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中海的衛星地圖地中海西部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過土耳其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黑海相連。西端通過直布羅陀(Gibraltar)海峽與大西洋溝通,最窄處僅13公裏(8哩)。航道相對較淺。東北部以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黑海。東南部經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與紅海溝通。
地中海的沿岸夏季炎熱幹燥,冬季溫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葉質堅硬,葉面有蠟質,根系深,有適應夏季幹熱氣候的耐旱特征,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這裏光熱充足,是歐洲主要的亞熱帶水果產區,盛產柑橘、無花果和葡萄等,還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欖。
最早猶太人和古希臘人簡稱之為“海”或“大海”。因古代人們僅知此海位於三大洲之間,故稱之為“地中海”。全名意為“陸地中間之海”,該名稱始見於公元3世紀的古籍。公元7世紀時,西班牙作家伊西爾首次將地中海作為地理名稱。
地理地中海曾被認為是以前環繞東半球的特提斯(Tethys)海的殘留部分。其大陸棚相對較淺。最寬的大陸棚位於突尼斯東海岸加貝斯(Gabes)灣,長275公裏(170哩)。亞得裏亞海海床的大部分亦為大陸棚。地中海海底是石灰、泥和沙構成的沈積物,以下為藍泥。海岸壹般陡峭多巖,成很深的鋸齒狀。隆河、波河和尼羅河構成了地中海中僅有的幾個大三角洲。大西洋表層水的不斷註入是地中海海水的主要補充來源。整個地中海海盆構造活躍,常有地震發生。是世界上強地震帶之壹。這裏水下地殼破碎,地震、火山頻繁,世界著名的維蘇威火山、埃特納火山即分布在本區。
西西裏島與非洲大陸之間有壹海嶺將地中海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西地中海中有3個由海嶺隔開的主要海盆。由西向東分別為︰阿爾沃蘭(Alboran)海盆、阿爾及利亞海盆和第勒尼安(Tyrrhenian)海盆。地中海東部為愛奧尼亞海盆(其西北為亞得裏亞海)和勒旺(Levantine)海盆(其西北為愛琴海)。地中海中的大島嶼有馬略卡(Majorca)島、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裏島、克裏特島、塞浦路斯島和羅得島。海域中的南歐三大半島及西西裏島、撒丁島、科西嘉島等島嶼,將地中海分成若幹個小海區:利古利亞海、第勒尼安海、亞得裏亞海、伊奧尼亞海、愛琴海等。
地中海海底起伏不平,海嶺和海盆交錯分布,以亞平寧半島、西西裏島到非洲突尼斯壹線為界,把地中海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地中海要比西地中海大得多,海底地形崎嶇不平,深淺懸殊,最淺處只有幾十米(如亞得裏亞海北部),最深處可達4000米以上(如愛奧尼亞海)。
氣候環境
地中海風光地中海氣候,表現為夏季幹熱少雨,冬季溫暖濕潤,這種氣候使得周圍河流冬季漲滿雨水,夏季幹旱枯竭。地中海風光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氣候溫和,最冷月均溫在4—10℃之間,降水量豐沛。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沈,氣候炎熱幹燥,雲量稀少,陽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約占60%—70%,夏半年只有30%—40%。冬雨夏幹的氣候特征,在世界各種氣候類型中,可謂獨樹壹幟。
地中海氣候的分布規律是位於南北緯30—40度之間的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是唯壹的除南極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氣候類型。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地區中,以地中海沿岸最為明顯。其他地區如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亞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區和澳大利亞西南及東南沿海等。其分布區大多經濟比較發達,也是世界熱點地區。
戰略地位
地中海
交通地位顯要
地中海在交通和戰略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它西經直布羅陀海峽可通大西洋,東北經土耳其海峽接黑海,東南經蘇伊士運河出紅海達印度洋,是歐亞非三洲之間的重要航道,也是溝通大西洋、印度洋間的重要通道。沿岸重要海港有直布羅陀(英)、馬賽(法)、熱那亞、那不勒斯(意)、斯普利特、裏耶卡(克羅地亞)、都拉斯(阿爾巴尼亞)、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塞得港(埃及)等。
軍事意義重大
地中海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往來的捷徑,因而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地中海就成為列強爭奪的場所。18世紀初,英國曾把地中海當作自己的“內湖”。19世紀初,拿破侖橫行歐洲時,就曾想奪取英國對地中海的控制權。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地中海成為交戰雙方海軍積極活動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海軍同英國的海軍在地中海進行過激烈的爭奪。時至今日,西方大國正在地中海進行著日趨激烈的爭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迄今,美國第六艦隊壹直以地中海為根據地,西方壹些大國的海軍艦只也經常在這裏遊弋,加劇著緊張氣氛。為了保護國家的主權與安全,沿岸國家紛紛提出“地中海是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地中海”,要求軍事大國的艦隊和軍事基地全部撤出地中海。
經濟貿易口岸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鑿通航,地中海東南得以經蘇伊士運河與紅海相通,經紅海出印度洋,從此,從西歐到印度洋,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這條捷徑,要比繞非洲南部好望角節省路程1萬千米以上,這使地中海壹躍而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海路。目前,每天大約有2000多艘各種船只在地中海航行。西歐輸入的石油約有85%是通過地中海運送的。
地中海作為陸間海,比較平靜,加之沿岸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擁有許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為溝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還曾對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希臘文明的興起與更提起過重要作用,成為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搖籃。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點之壹。腓尼基人、克裏特人、希臘人,以及後來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業發達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國家。
主要資源
地中海海洋資源地中海是歐洲主要的亞熱帶水果產區,盛產柑橘、無花果和葡萄等,還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欖。由於海水中所含海洋生物必需的磷酸鹽、硝酸鹽比較貧乏,地中海魚類資源不很豐富。有小規模的捕漁業。最重要的魚類有︰無須鱈、鮃鰈、鰨、大菱鮃、沙丁魚、鯷魚、藍鰭金槍魚、狐鰹和鯖魚。亦出產貝類、珊瑚、海綿和海藻。海生動植物的過量捕收仍為嚴重問題。
西班牙、西西裏、利比亞和突尼西亞沿岸發現了石油,亞得裏亞海發現了天然氣。本地區特產為橄欖、柑橘、葡萄和軟木。旅遊業為地中海沿岸許多國家的重要收入來源。
由於地中海是壹個最大的陸間海,冬暖多雨,更熱幹燥,海水溫度較高,蒸發作用非常旺盛,使海水含鹽度高達39‰左右,鹽業生產成了沿岸各國的壹項重要經濟活動。由於地中海四周幾乎都是陸地的地理環境,造成了海水環流的嚴重障礙,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氧氣和養料的混合被嚴重阻隔,成為地中海的生物比之其他靠大陸海區的生物要稀少的主要原因。
重要島嶼
撒丁島地中海中沿岸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大島嶼有馬霍卡(Majorca)島、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裏島、克裏特島、塞浦路斯島和羅得島。其中西西裏島是地中海上的第壹大島,撒丁島排位第二,塞浦路斯第三,科西嘉島第四,克裏特島列第五。
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東部的壹個島國,位於土耳其以南。至少在公元前800年腓尼基人就在此定居,後來相繼被亞述人、埃及人、波斯人、馬其頓希臘人、埃及人、羅馬人(58 公元前)占領。拜占庭從公元395年到1191年統治該地,並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被英格蘭理查德壹世占領。1489年被威尼斯兼並。1571年被土耳其征服。1914年大不列顛宣布擁有其統治權。1960年塞浦路斯獨立。尼科西亞是其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人口642,731。現在塞浦路斯的居住主要分為兩大人群:土耳其人與希臘人。
科西嘉島
科西嘉島距離海岸193公裏,在法國東南海岸,島面積為8480平方公裏,是地中海群島中第4大島,居民約55萬人。在蔥翠高山和湛藍大海之間科西加島為壹絕佳度假勝地。科西嘉島與其他幾個島嶼壹樣充滿了動蕩,這裏最先是腓尼基人的殖民地,曾經被羅馬人占據,然後又被比薩與熱那亞***和國占領,1769年又成為法國領土,這壹狀態壹直保留到今天。 這個島嶼不僅產生了著名的政治人物拿破侖,而且產生了許多航海家與地圖制作者,其中不乏阿拉伯人。
馬耳他島馬耳他島
馬耳他也是個不能忽視的小島。全境由五個島嶼組成,其中馬耳他島面積最大,面積316平方公裏,它處在地中海東西方的交界處。馬耳他位於地中海中部的島國,有“地中海心臟”之稱。海岸線長180公裏。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氣溫21.3度,最高氣溫40度,最低氣溫5度。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該島人口主要組成為阿拉伯人、西西裏人、(法國)諾曼地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以及英國人。當地人說英語和壹種帶有閃族特點的馬爾它語,也有很多人說意大利語。所有人信仰羅馬天主教。歷史上馬爾它曾經最先被腓尼基人占領,後來是希臘人,再後來迦太基人,最後是羅馬人。後來阿拉伯人、諾曼地人、土耳其人,最後是拿破侖。19世紀初期英國人驅逐了法國人這裏成為英國殖民地。
沿岸國家沿岸國家***有19個,分為:
歐洲國家:(從西往東按順序)西班牙、法國、摩納哥、意大利、 馬耳他(島)、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黑山、阿爾巴尼亞、希臘。
亞洲國家:(從北到南按順序)土耳其、敘利亞、塞浦路斯(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地中海風光非洲國家:(從東到西按順序)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曾經在地中海附近活躍過的國家:
Kingdom of Egypt 埃及
Hittite Empire 赫梯帝國。赫梯人是公元前 2000~1200年間居住在敘利亞北部及小亞細亞的古代部族。
Kingdom of Israel 以色列王國
Kingdom of Judea 朱迪亞:古代巴勒斯坦南部地區,包括今以色列南部及約旦西南部。耶穌在世時,它是由希律王室所統治的王國,也是羅馬帝國敘利亞行省的壹部分。
Assyrian Empire 亞述帝國
Babylonian Empire 巴比倫王國
Persian Empire波斯帝國
Macedonian & Greek Empire 馬其頓和希臘帝國
Roman Empire 羅馬帝國
Byzantine Empire 拜占庭帝國
Sassanid Empire 薩桑王朝:波斯國的壹個王朝(公元 224~651年),也是被阿拉伯征服以前的波斯國最後壹個國王。薩桑時代以對羅馬人、亞美尼亞人和匈奴人發動的戰爭及祆教的復興為標誌 。
The Caliphate 哈裏發(伊斯蘭帝國)
The Crusader Kingdom 十字軍統治時期
Saladin’s Empire 薩拉丁帝國
Mongol Empire 蒙古帝國
Ottoman Empire 土耳其帝國
European Colonialism 歐洲殖民統治時期
政治
地中海聯盟
2009年7月,由法國總統薩科齊壹手“孕育”、“催生”的地中海聯盟,在聲沈影寂逾半載之後,7月又在巴黎重新啟動。聯盟的四十三國代表應法國之請聯席檢討今後的發展路向。盡管法國對聯盟的順利展開運作寄以厚望,但隨著中東局勢的日益復雜化,恐怕並不容易。地中海聯盟這次在巴黎重新啟動,法國拋出壹個新理念,就是唯合作計劃馬首是瞻,換言之即各國商討定出多項發展計劃,然後各國研究如何合作落實進行,其間不涉政治成見。
產生背景
地中海聯盟至今未獲環地中海的大國之壹利比亞加入,亦使聯盟的地位更形復雜化。加上美國、俄羅斯等多國近年來紛紛在北非產油區壹帶進行頻繁的外交及經濟活動,使這壹區域的國際形勢益更微妙,歐盟意欲透過地中海聯盟發揮其地區影響力,恐怕亦非無制肘,甚或每須避重就輕。地中海聯盟的首要目標是於2010年成立自由貿易區。
與疾病鼠疫是壹種古老的疾病,它的壽命可能和鼠類的歷史壹樣長,在2000年前的文字中就有關於鼠疫的記載。鼠疫爆發對人類的傷害堪比世界大戰。在世界範圍內,曾發生三次鼠疫大流行,第壹次發生在公元6世紀,從地中海地區傳入歐洲,死亡近1億人。
第二次世界範圍內的鼠疫大流行發生在1346年—1351年,這場鼠疫差壹點毀滅了整個歐洲。1347年,由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攜帶的耶爾森氏鼠疫桿菌經地中海各港口傳到西西裏島,到1350年傳遍了整個歐洲大陸。而在整個14世紀,這次鼠疫大流行總***復發了4次,奪去了亞洲、歐洲和中東地區2500萬人的生命。
“失蹤之門”飛機連續神秘失蹤
1969年5月15日18時左右,西班牙海軍的壹架"信天翁"式飛機在地中海的阿爾沃蘭海域莫名奇妙地栽進了大海,機上有8名工作人員,飛行高度很低,駕駛員很可能是想強行水上降落而未成功,機長麥克金萊上尉僥幸還活著,被救起後卻說不清飛機出事的原因,出事地點離海岸僅壹海裏,人們打撈起兩名機組人員的屍體,軍方派軍艦和潛水員仔細搜尋了幾天,另外5名人員始終沒有找到。
1969年7月29日15時50分左右,西班牙海軍的另壹架“信天翁”式飛機在同壹海域執行反潛警戒任務時又神秘失蹤,機長博阿多上尉發出的最後呼叫是“我們正朝巨大的太陽飛去”這令人們無法破譯,軍事當局動用10余架飛機和4艘水面艦船搜尋了廣闊的海域,僅僅找到失蹤飛機上的兩把座椅。
1975年7月11日10時30分,西班牙空軍學院的4架“薩埃塔”式飛機正在這壹海域進行集結隊形的飛行訓練.突然壹道閃光掠過,緊接著4架飛機壹齊向海面栽去.營救隊僅找到了5名機組人員的屍體。
阿爾沃蘭海域被稱為西地中海的“死亡三角區”據統計,從二戰結束到1969年的20多年和平時期,此處竟發生過11起空難,229人喪生。飛機經過該海域時,機上的儀器和無線通訊都會受到奇怪的幹擾,甚至定位系統也常出毛病,以致搞不清自己所處的方位。該海域被飛行員驚恐地稱為“飛機墓地”。
艦船相繼失事
在地中海土倫灣海域,從1964年到1989年的25年裏,有6艘潛艇失蹤,而這段時間裏全世界潛艇遇難事件***有11起,這6艘遇難潛艇有4艘是法國的,土倫海域的海底有許多深溝,被任務是試驗深潛器性能的好地方。1968年1月20日,載有52名艇員的法國潛艇“密涅瓦”號在該地試驗時突然失蹤。法國軍方派出30多艘裝有先進聲納儀的海軍艦船、偵察機及救生機立即搜尋。應法國政府要求,美國也派出專門用於海底搜尋工作的船只“海燕”號進行協助。此時“海燕”號也在同壹海域搜尋兩天前失蹤的以色列潛艇“達咯爾”號。經仔細搜尋沒有找到任何遺物,“密涅瓦”號和“達咯爾”號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海底古城
地中海風情千百年來,在古希臘的寓言、神話和史詩中都先後多次提到地中海邊曾經有過壹個極其強盛的城市──埃及“法老城”。
西文“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所著《歷史》中,詳細地描述了訪問埃及“法老城”時的見聞,例如港口伊拉克利翁和城中壯觀的“大力神”廟宇殿堂,該地是當時許多宗教的朝聖之地。但這個文明城市卻在2400多年前神秘消失了。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古埃及的正史裏卻沒有該城市的任何文字記錄。自從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海因裏希·施裏曼根據《荷馬史詩》中的描述發掘出特洛伊古城後,人們才相信《荷馬史詩》並不是神話。但失落的“法老城”又在那裏呢?
1988年,由世界著名考古學家組成的專家小組借用電磁波在內的高科技,才在埃及北部的亞歷山大港海岸30米深的海底下發現了“法老城”可能所在地。考古學家在海中打撈出黑色的獅身人面像和伊希斯神像,據推測可能是女王克利奧佩特拉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法老。
2000年6月,當身著潛水服的考古學家最終潛入海底時,終於發現了該城的宮殿遺址。根據文物判斷,該城大約修建於公元前7世紀~公元前6世紀。考古學家們還發現房屋倒向同壹方向,預料可能是地震使該城迅速沈入海底,因為這裏地處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2000年6月3日,“法老城”被發現的消息通過電波傳遍了全世界。埃及考古權威人士阿裏·賈拉巴興奮地說:“(這)是海洋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古埃及神秘地從地上到海中,實在太豐富了。”考古學家們將會同有關專家對法老城和打撈上岸的黑色獅身人面像、伊希斯神像進行最後的鑒定。最後證實“法老城”以及水下的宮殿就是克利奧佩特拉父親的宮殿。
神秘的地中海及其周邊古代文明,盡管神秘莫測,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人們總會有壹天能夠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把其真面目查出個水落石出。
飲食飲食方式
所謂地中海式飲食指的是食用大量水果、蔬菜、豆類、谷類和攝入橄欖油之類的非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吃少量的乳類產品、肉類、雞鴨;“適量的”多吃魚類;以及用餐時喝點葡萄酒。
地中海美食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小組過去也曾經發表報告,說明這種飲食習慣能夠減少患上老年癡呆的風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療中心的醫生斯卡米斯在最新壹期的《神經病學》雜誌上說,老年癡呆癥患者在進食的時候越嚴格遵照地中海式飲食(Mediterranean-style diet),生命就能延長越久。較早時,在英國進行的另壹些研究也發現,地中海式食物能幫助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改善癥狀。
藝術風格
地中海周邊國家眾多,民風各異,但是獨特的氣候特征還是讓各國的地中海風格呈現出壹些壹致的特點。
通常,“地中海風格”的家居,會采用這麽幾種設計元素:白灰泥墻、連續的拱廊與拱門,陶磚、海藍色的屋瓦和門窗。
當然,設計元素不能簡單拼湊,必須有貫穿其中的風格靈魂。地中海風格的靈魂,目前比較壹致的看法就是“蔚藍色的浪漫情懷,海天壹色、艷陽高照的純美自然”。
神奇的克裏特島文明
地中海
1.概述
克裏特島是地中海文明的發祥地之壹。曾在此發掘出公元前10000至公元前3300年新石器文化遺跡。約從公元前2600至公元前1125年,島上湧現了著名的米諾斯文化,藝術、建築和工程技術空前繁榮,並建立了統壹的米諾斯王朝。克裏特此時出現了歐洲地區最早的文字,初呈圖形,後字體逐漸簡化為線形,向音節符號演進,人稱線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釋讀。
克裏特島林木茂密,東部平原適於農耕,農業以種植谷物、橄欖、葡萄為主,糧食而外,橄欖油和葡出土文物萄酒也是出產的大宗,王宮皆特置貯藏室以巨甕存儲油和酒,往往庫房連接成行,甕缸數以千百計,可見油、酒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克裏特在經濟發展方面的主要成就還有工商業和航海貿易。它的手工產品以精巧秀麗著稱,銅器和金銀制作的日用品和工藝品皆相當精美。陶器尤為傑出,古王宮時期生產的壹種稱為卡馬雷斯的彩陶,秀巧可愛,彩繪優雅,被公認為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它的造船業也很發達,商船來往地中海各地。克裏特的城市和王宮都不設置厚墻高壘,與其他古代文明之重視城防建築完全異趣。克裏特以其農工產品和地中海各地廣作貿易,和埃及的聯系尤為密切。克裏特壹開始便以王宮為政治中心,王權較強,這是它和日後希臘奉行***和政治的城邦制度的壹個最大的差別。
後來,克諾索斯的米諾斯王朝不僅統治克裏特島,還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島以及愛琴海和小亞細亞的許多殖民點,其影響及於小亞的米利都、希臘本土的邁錫尼、雅典和底比斯以及意大利壹些地方。此外,克裏特和埃及的聯系也更為密切,可能已經建立了友好關系,商業交往更趨頻繁。海外商業的發達和海軍的強大使米諾斯王朝建立了海上霸權,被日後的希臘人傳為美談。
2.文明遺址
20世紀初,在該島北部發掘出克諾索斯王宮遺址,規模宏大,與傳說中的迷宮隱隱相符,集中代表了米諾斯文化的成就。王宮是克裏特文明最偉大的創造,這裏不僅是米諾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經濟中心,因為宮中有眾多的庫房、作坊、存放經濟檔案的辦公室和征收稅款的機關。新王宮時期最後落成的王宮是壹組圍繞中央庭院的多層樓房建築群,面積達2.2萬平方米,宮內廳堂房間總數在1500間以上,樓層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復雜,廳堂錯落,天井眾多,布置不求對稱,出奇制巧,外人難覓其究竟,因此古希臘神話傳說中譽之為“迷宮”。它依山而建,中央為長方形庭院,四周有國王宮殿、王後寢殿,有宗教意義的雙斧宮以及貯藏室、倉庫等相環抱,各建築物之間有長廊、門廳、復道、階梯等相連接,千門百戶、曲折通達。素有“迷宮”之稱。各個宮室和長廊,都畫有瑰麗多姿的壁畫,尤以《戴百合花的國王》最著名。宮外西北角有劇場,附近還有皇家別墅和陵寢的遺址。克裏特島上還有其他眾多古跡,為該島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現在王宮遺址已得到充分發掘和部份復原,其建築總體呈長方形,按米諾斯宮室的通例,四周不設圍墻望樓,全宮以長方形中央庭院為中心(長60、寬30米),倚山而建,地勢西高東低,因此庭院以西樓房有兩三層,以東樓房則有四五層,從東麓遠望王宮,但見層樓高聳,門窗敝廊參差羅列,其景觀為古代王宮所罕見。庭院西面樓房主要用於辦公集會、祭祀和庫存財物,東面樓房則是寢宮、客廳、學校與作坊。各層各處都有樓梯相連,尤以庭院東面的中央大樓梯最為宏偉,它有天井取光,三面構成柱廊,梯道寬闊,彩繪艷麗,被譽為王宮建築最傑出的紀念物。其旁之雙斧大廳分內外兩室,以折疊門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風,顯示米諾斯建築的靈巧。廳旁的王後寢宮則是壹套典型的米諾斯豪華住房,內壁繪有海豚戲水的壁畫,優美雅致,相連小間有浴室和沖水廁所,這種衛生設備在古代是獨壹無二的。和建築的高度水平相仿,王宮各處的壁畫也是古代藝術的上乘之作,顯示了克裏特文明註重靈巧秀逸的特色,和東方各國的威嚴沈重有別。
國際著名旅遊景點地中海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十分壯觀,旅遊業發展條件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