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鮮餡餃子是統稱,它如果細分的話會分為半肉三鮮,凈三鮮,肉三鮮,素三鮮等。
1、半三鮮餡水餃
半三鮮餡也就是最常吃的三鮮餡的餃子,裏面主要是豬肉、韭菜、雞蛋。這種三鮮餡的水餃吃起來特別的香,加入了豬肉之後口感特別油潤,韭菜又有特別的香味,所以這種餃子餡平時在家裏做的也會比較多,是比較大眾的口味。因為它裏面又有蔬菜又有葷菜,因此被稱為半三鮮餡水餃。
2、凈三鮮餡水餃
凈三鮮餡水餃的餡料其實是用比較高檔的海味作為原料來制作而成的。海鮮壹般是用海參、蝦仁還有鮮貝,然後將它們剁碎之後加上壹些香料混合在壹起攪拌而成,用這樣的餡料包出來的餃子就叫做凈三鮮餡水餃。
3、肉三鮮餡水餃
肉三鮮餡水餃其實就是用海鮮加上肉制作而成的。壹般吃到的肉三鮮餡的水餃裏面有豬肉或者是牛肉加上蝦仁或者是蟹肉等等,所以肉三鮮的餃子裏面可以用自己喜歡吃的肉加上喜歡吃的海鮮來調制,菜品不限。
4、素三鮮餡水餃
素三鮮餡的水餃子主要是用素菜來制作而成的,壹般都會選用韭菜,香菇以及豆腐幹制作而成,可以做這種素三鮮餡水餃。
餃子的起源:
水餃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水餃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稱為“扁食”;清朝稱為“水餃”。水餃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水餃是藥用,張仲景用面皮包上壹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
清朝時,水餃壹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時以前(現晚上23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壹的伊始,吃水餃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