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功夫不負有心人
外文名
Everything comes to him who waits.
類型
俗語(諺語)
意義
成功,在於肯付出辛勤的勞動
中國事例
聞雞起舞 懸梁刺股
基本解釋
功夫:①本領;造詣 ②指武術 ③同 “工夫” (指占用的時間,勤奮的做了有用的事)。本句指③。
負:辜負 。
有心人:有誌願,肯努力,肯動腦筋的人 。有心:用心,仔細認真。
功夫不負有心人的意思:只要用心去做壹件事,就會取得成功。說明事情的成功,在於肯付出辛勤的勞動。與“堅持就是勝利”意思大致相同,但功夫不負有心人是用心做,而“堅持就是勝利”則多表示堅持。
中國事例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上學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期,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缺乏,深感不讀書不能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地讀起書來。他廣泛地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認真地學習歷史知識,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也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不但沒有答應,還更加努力地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壹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壹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把劉琨叫醒後,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壹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愚公移山
傳說北山住著壹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名叫愚公。
他家門口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進出很不方便,愚公就跟家裏的人商量,想挖掉這兩座山。
愚公的妻子提出了疑問:“山上的石頭和土往哪兒放呢?”愚公和他的兒子們不管這些,說幹就幹,把挖下的土和石頭運到很遠的渤海去,壹年才來回壹次。
河曲有個叫智叟的老頭兒勸愚公別犯傻,這麽大年紀怎麽能挖得平山呢?愚公說:“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世世代代幹下去,哪有挖不平的山呢?”
愚公動員全家的力量,感動了玉帝,玉帝派大力神搬走了高山。
懸梁刺股
孫敬是東漢時期人,每晚讀書時,他為了不打瞌睡,就用繩子壹端房梁另壹端系在自己的頭發上。每當他想睡覺頭往下垂時,繩子就會將他扯清醒,清醒後便繼續讀書,就這樣他成了壹個用懸梁來防止自己睡著的,努力用功學習並最終成為名人。
還有刺股的蘇秦,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壹直被人家看不起。於是,他決定要爭口氣。以後,他就廢寢忘食地勤奮苦讀。每當到了深夜,四周壹片靜悄悄時,蘇秦已經是昏昏欲睡,他就立即用錐子錐自己的大腿,當感到劇烈的疼痛以後,人也便醒了。
鑿壁借光
東漢時期有壹個人叫做匡衡,他家裏非常窮苦,連書都買不起,但是他非常勤奮好學,經常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寶貴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壹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壹點書,所以壹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壹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麽辦呢?
有壹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壹線亮光。他“謔”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壹看,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壹個辦法:他拿了壹把小刀,把墻洞挖大了壹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王羲之練字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國晉朝的壹位大書法家,被人們譽為“書聖”。這不是沒有原因的,王羲之7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17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無數瓶墨水,寫爛了無數個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裏洗筆,天長日久竟將壹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傳說中的墨池。
鑒真東渡
鑒真18歲出家為僧,刻苦學習佛法。742年日本派榮壑(he)、普照來華邀請鑒真高僧去日本擔任佛教傳戒師,鑒真先後三次東渡失敗,船漂到海南島。753年,日本第十次派使者來華,鑒真終於隨日本使團東渡到了日本九州。
鐵杵磨成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壹天,趁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壹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壹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麽?”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麽粗大,怎麽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後來成為了壹位偉大的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
外國事例
丘吉爾練習演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是壹位出類拔萃的演說家,被列為世界10大著名的演說家之壹。但是,丘吉爾第壹次在會議上發表演講時,卻栽過壹次大跟頭——當他講到壹半時,突然忘記了下文,怎麽也想不起來了,憋得面紅耳赤,只好中斷演講,尷尬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他毫不氣餒,潛心研究演講技巧,經常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功夫不負有心人,丘吉爾終於成為20世紀的著名演說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愛迪生發明電燈
1.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制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壹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裏,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壹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裏,剛壹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
“這是什麽原因呢?”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裏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氣機,盡可能地把玻璃泡裏的空氣抽掉。壹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鐘後,燈還是滅了。
可不管怎麽說,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對白熱燈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裏。
那麽應選擇什麽樣的耐熱材料好呢?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於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壹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壹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總***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采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化這麽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壹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閑坐,看著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條……”
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試過,該怎麽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壹個念頭:
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
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壹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裏,壹試驗,效果果然很好。
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制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燈泡的壽命壹下子延長13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這個消息壹傳開,轟動了整個世界。使英國倫敦的煤氣股票價格狂跌,煤氣行也出現壹片混亂。人們預感到,點燃煤氣燈即將成為歷史,未來將是電光的時代。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它材料!”
“怎麽,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麽材料合適呢?
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
於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發和胡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後,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在試驗之前,先取出壹片竹子,用顯微鏡壹看,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把炭化後的竹絲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
這下,愛迪生終於松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壹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過比較,在日本出產的壹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
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壹直沿用到今天。
林肯苦習演講
資產階級革命家、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是聞名於世的大演講家。他的成功就在於他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了對演講口才的刻苦練習,並做到了多看、多聽。他年輕時當過農民、伐木人、店員、郵電員以及土地測量員等等。為了成為壹名律師,他常常徒步30英裏,到壹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辯論,如何做手勢。他壹邊傾聽那些政治家、演說家的聲若洪鐘、慷慨激昂的演說,壹邊模仿他們。他聽了那些雲遊四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布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對著樹林和玉米地反復練習演講。演講的成功使林肯終於成為壹名雄辯的律師並最終踏入政界。
海倫·凱勒苦學
1880年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壹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在她壹歲半的時候,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壹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壹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居裏夫人發現鐳
1897年,居裏夫人對放射性物質進行研究。她為了提煉出壹種純凈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搞到了壹噸可能含這種物質的工業廢渣。在院裏進行冶煉、溶解、沈澱、分析。她不畏艱辛,不畏身體受到放射性的影響,經過3年又9個月,終於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0.1克新物質,取名為鐳,這項研究也讓她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她並不愛慕榮譽,視金錢如糞土,把獎章給小女兒玩,把獎金捐獻給在戰爭中的法國。她這種精神,被各國人士鼎力贊揚。
諾貝爾研制炸藥
1864年的壹段時間,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附近的馬拉湖上,有壹只船壹直停在那兒。附近的居民對這艘船充滿了恐懼,誰也不敢靠近它,因為炸藥大王諾貝爾在船上進行制造炸藥的實驗。
從事炸藥的研究是壹項十分危險的工作,諾貝爾在實驗室試制炸藥時,有壹次發生了大爆炸,當場炸死了5個人,其中包括諾貝爾的弟弟,他的父親也受了重傷。這個禍事發生後,周圍居民十分恐慌,強烈反對諾貝爾在那裏制造炸藥。諾貝爾沒有被這次爆炸嚇倒,他把設備轉移到附近的馬拉湖,在船上繼續他的試驗。
在諾貝爾之前,很多人研究和制造過炸藥,如中國的黑色火藥和意大利人發明的硝化甘油。硝化甘油的爆炸力比黑火藥大得多,但它不易控制,容易自行爆炸,也不容易按照人的要求爆炸,制造,存放和運輸都很危險,人們不知道該怎樣使用它,所以在發明以後的十幾年間,人們只用它來治療心絞痛。
諾貝爾就從硝化甘油的制造和研究入手.起初,他用黑色火藥引爆硝化甘油,後來又發明了雷管引爆,取得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
初獲成功之後,接著就是實驗室大爆炸的巨大挫折.諾貝爾只好把實驗室移到船上。後來幾經波折,他在壹個叫溫特維根的地方找到壹處新廠址,那裏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硝化甘油工廠。
在諾貝爾研究的道路上,真是困難重重,多災多難。他制造的硝化甘油,經常發生爆炸:美國的壹列火車給炸成了壹堆廢鐵;德國的壹家工廠,全部成了壹片廢墟;壹艘海輪,船沈人亡。
這些慘痛的事故,使世界各國對硝化甘油失去了信心,有些國家下令禁止制造,貯藏和運輸硝化甘油.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諾貝爾沒有灰心,不解決硝化甘油的不穩定問題,他決不罷休.經過多次反復試驗,他終於發明了用壹份矽藻土(壹種名叫矽藻的極小的生物殼堆積而成)吸收三份硝化甘油的辦法,第壹次制成了運輸和使用都很安全的工業炸藥.諾貝爾再接再厲,又把發明的成果向前推進了壹步,用火棉和硝化甘油發明了爆炸力很強的膠狀物——炸膠;再把少量樟腦加到硝化甘油和炸膠中,制成了無煙火藥。
諾貝爾不顧反對,不怕危險,潛心研究,終於研制出炸藥。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的壹個很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