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是南北的十字路口,勝山水水,鐘靈山清水秀,人才濟濟。歷代文人墨客蜂擁而至,以求成功,抒發情懷,陶冶風雅,播種溫柔。其中有李白、杜牧、範仲淹、王安石、蘇軾、陸遊、辛棄疾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玉壺裏壹片冰”,王安石的“春風綠江南岸,明月幾時照我”和辛棄疾的“何處看中國,滿眼是北方的美樓”成為千古絕唱,在風中纏綿。李白的“丹陽顧北為武關,畫出雲水臺”,杜牧的“苔寺無跡,綠水橋旁多酒樓”,範仲淹的“山川分江,潮帶海聲”,沈括的“臺水兩岸連,江南映天鏡”,薩都拉的“野人過赤庫林吉,無數竹林生白煙”,冷石。
鎮江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江南文化名城。有出土文物和史料記載,古屬龔宇九州揚州,西周初年適宜候封地,北宋改稱鎮江。鎮江風景秀麗,獨具真山真水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第壹山”。金山之美,焦山之美,北固山險峻多變之美,被稱為“京口三山佳東南”。南郊的鶴林、竹林、趙胤寺,群山環抱,森林幽深,壹直延伸到市區,被稱為“城市森林”。鎮江不僅以自然風光聞名,而且文物古跡星羅棋布:著名的金山江天廟、焦山碑林、獨具特色的宋元古街、精致的過街石塔、掩映在松柏中的昭明太子讀書臺、六朝陵墓石刻,都記錄了這座古城的悠久足跡,吸引了古今中外無數文人墨客。
這座城市有豐富的歷史遺跡。建於1500多年前的金山寺、角山定慧寺、寶華山龍昌寺、茅山道觀,都是重要的佛教、道教宮觀。角山碑林博物館保存了晉、隋、唐、宋、元、明、清歷代著名書法家和文化名人的書法作品,對海內外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南朝墓葬石刻距今已有1700多年,無論從數量、做工、雕刻之精美,還是保存之完好,在國內都是罕見的。鎮江博物館,建於1890的壹組5棟英式建築,原為英國總領事館舊址,現收藏有新石器時代至現代的文物3萬余件。南朝的宋齊梁皇帝,唐代的著名人物李德裕、蘇軾、米芾、辛棄疾,都與鎮江有很深的淵源。許多著名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如三國時期的孫劉連抗曹,白蛇傳,嶽飛和韓世忠抗金,都起源於鎮江。意大利人凱爾·波洛、日本畫家雪舟、美國作家賽珍珠都曾在鎮江生活工作多年,對鎮江有著深厚的感情。
PS:最重要的是鎮江的小吃很多,而且風味獨特!
2.鎮江古代為什麽叫“丹徒”?
鎮江原名“夷”,是的屬地,後改稱“朱芳”、“固陽”。
秦朝時,秦始皇將鎮江改名為“丹徒”。相傳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遊此地,在壹個善於看氣的好奇書生陪同下,說:此地充滿天子之氣。
秦始皇聽了,大為驚恐。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世世代代,秦始皇急忙傳旨,星夜將3000名赭色衣服的俘虜(紅衣俘虜)驅趕到敬仙山,毀壞山中美麗的樹木,挖巨坑,削山削嶺,斬斷他們的“龍脈”。秦始皇還煞費苦心地把它改名為“丹徒”,意思是紅衣囚犯的土地。
其實看氣論應該是迷信,是借口。秦始皇出於軍事和經濟目的,在這裏修了隧道,挖了河。修路挖河,既方便其在東部巡航,又促進了水陸交通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加強了中央政府對東南地區的政治軍事控制。
江蘇揚中屬於鎮江嗎?
揚中市位於長江三角洲,總面積332平方公裏,人口27。
8萬,有11城鎮,是長江第二大島。這裏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地勢平坦,就像壹個天然的水上公園。
揚中經濟發達,企業1500多家,其中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集團49家。全市形成了以電器、機械、冶金、化工為主體的六大優勢產業。電器行業是揚中的主導產業。揚中生產的開關櫃、接線橋等產品在全國市場覆蓋率達70%以上,在海外被譽為“中國電子島”。
儀表、閥門、特種合金、HDPE鋼管、陶瓷復合鋼管、矽烷交聯電纜芯塊、鍍鎳軌枕鋼絲等產品逐漸占據市場主導地位。鎮江是江蘇省轄市,位於長江下遊南岸,西接南京,東臨上海,北接江蘇無錫常州,與揚州隔河相望,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屬於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
全市總面積3843平方公裏,總人口266人。五萬人。
轄三市壹縣兩區(丹陽、揚中、句容市、丹徒、京口、潤州),是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帶集港、工、貿、遊於壹體的中等發展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