險。
問題5:什麽因素影響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和審計內容的廣泛性?
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審計環境影響。審計風險的環境成因非常復雜,其中最重要的是審計管理體制和審計法律環境。
審計主觀因素。第壹,審計人員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和審計專業素質。
審計方法落後。雖然近年來計算機輔助審計在審計中的應用越來越多,但人工對賬和判斷抽樣仍是基本方法。
問題ipo審核風險的成因有哪些?中國的資本市場從無到有,發展迅速。公司上市後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比如提升公司形象,籌集大量資金,股東個人財產的激增,使得很多IPO公司不擇手段的想要上市,以達到“圈錢”的目的。因此,近年來,IPO公司欺詐上市的案例越來越多,會計師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被起訴的案例也越來越多。很多IPO公司造假上市後,迅速“變臉”,業績下滑,上市首日甚至出現“破發”現象。據統計,2010共有349家公司上市,其中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公司有26家,占比7.4%;2011,282家公司上市,其中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公司有77家,占比27.3%;2012上市公司有78家,其中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的公司有16家,占比20.5%。以上數據相當驚人。從2012開始,中國IPO暫停了壹年多,直到2014才重啟。不難想象,在這些首日破發的新股中,造假上市的公司有很多。
本文主體分為四個部分。第壹部分分析了IPO審計風險的成因,從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和其他審計環境三個方面分析了IPO審計風險。第二部分是IPO審計風險的防範建議,從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和其他審計環境三個角度進行分析。第三部分是通過壹個綜合案例來驗證上述分析結果的正確性;第四部分是總結本研究的結論。
總之,我國IPO審核風險是多種因素* * *的結果,降低IPO審核風險不能僅僅依靠審核主體,還需要* * *等監管機構、中註協、證監會以及IPO企業自身的配合,打造低風險的IPO審核市場。
問題7:審計風險的具體因素有哪些?(1)審計風險形成的主觀原因。
1.***少數審計機關工作人員審計風險意識淡薄。審計風險意識在中國需要壹個長期的認識過程。目前,雖然我國審計機關已經高度重視審計風險,但壹些基層單位對審計風險的認識仍然不足。如果領導的審計風險意識薄弱,審計風險的防範就無從談起;2.審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的粗心行為和不當工作導致的審計風險。壹些審計人員素質低下,違反審計職業道德,以權謀私,弄虛作假等。在被審計單位,或有工作方法不當、工作作風不佳,致使工作難以深入等問題。,這些都會造成審計風險。
(二)審計風險形成的客觀原因。
1.審計制度不合理。我國審計機關缺乏獨立性,審計機關既要受同級* * *領導,又要受上級審計機關領導。在這種情況下,獨立性和客觀性、公正性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增加審計風險;2.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我國審計法律制度尚不完善,難以適應不斷變化和復雜的社會環境。因此,現有的法律法規不可能規範審計過程中遇到的所有新問題和新情況。此外,我國現有的法律在部門與地方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也有很大的矛盾和沖突。審計人員在審計時必須依靠自己的職業做出判斷,這必然導致審計風險;3.監督機制薄弱。我國審計部門的監督機制不夠完善。審計機構的內部結構沒有考慮到權力的相互制約和分離。審計機關在對單位進行審計時,審計過程無法形成內部制約機制,這也使得管理部門無法對審計過程進行管理,從而形成潛在的審計風險。
問題8:國家審計風險的成因有哪些?分析國家審計風險的成因,國家審計風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壹般來說,國家審計風險的成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審計技術和方法、人員因素。下面具體分析這三個因素對國家審計風險的成因:
環境因素
1,法制環境不健全。現行法律法規並沒有對審計活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新情況、新問題進行規範。
2.審計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國審計機關實行總理和地方主要負責人領導下的行政管理體制,接受地方審計機關和上級審計機關的雙重領導。
這種管理體制也是當前常見的地方保護主義難以突破,導致審計風險的重要原因。
3.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的素質、社會經濟環境和會計工作的特點造成了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
(二)審計技術和方法因素
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評價是否正確,證據收集是否充分有效,采用的審計程序和方法是否適當,審計結論表達是否恰當,抽樣是否具有代表性,都可能導致審計風險。
(3)、人員因素
在審計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審計人員知識和經驗不足、風險意識差、風險識別能力有限、缺乏應有的專業關註等問題。
國家審計風險的成因是多種多樣的,那麽如何控制國家審計風險,如何控制國家審計風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壹)審計環境的綜合管理
1,健全完善審計法規體系。
2.建立合理的審計管理體系。
3.整頓社會經濟環境。
(二)加強審計項目的質量管理
1,正確運用審計方法確保工程質量。
2、改進審計技術和手段,提高審計項目質量。
3.審計工作的標準化。
(三)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1.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
2.強化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3.提高審計人員的道德素質。
問題9:審計風險有哪些表現?1.審計風險的表現形式
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因其職業素質和行為導致的重大錯誤或財務信息不完整、技術性疏忽而做出不恰當審計意見或不正確審計結論的風險。審計風險有六種形式。
(1)信息不對稱風險。
被審計單位及其經濟活動是審計對象,被審計對象的財務數據及其他相關資料和電子數據是審計工作的主要信息來源。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主體和審計客體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不對稱分布。被審計單位所擁有的財務報表、會計數據和電子信息,是對各項經濟活動的全面、完整、綜合的反映,是完全擁有的信息,既符合財務會計和會計準則的規定,也有違反規定的。然而,提供給審計師或審計師要求的相關信息可能是不完整的、不真實的或被粉飾的,審計師處於信息不完全的不對稱劣勢。審計人員雖然可以通過審前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但仍然難以掌握審計範圍內所有經濟活動的隱含性、有效性和真實性。這會給審計人員的證據收集、判斷、分析和評價帶來困難和風險,從而影響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影響審計的質量和結果。
(2)風險的系統評估。
目前,我國經濟領域的壹些行業是高風險的,其內在風險和經營風險壹直隱含在決策、經營和管理中。審計機關壹般采取輪流、專項、專題的方式對經濟領域進行審計,其特點是運用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客觀、公正地評價被審計單位或部門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財務變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由於審計機構整體實力不足,時間有限,受審計人員專業素質、工作能力和信息技術水平的制約,面對眾多的管理機構、海量的數據和大量的材料,難免會出現壹些普遍的或重大的違法違紀問題應發現而未發現,典型的、傾向性的、突出的問題應曝光而未揭示,帶來檢查風險。
(3)質量成果的風險。
影響審計結果風險的因素很多,最基本的風險來自審計對象的信息質量和審計主體的審計質量。首先是審計取證不充分或不當的風險。無論是國家審計還是內部審計和審計,審計證據往往不充分、不完整、不恰當,導致對某壹問題的結論不正確。其次,是由於審計人員經驗不足、對重要審計事項進行虛假核查或披露不完整、調查不深入、不徹底、不核實,或判斷失誤、定性不準確而導致的風險。第三,是審計的技術方法不能滿足控制整體風險的要求而導致的風險。審計應以促進風險防範、完善內部控制、規範管理和提高效率為目標。審計的內容是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規範性。審計的重點是風險、管理和效益,揭露違法違紀行為,揭示業務漏洞,檢查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關註業務管理中的薄弱環節,發現新問題、新方法。要想實現既定目標,就必須在發揮作用的同時考慮不利因素,將檢驗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制定嚴密的防範措施。
(4)審計定性風險。
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定性的主要依據是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規章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定性不當的風險有多種可能:壹是引用的法律、法規、規章不當,或者針對同壹類問題引用的法律、法規不壹致,有的是監管部門的規定與部門規章矛盾而導致的風險。二是對於審計中發現的同類型問題,由於審計人員專業水平的差異,判斷錯誤,性質不準確。比如將“小金庫”問題定性為“表外資金”和“少計收入”,導致處理不壹致,處罰不當。三是評價分析指標不科學或職責劃分不清帶來的風險。經濟責任審計,必須評價上級下達的指標。但目前沒有科學有效的指標體系,對違規違紀的部分責任界定和劃分難以把握。界定不當會造成責任半途而廢,責任劃分不清會造成追究困難和判斷失誤......> & gt
問題10:審計自身因素在國家審計風險成因中有哪些表現?審計自身因素在國家審計風險成因中的表現:
1,審計標準體系不健全,審計質量保證體系尚未建立,審計操作過程會產生風險。
2.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法律意識等綜合素質低下是導致審計風險的最直接因素。
3.審計管理不嚴是導致審計風險的重要因素。審計管理不嚴格:壹是管理混亂,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權力分散,問題層層隱藏,監督懲處力度減弱;二是團隊不精,業務不硬,有問題查不出來;三是沒有制度保障,如審計問責制度、審計項目質量檢查制度等。在這樣的審計工作環境中,審計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4.落後的審計技術和方法也會導致審計風險。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經濟業務越來越復雜,審計難度也越來越大。落後的審計技術和方法會導致審計行為效率低、質量差、風險大。例如,在以制度為基礎的審計模式中,在制度不健全或完善但無法低效執行的情況下,審計結果往往無法揭示重大舞弊,因為其風險分析是基於被審計對象的內部制度,而忽略了與審計風險相關的非財務指標、經營風險等因素。
所謂審計風險,是指註冊會計師因會計報表存在重大差錯或遺漏,在審計後可能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