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溫州大學城的建設與發展

溫州大學城的建設與發展

自2000年8月溫州高教園大學城概念性規劃啟動,9月大規模征地啟動,65438+2月初開工建設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有關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相關高校和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高教園建設發展目標順利實現。高教園區基礎設施、四個校區、公建中心區、學生公寓區已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了主體工程與基礎設施相匹配、校園工程與學生公寓同步、中心區重要公建項目與景觀相協調的整體形象,為我市高校辦學規模的快速擴大和高等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溫州醫科大學是浙江省省級重點建設大學。擁有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390畝,學校建築面積55萬多平方米。仁濟學院成立。本科專業32個,七年制本科和研究生專業1個,涉及醫、理、工、管、文、法、教育等七個學科。現有的臨床醫學壹級學科博士點;臨床醫學、中醫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等8個壹級碩士專業學位點。有臨床醫學壹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推薦優秀應屆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的資格。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不含獨立學院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其中博士研究生95人,碩士研究生2500余人,學歷國際學生570余人。學校形成了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以及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教育的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

溫州大學是壹所地方綜合性大學,總占地面積2352畝,分為茶山校區和學院路校區。學校下設17學院,有甌江學院和城市學院兩個獨立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2956人(不含甌江學院7336人、城市學院7974人),教職工2505人,其中專任教師1599人。目前有2個學科壹級學科碩士點6個,碩士點39個。本科專業55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5個,省級重點(建設)和優勢專業15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法、教育、經濟、歷史、管理、藝術等學科。學校先後被確立為國家創業人才培養溫州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創業教育示範學院、首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計劃”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學院。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是65438-0999經教育部批準創辦的全日制高職院校。由浙江省教育廳管理,溫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現在是國家示範性職業學院。校園占地8.37畝,建築面積23.9萬平方米。機械工程系、電氣電子工程系、輕工系、建築工程系、計算機系、工商管理系、會計系、人文交流系等8個系33個專業,涵蓋浙南主要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形成了以工科專業為主、經濟管理類專業協調發展的專業格局。學院面向全國17個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609人,職業技能培訓鑒定15000余人/年,年科技金額達1009元。溫州高教園區建設從溫州實際出發,借鑒國內外建設大學城的經驗,註重探索,走出了壹條具有溫州特色的建設之路。

(壹)以“大學城”理念規劃建設,走* * *資源共享之路。

溫州4所全日制高校集中在溫州高教園區,統壹規劃,統壹征地,統壹建設。突破學院路“文教區”集中建設、獨立辦學的模式,註重與* * * *共建* * * *教育設施,與* * * *實行教育資源互利。在規劃建設過程中,以融合、創新、發展為目標,按照* * *享受、開放、社交、生態的原則,將高教園區劃分為教學區、公建中心區、學生教師公寓區等多個不同的功能區塊,形成以高教為主體的區域。

1,* * *享受。資源共享是高教園區合理性的基礎。溫州高教園區采用集群式核心外圍布局,雙軸布局。原四所大學的四個教學區均圍繞公共建築中心區呈環狀布置,使相對緊湊的校園建築形態與開放的中心區形成相互交融的空間環境。大學市長軸線從入口景觀大道由東北向南延伸至公共建築中心區,在此向南北方向旋轉,以配合各校區的建築肌理,形成南北布局,體現大學城中心區的寬闊宏偉氣勢。中心區布置圖書館中心、演藝中心、商業中心、學生廣場、大型綠地等公共設施。通過* * *建* *共享或單獨建* * *共享,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重復建設,盡可能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

2.開放性。開放性是大學城概念的永恒魅力。溫州高教園區原有的四所高校的教學區,被天然的水系和道路分割開來。園區現有布局有利於高校相互開放、公共學科融合、教學資源共享。學生可以跨校區在不同大學選課,學分互認。教師可以跨校區兼職,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做到人盡其才,學以致用。有利於高校根據自身特點拓展專業範圍,拓展知識空間。同時,高校的資源和設施向社會開放,高校利用自身優勢促進社區經濟和社會文化的發展,社區也為高校提供第三產業服務,形成校園和社區共同發展。

3.社交。高校後勤社會化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趨勢。溫州高教園區建設了三套相對集中、設備齊全的學生公寓和教工公寓,為高校後勤與學校分離、高校後勤社會化創造了條件。

4.生態學。溫州高教園背靠羅達風景區,水網密布,河流縱橫,自然風光秀麗,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借助湖光山色和教育功能,建成環境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高教園區,成為溫州現代化文明城市的壹大亮點,體現建設者的高度環保意識。在溫州高教園區的規劃建設中,我們十分重視環境對人的陶冶作用,努力營造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壹體的教育環境。公園景觀環境建設以人為本,回歸自然。在保持原有縱橫水系不變的前提下,沿河留有足夠的綠化帶,設計親水場所,充分重視環境的生態質量,最終實現高教園區教育、文化、生態功能的協調。

(二)因地制宜確定投資機制,推進高教園區建設

溫州高教園區實行多元化投資建設,走壹條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溫州實際的新型高等教育辦學之路,采取政府、學校、社會三位壹體的投資建設機制。

1,政府統壹征地,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在制定科學的高教園區發展規劃的前提下,系統地運用各種手段為高教園區的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溫州高教園區由政府組織統壹征地,然後劃撥土地用於學校建設,為學校運營方減少了很多瑣事,縮短了建設周期。同時,政府投資建設園區基礎設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園區建設,調動學校和社會辦學積極性,通過機制達到籌集建設資金的目的。

2.我委將以* * *樓* *共享或單獨建* * *共享的形式,牽頭建設中心區。

位於中心區的圖書中心和演藝中心分別由原溫州大學和原溫州師範學院建設,園區由* * * *共享;中心區的廣場、綠地、景觀將由我委建設。中心區的商務中心由我委按照社會化運作模式投資建設。

3.學校以各種形式集資建設教學區。

在市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園區原有的四所高校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辦學潛力,通過置換校產、盤活存量、逐年用銀行貸款還貸、舉辦民辦二級學院、吸收社會資源等方式,籌集資金建設教學區。

4、以獨立運作的高校後勤公司為主體,融資建設後勤設施。

為全面推進高教園區建設,在反復比較的基礎上,我們以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建立了學生公寓和教職工住宅的投資建設機制,確定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建設學生公寓。高校後勤公司作為業主,負責建設自己的學生公寓,然後以經營收入逐年償還貸款。實踐證明,高校後勤公司參與學生公寓建設,不僅有助於學校與後勤分離,實行後勤產業化,而且有助於穩定收費標準,方便學校管理,同時有助於解決學校兼並重組中非教學人員的剩余安置問題。

5.引入社會資金,以市場化方式建設商業設施。

鑒於高教園區商業中心投資金額巨大,且還涉及到未來長期的商業運營,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委在做好規劃後,將公開、公平出讓土地使用權和商業設施經營權,引入社會法人公司投資建設,商業運營和服務情況良好。和諧穩定是高教園區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高校規模不斷擴大、高教園區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的新形勢下,我委及時轉變職能,堅持以平安園區創建為載體,認真落實市委工作部署,積極探索管理方法,不斷創新管理機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高教園區及其高校和諧穩定。

1.不斷完善管理措施,建立防控體系。平安公園創建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以“人防全面、物防鞏固、技防完善、制度落實、宣傳聚焦源頭”為主要手段,落實“五位壹體”防控措施,形成紮實有力的防控體系。首先是搶占人防。人防是加強安全防範的關鍵。積極協調派出所、交警、行政執法部門和高校保衛部門,整合力量,形成整體,發揮合力。二是抓技術防守。技防是加強安全防範的重要條件。推進高教園區、高校和茶山社區視頻監控系統聯網,逐步擴大高教園區QQ群和對講機網絡信息覆蓋範圍,發揮互聯網報警、投訴舉報和溝通作用。三是抓物理防禦。物防是加強安全防範的基礎。加大投入,優化道路設施,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系數,營造文明、和諧、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四是抓機制。機制建設是加強安全防範工作的保證。堅持定期召開由高校保衛處、派出所、交警、行政執法等職能部門參加的高教園區安保工作會議。、通報情況、交流經驗、部署工作,堅持高教園區指揮中心對各高校校衛隊、商務中心保安、警察隊伍進行例行點名和點名;堅持由派出所分管民警、協警和高校校衛隊隊長參加的每周工作考評,提出下壹步具體工作要求。五是抓宣傳。宣傳教育是安全預防的先導。相關職能部門和高校充分利用網絡、廣播、黑板報、墻報、宣傳櫥窗、電子顯示屏等形式,舉辦講座、講座、知識競賽等形式,或在新生初始教育期間,廣泛宣傳和諧園區、平安校園的意義和宗旨要求,提高安全防範意識。

2.繼續強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有效性。平安園區的創建堅持以人為本,貫徹管理即服務的理念,把服務高校和師生作為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優化服務內容、形式、質量和效率,高度重視來自學生的訴求,認真接受高校的意見和建議,堅持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積極與相關職能部門協商,采取有力措施,切實解決高教園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打造高教園區。壹是全面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建立道路交通協管機制,落實工程車輛安全駕駛責任制,加強學生上課高峰期道路交通管理,規範道路交通行為。二是重點整治非法營運車輛,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有效控制非法營運。三是嚴格規範人力三輪車亂收費,維護師生合法權益。四是實行錯時管理,多線值,合理調度人員,延長值班時間,並采取流動巡查和定點值守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分流管理力度。五是以建立警察學院為基礎,開展高教園區周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高教園區和諧的社會環境。六是開展高教園區商務中心、圖書中心、演藝中心等公共場所和社區出租屋的消防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