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預案是在安全評估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的設備、設施、場所和環境,為減少事故造成的人身、財產和環境損失,對事故發生後的應急救援機構和人員,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條件和環境,行動步驟和程序,控制事故發展的方法和程序等,事先作出的科學有效的計劃和安排。
應急預案可分為企業預案和政府預案。企業計劃是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制定的,是企業的責任,而政府計劃是政府組織制定的,是本級政府的責任。根據事故發生的範圍,預案可分為現場預案和場外預案,現場預案又可分為車間級和工廠級等不同級別。場外預案根據事故範圍可分為區、縣、地、省、地區、國家級。
編輯此段落的文件結構
應急預案應形成完整的文件體系。通常情況下,壹個完整的企業級應急預案由總體方案、程序文件、說明書和記錄四部分組成。
編輯本段的主要內容
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可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04年發布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的指導意見》進行編制。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1)總則:說明計劃的目的、工作原理、編制依據和適用範圍。
(2)組織指揮體系和職責:明確各機構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全過程為主線,明確事故發生、報警、響應、結束和善後處理處置等方面的主管部門和協作部門;以應急準備和支持機構為支線,明確界定所有參與部門的責任。
(3)預警預防機制:包括信息監測與報告、預警預防行動、預警支持系統、預警級別與發布(建議分為四級預警)。
(4)應急響應:包括分級響應程序(原則上按壹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四個級別啟動相應預案)、信息共享與處理、通信聯絡、指揮協調、應急處置、應急人員安全防護、群眾安全防護、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事故調查分析、偵破與後果評估、新聞報道、應急結束等。
(5)善後處理:包括善後處理、社會救助、保險、事故調查報告、經驗教訓總結和改進建議。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與信息保障、應急保障與裝備保障、技術儲備與保障、宣傳、培訓與演練、監督檢查等。
(7)附則:包括相關術語、定義、計劃管理與更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獎勵與責任、制定與解釋部門、計劃實施或生效時間等。
(八)附錄:包括相關應急預案、總體預案、分預案、各種標準化格式文本、相關機構和人員通訊錄等。
編輯此段落的編譯方法
壹般來說,應急預案的編制可以分為五個步驟,即應急預案編制小組的成立、危險和應急能力分析、應急預案的編制、應急預案的審核和發布以及應急預案的實施。
1)組建編譯團隊。
各級各部門都應參與計劃的編制、維護和實施。在計劃的實際編制中,編制小組往往會寫,但在編制過程中或編制後,要征求各部門的意見,包括高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人力資源部、工程維修部、安全健康環保部、鄰近社區、市場部、法律顧問、財務部等。
2)危險和應急響應能力分析
(1)法律法規分析
分析國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規和規章,如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法律法規、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消防法律法規和規章、應急管理條例等。
調查現有計劃,包括政府和單位的計劃,如疏散計劃、消防計劃、工廠停工條例、員工手冊、危險品計劃、安全評估程序、風險管理計劃、資本投資計劃、互助協議等。
⑵風險分析
通常,應考慮以下因素:
(1)歷史情況。過去在我們單位和其他兄弟單位的社區發生的緊急情況,包括火災、危險物質泄漏、極端天氣、交通事故、地震、颶風、龍卷風等。②地理因素。單位的地理位置,如相鄰的洪泛區、地震斷裂帶、大壩等;附近生產、儲存、使用、運輸危險化學品的企業;靠近主要交通幹線和機場,靠近核電站等。
③技術問題。工藝或系統故障的可能後果包括火災、爆炸和危險品事故、安全系統故障、通信系統故障、計算機系統故障、電源故障、加熱和冷卻系統故障等。
④人為因素。人為失誤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訓練不足、工作不連續、粗心大意、操作失誤、疲勞等。
⑤物理因素。考慮設施建設的物理條件、危險工藝和副產品、易燃材料的儲存、設備布局、照明、緊急通道和出口以及避難所的鄰近區域。
⑥控制因素。徹底分析緊急情況,考慮以下情況的後果:進入限制區域、停電、通訊電纜中斷、燃氣管道破裂;水危害、煙霧危害、結構損壞、空氣或水汙染、爆炸、建築物倒塌、化學品泄漏等。
(3)應急能力分析
對於每種緊急情況,應考慮以下問題:
(1)所需的資源和能力是否完全具備。
(2)外部資源在需要時能否及時到位。
③是否有其他資源可以優先利用。
3)計劃準備
4)計劃的評審和發布
5)計劃的實施
編輯這壹段應急訓練和演練。
應急計劃培訓的原則和範圍。
應急救援訓練和演練的指導思想應本著強化基礎、突出重點、邊打邊練、逐步提高的原則。
應急培訓的範圍應包括:
(1)政府部門培訓。
(2)社區居民培訓。
(3)對企業全體員工進行培訓。
(4)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
2)應急培訓的基本內容
基本應急培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報警。
(2)疏散。
(3)消防應急培訓。
(4)不同層次的應急培訓。
在具體培訓中,應急人員通常分為五個級別,即初級意識級別的應急人員;初級操作級應急響應人員;具有危險物質專業水平的應急響應人員;具有危險物質專家水平的應急響應人員;事故主管級應急響應人員。
3)培訓和練習的類型
根據鍛煉的規模,可分為桌面鍛煉、功能鍛煉和綜合鍛煉。根據演習基本內容的不同,可分為基礎訓練、專業訓練、戰術訓練和自選科目訓練。
編輯此裏程碑
隨著2006年6月8日國務院頒布《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我國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初步形成。是否制定了防災減災的應急能力和應急預案,標誌著社會、企業、社區、家庭安全文化的基本素質。作為社會公眾的壹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壹定的安全減災文化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急管理知識。
突發事件的概念是為了應對特大事故和災難的危險而提出的。危險包括人身危險、物質危險和責任危險。首先,人的風險可以分為生命風險和健康風險;物的危險是指對財產的威脅和火災、雷電、臺風、洪水等事故;責任風險是壹種損害賠償的法律責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第三者責任保險。其中,危險由事故、事故可能性和包含事故可能性的危險狀態構成。
應急預案是指面對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環境危害和破壞等突發事件時的應急管理、社會和救援預案。它壹般應基於全面的防災規劃。它應包括以下重要子系統:完善的應急政治管理指揮系統;強大的應急救援保障體系;壹個全面、協調和反應迅速的相互支持系統;充足的備災保障供應體系;體現綜合救援的應急隊伍等。
編輯此段落系統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人口和經濟迅速向城市集中。由於城市是該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中心,它具有人口集中、產業集中、財富集中、建築物和構築物集中以及各種災害集中的特點。壹旦發生事故,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在這種情況下,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對人民生命安全和社會經濟的威脅日益突出。目前,在中國,應急管理也已經上升到國家關註的層面。目前,突發公共事件涉及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20多萬人,受傷200多萬人,經濟損失6000多億元人民幣,公共安全形勢嚴峻。
根據危機管理的過程理論,危機管理可分為以下兩個層次和階段:危機前對策——預防和緩解以及提前準備;危機後對策-快速反應和恢復正常。基於此,公共危機的應急管理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預警階段、準備階段、應急處置階段和評估恢復階段。我們還根據這個處理流程設計了系統的總體框架功能。
編輯本段的系統功能和應用。
危險源和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的內容包括本區域內的企業、商業、交通、人口分布、重大危險源和場所。在我們的系統中,這些危害都得到了全面的描述,提供了便捷的查詢操作,並可以通過緩沖區分析、最優路徑分析等功能來輔助風險分析。
預防和預警:
包括危險監測、預警行動、信息報告和處理等。該系統可以調用現有的視頻監控系統對危險源進行實時監控;壹旦發生事故,我們可以對照預警條件,按照提示信息發布程序快速發送信息。
應急響應:
根據事故的大小和發展情況,調出相應的應急預案,該預案規定了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配置、緊急避險、緊急事態擴大等響應內容,操作人員可以按照已確定的應急預案分步完成響應程序中規定的操作;
信息發布:
通過網絡實時發布事件,統壹指揮調度應急救援人員。
後處理:
該系統可以提供統計分析功能,評估事故損失和影響的範圍和大小,還可以方便地修改和保存應急預案。在恢復和重建階段,該系統可用於審查和評估重建計劃。
監督和管理:
在計算機三維環境中模擬應急計劃,培訓應急小組,評估計劃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