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起源於中國西南地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中國茶史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壹,野藥階段。茶的用途最初是作為壹種藥材。在《神農本草經》壹書中指出:“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以茶除之”(註:茶原名茶),說茶早在公元前2737-2697年就被神農發現,用作藥材。從那以後,茶逐漸作為藥物被推廣開來。然而,當它開始被用作飲料時,史料極為匱乏。只有王寶公元前59年的《通嶽》壹文提到了“舞陽買茶”、“沏茶盡事”等工作內容,這是最早的茶葉用於飲用的記載。
二是少量種植供僧侶貴族飲用。喝茶的習慣最早應該起源於四川和四川,後來逐漸傳播到其他地方。到西漢末年,茶已成為僧侶、皇族、貴族的高級飲品,在三國宮廷中更為頻繁。
第三,大量發展階段。從晉代到隋代,飲茶逐漸流行起來,成為壹種民間飲品。但直到南北朝初期,在地域上還是有壹定差距的。南方的飲茶比北方繁榮。但隨著南北文化的逐漸融合,飲茶逐漸由南向北傳播,卻是在唐朝帝國建立之後。唐代飲茶興盛的原因有:1。唐朝建立後,社會穩定,經濟發達,交通便利,極大地發展了茶葉的生產、貿易和消費;2.飲茶的興盛也與唐政府頒布的禁酒令有關。由於人口增長和戰爭導致農民大量流亡、土地流失,唐中期以後糧食非常匱乏,但釀酒卻需要大量糧食。為了緩解這壹矛盾,唐肅宗在甘源元年頒布禁酒令,並開始在長安禁酒,使得許多嗜酒如命的人轉向茶,代之以茶,促進了飲茶的傳播。3.唐代飲茶的興盛與貢茶的興起、詩風的興盛、科舉制度和佛教的傳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唐代以前飲茶很普遍。隨著唐代飲茶的流行,飲茶方式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出現了慢炒的飲茶方式。這壹變化是飲茶史上的壹件大事,其功勞應歸於茶聖陸羽。
宋代飲茶繼承了唐代的飲茶方式,但比唐代更精致,更精細,尤其是宮廷團茶(餅茶)的制作。宋代飲茶雖以餅茶為主,但也有壹些著名的散茶,如日本產茶、雙井茶、景山茶等,特別受文人喜愛。在飲用上,將唐代的制茶法改為點茶法,即不再將茶粉放入水中煎煮,而是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泡,然後充分攪拌,使茶葉與水充分溶解,當呈乳白色,出現滿滿壹碗細密的白色泡沫時,即可慢慢飲用。
明清時期的飲茶,無論是茶的種類,還是飲茶的方法,都與前代有著顯著的不同。到了明代,散茶在唐宋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擴大,成為明清時期盛行並流傳至今的主要茶葉。明代用炒綠茶的方法制作的散茶,大部分是綠茶,也有壹部分是花茶。到了清代,除了各種綠茶和花茶之外,還出現了烏龍茶、紅茶、黑茶和白茶,從而確立了中國茶葉結構的基本類型。
第四,褪色階段。雖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茶葉方面有很多寶貴的經驗,為世界各國茶葉生產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由於解放前腐敗政治的統治,茶葉科學、技術和經驗得不到總結、開發和利用,茶葉生產在帝國主義的排擠和操縱下日益衰落。
五、解放後中國茶葉生產發展階段。解放後,我國茶葉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開辟了新的高標準茶園,不斷擴大了茶園面積;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大量低產茶園;兩者都重視茶場和茶廠的建設,實行科學種茶,培養茶葉科技人才,促進了茶葉生產的大發展。這個階段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1950-1970。在這20年裏,開墾、開發和努力擴大種植面積是主要任務。在此期間,茶園面積平均增加了7.3%,而茶葉產量平均增加了5.9%。
第二階段是1970以後,這個階段的重點是改善茶園結構,提高茶園產量,提高制茶技術。進入90年代後,名優茶生產如雨後春筍,種類繁多,不僅恢復了歷史上許多名茶的生產,還創造了種類繁多的新名茶。
茶,21世紀的飲品之王,必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更大的發展。
妳不能說哪個國家的人愛喝酒,但是大多數國家的人都愛喝酒。
嗯。多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