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意義:本試驗是診斷缺鐵性貧血的重要指標,也是惡性腫瘤的標誌物之壹。
血清鐵蛋白增多,再生障礙性貧血(鐵利用量下降)、溶血性貧血(鐵釋出過多);血色素沈著癥及反復輸血(鐵吸收或儲存增多)、鉛中毒及維生素B6缺乏引起貧血(鐵利用降低)、惡性腫瘤、肝臟病變、急性感染。
鐵蛋白是壹種分子量較大的蛋白質,是鐵的主要貯存形式。鐵蛋白測定以400ng/ml為正常上限,某些腫瘤常常升高且大於此值,常見於:急性白血病、何傑金氏病、肺癌、結腸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檢測鐵蛋白對肝臟轉移性腫瘤有診斷價值,76%的肝轉移病人的鐵蛋白含量高於400ng/ml,與AFP聯合檢測,尤其是AFP正常的肝癌患者,可提高診斷率。鐵蛋白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細胞壞死、紅細胞生成受阻斷或腫瘤組織中合成增多所致。
鐵蛋白的測定適用於了解體內鐵代謝的情況,在治療初期檢測鐵蛋白可反映當時體內鐵的儲量,可以早期發現網織內皮系統中鐵儲存的不足。在臨床上,20ng/ml的閾值可以有效地判斷潛伏期鐵不足並提示鐵儲存的耗竭。正常情況下儲存鐵可用於血紅蛋白的合成,低於12ng/ml,判斷為潛伏期鐵不足,以上兩種測定值,不需要進壹步的實驗室參考資料,甚至血細胞形態正常情況下,仍是如此。如果同時伴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即可提示存在鐵不足。如果鐵蛋白水平較高,又排除供鐵不正常的可能性,即反映體內鐵過量的狀況。建議妳去武漢明仁腎病研究院檢查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