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過去。
從正月十二到十六,武安市精心準備了五場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大型文藝演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這場文化盛宴的壹道“硬菜”。武安享有“中國戲曲之鄉”的美譽,平調河馬小廚師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壓軸劇目。今年元宵節期間,精心挑選了《福壽圖》、《桃花庵》等家喻戶曉、家喻戶曉的平調羅子戲,為農村中老年人愛去戲樓看戲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東同樂村西塞被譽為“戲劇活化石”,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神秘的臉譜裝飾,配以鼓、鑼、鈸等打擊樂器,呈現出獨特的視聽效果。
連日來,歙縣上梁梁村熱鬧非凡,傳統社火遊戲讓人想起古代戰爭場景。歙縣競賽戲,又稱排賽,又稱對口戲、鑼鼓戲,是壹種古老的原始戲劇,主要在山神、女媧的祭祀活動中和元宵節期間演出。為保護傳統民俗文化,近年來,歙縣將西塞列入保護項目範圍,並給予資金和科研支持。目前,涉縣西塞作為壹個傳統劇種,已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又看皮影戲了
“我小時候看過皮影戲。又能看到皮影戲了,太開心了!”2月15日,壹場由小學生自編自演的《星星遊成安》皮影戲亮相成安縣甘城花園小區,壹名觀看演出的中年觀眾感慨萬千。伴隨著鏗鏘的鑼鼓聲,趙本山、宋丹丹、郭等明星的造型形象出現在燈影中,詼諧幽默的對話引得觀眾捧腹大笑。
冀南皮影戲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元宵節期間,成安縣濟南的皮影戲劇團義務逐村巡回演出。除了《西遊記》、《封神演義》、《楊家將》等傳統劇目外,皮影戲藝人還將農村現實生活的故事編成皮影戲,用古老的藝術演繹現代劇,受到觀眾的歡迎。為了傳承河北南部的皮影戲,成安縣建立了皮影戲培訓基地,培養對皮影戲感興趣的孩子,並組織學生在周末和節假日與老藝術家壹起巡回演出。
古樂迎春
2月15日,淶水縣義安鎮南臯落村音樂會的鼓手們歡聚壹堂,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以獨特的方式慶祝團圓,過元宵節,吸引了十裏八村的村民紛紛前來觀看盛會。這場音樂會將持續五天。
南臯落古樂起源於4000年前祭祀黃帝和黃帝廟的活動。它繼承了中國音樂最古老、最傳統的演奏形式,是融佛、道、儒於壹體的民間文化。雖然歷經滄桑,但依然悅耳動聽。被國內外專家稱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並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老樹新花
元宵節期間,臨漳縣依托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群眾安排了品戲曲、龍燈、對聯、燈謎、秧歌等精彩的民俗文化活動,“非遺”節目成為演出中的主角。
據介紹,臨漳縣目前擁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4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0個。民間藝人通過對民間藝術的挖掘和整理,巧妙地將後亭、曲牌《鶯歌柳》、《吹糖人》等20多種民間藝術和布藝、泥塑、剪紙、刺繡等編排成文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