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校堅持“四個定位”,始終把肩負國家使命與探索科學前沿結合起來,把科技創新與面向國民經濟結合起來,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布局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積極推進科研組織模式創新,完善科研評價和激勵機制,推動科研工作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學校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增強,重大創新成果不斷輸出。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為蘭大實現科技自立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蘭州大學獲獎項目見下表:
部分獲獎科研成果介紹(人)
1.任繼洲院士科研貢獻簡介
任繼洲院士1948畢業於原國立中央大學,1950到西北工作,從事草業科學的教學和研究。1956年,任繼洲光榮加入中國* * *產黨。1995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草業科學第壹位院士。
20世紀50年代,六月下雪。他睡帳篷,鉆草窩,睡虱子、臭蟲、各種毒蟲,甚至用殺蟲劑溶液浸泡內褲,讓“毒甲”進入草原,創建了中國第壹個高寒草原定位試驗站——甘肅天祝高寒草原站;20世紀50年代末,他提出了草原“氣候-植被-土壤”的綜合順序分類法,後來發展成為可以覆蓋全球的草原分類法,比國外同類研究早了8年。之後提出了草原季節性畜牧業理論,並被牧區所采納。建立了壹個新的衡量全球草地生產力的指標“畜產品單位”,國際組織用它來衡量世界草地生產力。他還建立了草地農業系統,提出了草地農業生態系統的三類發生要素群、三個界面和四個生產層,在我國的食品安全、生態建設和農業管理中顯示出巨大潛力。提出了時間地帶性、系統耦合和系統矛盾論等草地科學新理論。開展農業倫理與農業制度發展史的研究在國內尚屬首次。
他把自己豐富的科研經驗帶到草業專業的教學中,帶出中國草業科學的“黃埔軍校”。有《草原農業生態系統概論》、《草業科學概論》、《草業大辭典》、《中國農業倫理概論》、《中國農業倫理概論》等專著18部。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省部級科技獎。任繼洲院士因其突出貢獻,先後獲得“全國優秀農業科學家”稱號、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三農”模範人物、“扶貧科研成果獎”。2019被中共宣傳部授予“最美奮鬥者”稱號,2021被授予“全國優秀黨員”。
2003年,任繼洲院士在河西走廊指導草種基地建設。
2.自然科學大獎:有機多孔材料的創造
研究小組在實驗室討論了這個問題。
LZU系列材料的樣品展示、晶體結構和光學顯微鏡照片。
3.自然科學獎壹等獎:平流層過程在歐亞大陸關鍵地區天氣、氣候和大氣環境變化中的作用。
研究組從平流層過程出發,系統研究了平流層過程在全球和區域尺度上對亞歐大陸和青藏高原天氣、氣候和大氣環境的影響,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北極極渦持續偏向亞歐大陸並誘發冬季寒潮的新觀點,突破了全球變暖無法解釋亞歐大陸冬季極端低溫事件頻發的理論難題;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平流層大氣在內的大氣化學-氣候模式,優於國際主流模式,為客觀評價臭氧層演變和人類排放對天氣氣候的影響提供了有效工具,也有助於國內全大氣模式的發展;對青藏高原平流層大氣成分和氣象要素的長期連續觀測,填補了我國平流層地基觀測數據的空白。該項目的研究成果為突破對流層延伸預報和短期氣候預報的瓶頸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徑,為我國制定相關汙染減排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極地渦旋遷移概念圖
團隊照片
4.科技進步壹等獎:湖羊育種、繁殖及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該項目挖掘了我國西北高寒幹旱地區湖羊生長、繁殖和泌乳的種質特征,填補了這壹信息的空白,為湖羊“北繁”和育種提供了科學依據;研發表型群測定技術和裝置,開展表型高通測定,研究湖羊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特性並挖掘其關鍵基因,填補綿羊飼料效率相關性狀遺傳參數空白,篩選出26個用於湖羊育種的有效分子標記;篩選出兩個繁殖性能好、生長速度快、可配套使用的湖羊新品系;率先開展湖羊與藏羊、澳白與特克塞爾雜交,填補了相應雜交組合基礎數據的空白,篩選出北方地區湖羊雜交模式,為低繁殖力群體高效生產找到了新的技術路徑;以產量、品質、健康、效率和能氮轉化為指標,確定了湖羊在我國北方規模化舍飼條件下的適宜營養水平,篩選出無豆粕日糧配方,為良種準備、減少豆粕和玉米替代、減少碳排放提供了營養策略。是全國首個肉羊聯合育種,建立全國湖羊聯合育種平臺和合作網絡,建設和技術合作50個種羊場,以市場化手段建立湖羊育種、繁育和利用體系,推廣65萬只湖羊種羊和擴大654.38+0.8萬只湖羊,主要向北方八省區500多家企業和合作社推廣湖羊,惠及百萬養殖戶。湖羊已成為中國市場占有率最高、舍飼主導品種,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北方舍飼綿羊母本的升級換代。
湖羊高繁育系羔羊母羊
該小組與養羊場的技術人員交換了育種工作。
5.科技進步壹等獎:能譜CT臨床應用及技術創新。
項目組歷時十余年。基於腫瘤精確診斷、分期分型、基因表達、預後和療效評估的重要臨床需求,項目組將能譜ct技術應用於動物實驗、良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新冠肺炎和影像人工智能等壹系列研究,充分揭示了能譜ct的臨床應用價值,極大地提高了腫瘤的精確診斷和評估能力,準確顯示病變的早期特征和細微變化,實現了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研究成果已在北美放射學大會上交流20余次,並在國內多家綜合性三甲醫院推廣。通過培訓,實現了能譜CT掃描技術標準化和診斷標準化在基層醫院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臨床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能譜CT多參數成像顯示組織深層特征
周教授帶領團隊成員對能譜CT圖像進行分析。
(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