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健康百科 - 廈門五橋兩隧指什麽

廈門五橋兩隧指什麽

廈門五橋指的是“新海堤大橋(公路/軌道兩用橋)”、“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

廈門兩隧指的是“海滄隧道”、“翔安隧道”。

新海堤大橋(公路/軌道兩用橋)

1953年6月高集海堤動工,1955年秋竣工,2010年開口改造為橋梁。

高集海堤將廈門島上的高崎與集美街道相連,總長2212米,寬29米。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廈門對外聯系的唯壹通道。2010年改造為公鐵兩用的海堤大橋,其中公路橋規劃雙向兩車道,設有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機動車道寬7.5米,人行道寬5米;軌道橋獨立於公路橋采用全線高架方式,軌道交通1號線從這裏駛過,途徑集美學村站和園博苑站。

廈門大橋

1987年10月動工建設,1991年12月建成通車。廈門大橋是廈門市第二條進出島通道,連接廈門島高崎和集美學村。大橋全長6695米,主橋長2070米,橋面寬23.5米,雙向4車道,設計行車時速為60 km/h,日通行能力2.5萬輛次,工程總投資1.56億元人民幣。

廈門大橋是我國第壹座跨越海峽的公路大橋,獲"建設工程魯班獎"。在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留下了對廈門海域水文、地質等方面的詳細記錄資料,為後續進出島通道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海滄大橋

1996年12月動工建設,1999年12月建成通車。海滄大橋是廈門市第三條進出島通道,連接廈門東渡港和海滄投資區。大橋全長6319米,主橋全長1.108千米,橋面寬度32米,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時速為80km/h,日通行能力為5萬輛次,工程總投資28.7億人民幣。

海滄大橋是亞洲第壹座、世界第二座"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主跨長648米,代表著20世紀中國建橋最高成就。海滄大橋的建成,標誌著廈門市由海島型城市拓展成為"壹環數片,眾星拱月"的海灣型城市。

集美大橋

2006年12月20日開工建設,2008年7月1日建成通車。集美大橋南起廈門市島內環島幹道,下穿高崎機場跑道後,跨海連接集美區。大橋主線全長8.438公裏,跨海大橋長3.82公裏,橋梁總寬度36米,主線道路為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80km/h,日通行能力為8萬輛次。大橋中間設BRT專線,雙向2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60km/h。大橋工程總投資29.5億元。

集美大橋建設采用了國內外最先進的"短線匹配法節段預制懸拼"工藝,實現"施工規模第壹、施工跨度第壹、施工速度第壹",該工藝獲評為"國家級工法"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集美大橋對緩解進出島交通壓力,擴充城市發展空間,推動環東海域的開發建設,加強廈門與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互動和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杏林大橋

2006年3月15日動工興建;2008年8月5日完成公路橋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2010年3月30日大橋全面通車運營。杏林大橋全長8.53千米,橋面寬度50 m。公路橋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鐵路橋為雙線鐵路,設計速度為200千米/小時。

杏林大橋是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境內連接集美區與湖裏區的跨海通道,位於廈門北海域之上;是廈門對外公路幹線通道“壹主四射壹環三聯”構架中的四射之壹,也是廈門市北部的重要出口。廈門市政府於2019年4月29日發布通告,宣布自2019年5月1日零時起,停止征收該市“四橋壹隧”車輛通行費,包括杏林大橋,集美大橋,廈門大橋,海滄大橋,翔安隧道。

海滄隧道

2016年3月28日開工建設,2020年1月18日海滄海底隧道左右線實現雙線貫通,2021年4月3日,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工程右線下穿興湖路緊鄰敏感建築物段最後壹模二襯順利澆築完成,標誌著海滄隧道二襯全線完工。

海滄海底隧道是繼翔安隧道之後,廈門的第二條跨海海底隧道。全長7.1公裏,其中隧道長約6.4公裏,跨越海域面積寬度約2公裏,主要解決海滄馬鑾灣生活區的出行問題。

翔安隧道

2005年9月動工建設,2010年4月建成通車。翔安隧道位於廈門東海域,連接廈門島內五通與翔安區西濱,線路總長8695米,隧道長6050米,跨海域寬約4200米,采用三孔隧道形式,設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80km/h,工程總投資40.7億元。

翔安隧道是國內第壹座海底隧道,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斷面鉆爆法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是廈門東部唯壹的進出島通道,可全天候24小時運營,它的建成通車極大完善了廈門進出島車輛通行方式,使廈門進出島通道形成了從海上到海底的立體交通格局,對臺風多發的廈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