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歷史上沒有幹枯過。
鄱陽湖歷史上沒有徹底幹涸過,但有過2次大的幹旱。上壹次幹旱是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期間,水面面積低至2886平方千米。近期由於降水偏少,鄱陽湖流域上遊來水減少,加上長江上遊四川、重慶等地出現嚴重的高溫幹旱,導致汛期長江上遊來水偏少,長江水位偏低,致使鄱陽湖水位連續9個月突破歷史同期最低水位。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蠡澤、彭澤,位於江西省北部,地處九江、南昌、上饒三市,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壹,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鄱陽湖,是長江中下遊主要支流之壹,也是長江流域的壹個過水性、吞吐型、季節性重要湖泊。
鄱陽湖水文特征
鄱陽湖承5河通長江,成為全省的“集水盆”,五河入江的“中轉站”。水文特征表現是壹個吞吐型、季節性的淺水湖泊。年內季節性和年際間差異性的水位落差的巨大變幅依然不變,年內變幅在9.59~15.36m,年際間最大變幅達16.69m。
在壹年中水位與湖面積變化很大,如1976年洪水期星子水位21米,湖面積約3841平方公裏,容積約260億立方米;枯水期星子水位16米,湖面積約526平方公裏,容量約僅9億立方米。
“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壹片,枯水壹線”“、是鄱陽湖的自然地理特征。鄱陽湖在調節長江水位、涵養水源、改善當地氣候和維護周圍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都起著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