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教育,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僅僅是壹種技能教學,更是壹種文化修養和精神修養。
千百年來,它從識字開始,就引導著九宮格、米字格、雙鉤畫、臨摹書法等蒙古族子弟的學生,在書法的實踐中去體驗、去實踐、去體悟——集規矩、修身、審美、養性、愉悅於壹體,是中國傳統“蒙學”中文化與精神最美妙的結合。
清末民初,當“西學東漸”成為時尚時,新生代以筆字為“榮”,毛筆字成為老少皆宜的陋習。不僅如此,新文化運動在“推翻孔家店”、“反對封建”的同時,還將方塊字列入“黑名單”,認為中國的落後和屈辱與復雜的漢字書寫體系有關,極力主張”。可見當時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已經被從根本上否定了。在這種情況下,書法教育自然受到“影響”,被悄悄地結合在“識字教育”的系列中,失去了獨立的地位。
但中國書法的書法藝術在藝術界、學術界、政界仍然享有很高的地位。比如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於右任、郭沫若、齊白石、魯迅的書法藝術都受到了極大的推崇,學校在“識字教育”的同時也開展了壹些沒有基本要求和標準的書法教育。“微機時代”到來後,這種情況更加沒落,書法教育徹底退出了常規的書寫程序,漸行漸遠,成為教育上的壹種殘渣,文化上的壹種“奢侈品”,最終以幾代人的“空白”成就了所有“傳統經典文化藝術守望者”心中的永恒之痛。
書法教育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計算機鍵盤輸入法的技術途徑是取代手寫。在社會層面,信息傳播和文檔生成的過程正在機械化和技術化,手寫正在轉變為輸入,甚至學校教學正在課件化;第二,自從現代書寫工具從軟筆發展到鋼筆、圓珠筆、簽字筆等硬筆之後,漢字的書寫工具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毛筆這種中國人用來書寫和練習書法的書寫工具的使用逐漸退出了學校教育;第三,當代中國的學校課程種類增多,學生需要壹支書寫速度更快的硬筆來完成作業;第四,隨著計算機鍵盤輸入漢字的普及,輸入技術簡化,更易操作,各行各業的信息文化傳播者(包括記者、教師)更習慣用計算機打字代替硬筆書寫;第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壹代需要更快捷高效的辦公工具;第五,隨著學校師資的提升,大量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沒有接受過書法教育的教師逐漸走上工作崗位。他們缺乏書寫意識和書法意識,漢字寫不好,決定了他們沒有能力對學生進行書法教育。第六,整個社會的文化從業者普遍存在忘詞的文化魅力,寫作不被社會重視;第七,學校教育進入了應試教育的功利化道路,寫作教育自然被遺忘。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以漢字為重要載體的書法教學不僅是壹種美的教育,而且具有德育、智育、健身、審美的綜合效應。
很多同學通過練習書法,學習成績有了顯著進步。在張松老師的培訓中心,用了不到壹個月的時間,輔導了成績半年多不見起色的孩子。在家長感嘆神奇的時候,張松說他只是讓孩子在練字的過程中改掉自己的壹些行為習慣。比如訓練孩子註意力集中,不搞小動作,原本壹個多小時的作業,只用半個小時就順利完成了,還會被老師評為優秀作業。的確,練字可以鍛煉壹個人認真、淡定、善始善終的性格。日復壹日,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郭沫若曾說:“培養學生的素養,可以使人深入思考,容易集中意誌,善於觀察壹切。很容易把事情做得馬馬虎虎,馬馬虎虎,獨辟蹊徑,也很容易把事情搞砸。妳可以通過練習書法來克服這些問題。“在練字的過程中,只有壹筆壹畫,壹字壹句地寫,才能掌握書寫的技巧,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堅忍不拔的良好品質。
加強書法教學也有利於幫助學生了解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張松老師多次帶領學生參加海外書法交流活動。孩子們看到海外華人孩子的優秀書法作品非常感動,回國後學習更加積極。書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陶冶道德、啟迪智慧等多種功能。壹些外國科學家多次測試人類智力,結果總是中國人智商最高,其中壹個原因與中國獨特的漢字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對漢字的學習,可以開發人的智力,提高人的智力水平,發展人的多元智能。
書法教育關乎文化傳承,書法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精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都依賴於漢字。可以說,中國書法史也是中國文化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應從書寫開始。
據《禮記》等古籍記載,西周時有“國學”,教育內容為“六藝”,其中就列有“書”。春秋時期孔子說,“書以道為本,詩以言誌為本”,“詩”與“書”同等重要。漢唐時期要求學生“每天學習漢字,寫壹張紙”。唐宋以後,書法壹直是科舉選士的重要標準之壹。幾千年來,中國古代人民非常重視書法教育,所以中國文化可以流傳至今。(吳)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