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都渴望在閑暇之余走進自然淳樸的鄉村,遠離城市的喧囂,感受獨特的民俗風情。回歸自然,感受自然,成為很多城市家庭的向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轉變,閑暇時間的增加,特別是實行“周末”和“五壹”、國慶、春節等長假後,人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大。遊遍名山大川的城市居民,開始對郊區的民俗旅遊情有獨鐘。從近兩年人們的旅遊天數來看,“壹日遊”和“兩日遊”遊客的比例有所上升。壹項旅遊抽樣調查顯示,99%以上的市民想去北京郊區旅遊。郊區休閑、度假、觀光成為城市居民的首選。民俗旅遊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面對這樣的旅遊需求,進壹步發展以短途民俗旅遊為主的房山區旅遊產業,作為發展山區旅遊的抓手,培育和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是必然的。
壹,我區民俗旅遊發展的特點和不足
近年來,隨著旅遊熱的興起,以鄉村生活、鄉村民俗、鄉村風光為特色的鄉村旅遊發展迅速。壹些地方的鄉村旅遊正在成為當地經濟的特色產業。鄉村旅遊市場正逐漸從單壹的“農家樂”向觀光、體驗、休閑、度假、娛樂為壹體的多元化方向發展。鄉村民俗旅遊起步晚,發展快,已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產業。據統計,鄉村民俗旅遊的發展已使2000萬人脫貧。近年來,隨著民俗旅遊的發展,我區與其他地區壹樣,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旅遊不斷發展。到今年第三季度末,從事民俗旅遊的有2086戶,比去年同期增加529戶;接待遊客25.7萬人次,同比增加10.4萬人次;民俗旅遊總收入654.38+08457萬元,同比增長27.8%。民俗旅遊發展呈現以下特點:壹是民俗旅遊從業人員多,效益差;雖然我區從事民俗旅遊的從業人員有2787人,但從業人員收入只有352萬元,人均收入1263元。二是來這裏的遊客不多;今年前三季度,* * *接待各國民間遊客25.7萬人次。只占全部遊客的6%。三是我區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旅遊形式不夠明確;在全國,即使是北京,也沒有開發出獨具特色的民俗旅遊項目。第四,房山作為旅遊區和旅遊強區在全國的知名度有待提高。
二,提高我區民俗旅遊質量的主要措施
從我區部分鄉鎮來看,民俗旅遊處於起步階段,市場需求大,發展空間廣,但發展面積和數量不平衡。即使是壹些已經發展起來的鄉鎮,由於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也始終停留在低水平發展狀態。壹些村級交通道路、停車場、住宿和食品衛生、垃圾處理、公廁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在市場開發方面,壹些村莊急功近利,沒有規劃,盲目開發,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浪費了自然資源。阻礙民俗旅遊健康發展的各種矛盾亟待解決。
1.民俗旅遊需要發掘民俗文化。
在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中,應體現民俗性和遊客的參與性。獨特的民俗文化能激發遊客的興趣。在開發利用過程中,要註意反映山區民俗的原始形態,可以通過發展山(鄉)村旅遊來展示。如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給遊客親切、真實、樸實、鄉土的心理感受。此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遊客的層次在擴大,人們的旅遊知識也在增加。越來越多的遊客要求旅遊生活中有文化吸引和體育內容,要親身體驗和參與。因此,在開發山區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過程中,遊客應體驗民俗文化的魅力,親身參與各種民俗活動,感受濃郁的鄉愁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2.民俗旅遊要善於搶占市場。
目前,許多旅遊景區在開發旅遊目標市場時,忽視國內市場和本地市場的開發,盲目追求高品位的盲目投資,這是不明智的。作為京郊山區,要根據北京區域地理位置和市場需求的特點,以北京居民和在京工作的其他類型人群為主要客源市場,重點發展休閑度假觀光,因為北京市民對京郊自然風光的觀光休閑是絕對感興趣的。到2010,預計將有5300萬遊客遊覽京郊。由此可見,北京郊區,尤其是山區,已經成為北京市民和各類駐京人員周末休閑、遊覽、度假的主要區域。因此,在開發山地旅遊客源目標市場的過程中,應以北京居民為主,同時,面對“奧運旅遊盛宴”,應努力將國內遊客與國外遊客分開。
3.民俗旅遊要學會豐富。
加強區域聯合開發,實現“資源* * *和遊客* * *”,提高區域旅遊整體效益。首先,民俗旅遊作為旅遊市場的小弟,影響力不夠。民俗旅遊只能依托區域內外的知名旅遊景點,共同開發旅遊資源,使區域內各種資源相互補充,多個景點相互連接,從而擴大旅遊市場,實現資源的享受。旅遊市場越大,潛在遊客越多,接待的遊客就越多,旅遊業的收入就越高,可以產生規模經濟。
其次,京郊山區縣可以與周邊省市的旅遊區進行跨省區域聯合開發。比如:與承德、張家口、遵化、唐山、北戴河、天津等靠近北京的地區聯合開發。在世界經濟壹體化的今天,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後,旅遊區域的聯合開發,無論是跨省還是跨地區,都將成為未來中國旅遊業的壹個發展方向。因此,京郊山區縣應打破地域界限,加強合作,與周邊其他省市合作開發壹些特色旅遊線路,提高京郊山區旅遊的整體效益,促進山區經濟的發展。
4.民俗旅遊應開發旅遊商品。
努力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增加旅遊收入。在旅遊業相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旅遊商品收入可占旅遊收入的40%-60%。為了增加我區的旅遊收入,應積極開發地方旅遊商品。因為有特色的旅遊商品不僅能成為旅遊區容易被遊客識別的形象符號,還具有壹定的推廣功能,是旅遊景點最好的廣告。旅遊商品包括紀念品、工藝品、日用品和土特產。要發展它,就要有鮮明獨特的地方特色。就是這種旅遊商品只能在這個旅遊區買,其他地區買不到。只有這樣,旅遊商品才能更具吸引力,更受遊客青睞。此外,我區山區要利用當地的自然優勢,組織小吃節、采摘節等各種旅遊活動,同時努力搞好旅遊商品的銷售,完善與旅遊相關的各種服務,把農副產品或土特產品變成旅遊商品,吸引城市的購買力,從而對促進旅遊收入、繁榮山區經濟起到良好的作用。
5.民俗旅遊要懂得推銷自己。
首先,進壹步開發主要面向北京居民、外地在京居民和周邊地區居民的周末休閑度假、自然風光度假產品,打造壹些適合“壹日遊”、“兩日遊”的娛樂休息項目和形式,如家庭式小旅館、小帳篷、旅遊景點連鎖服務等。其次,區旅遊部門要盡量參加國家旅遊局每年舉辦的“全國旅遊交易會”和北方10省市聯合舉辦的“中國北方旅遊交易會”,開展壹些直接面向遊客的促銷活動。第三,我們應該組織有關部門真正去山區,收集當地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民間藝術品等。,並編輯成書,更好地宣傳山區旅遊資源。
6.民俗旅遊急需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目前京郊山區旅遊從業人員的數量和結構不適應旅遊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尤其是在知識結構上。以我們地區為例。雖然旅遊業已成為支柱產業,但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壹半以上。由於山地旅遊系統從業人員文化素質普遍較低,不僅影響了山地旅遊的整體服務水平,也制約了山地旅遊產品的深度開發。為提高旅遊專業人員的文化素質,進壹步提高從業人員的市場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應爭取與大專院校聯合辦學,建立山地旅遊教育基地,根據實際需要培養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旅遊人才,並切實做好在職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使旅遊業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逐步達到本地區的先進水平。
7.民俗旅遊應該有自己的特色。
發展鄉村民俗旅遊需要註意的另壹個關鍵點是保留地方特色,不要以犧牲根為代價追求目的。保持村鎮原有風貌,以及當地傳統民風、淳樸、善良,是鄉村旅遊發展的原則。國際旅遊人類學專家認為:“壹個地方的獨特性是它的主要財富。如果有獨特的建築,那就保護好,保持古樸典雅;如果有獨特的音樂、歌曲或舞蹈,那麽就保護它們,使它們成為古董;如果有獨特的耕作方法,那就保護好,教給別人;如果有傳統文化,那就保護它,熏陶別人。千萬不要破壞這些資源。
(李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