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持以農建鎮戰略。堅持“1441”農業經濟發展思路,即實施農業產業化,抓好優質糧食、標準化養殖密集區、高效農業園區、農業“走出去”四項工作,推進生態家園沼氣建設、農村飲水安全、扶貧開發、農機裝備四項工程,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壹批新型經濟合作組織,把老百姓創辦的家庭企業納入農業產業化鏈條發展,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該鎮農業現代化進程。
2.堅持工業強鎮戰略。牢固樹立“工業強鎮”理念,大力實施“工業振興工程”,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項目建設力度,重點扶持壯大紡織、造紙、化工、塑料制品、齒科材料、烤雞加工、電子制造等七大優勢產業,重點培育新華集團、海通紙業、光明紙廠、五星紙廠、錦華印刷、伊利服裝、永興蔡威、新豐科技。堅持“壹村壹品”,鼓勵人才創業、企業再創業。大力發展區域經濟和特色塊狀經濟。加快未夕工業園區建設步伐,提高集聚效應,擴大經濟總量,實現由工業鎮向工業鎮、工業強鎮的轉變。
3.堅持勞務富鎮戰略。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有效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新農村的重要舉措,緊緊圍繞勞務輸出“四個轉變”,完善培訓、就業、維權“三位壹體”模式,逐步提高勞務經濟水平。大力發展返鄉經濟,鼓勵外來人口回鄉創新產業,把勞務經濟培育發展成為城鎮重要的支柱產業。
4.堅持開放興鎮戰略。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方針,進壹步加大開放力度,創新招商引資理念,拓寬招商引資領域,突出引進“高、新、大”項目。堅持項目、資金、信息壹起引進,招商引資和吸引人才並重,完善招商引資機制,註重招商引資實效,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和全民創業,以開放促招商,以吸引外資促發展,最終實現經濟的大跨越。
(二)開展“五項創業活動”
1,開展全民創建家族企業活動。以家庭創業、繁榮致富、增加收入為目標,充分發揮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千家萬戶的積極性,激活農村發展的“細胞”。因地制宜,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發揮各自優勢,挖掘潛力,圍繞發展優質專用糧、高效農業、養殖業、加工業和第三產業,在全國範圍內掀起創業高潮,加快致富增收步伐。
2、開展創業活動。鼓勵、引導和支持農村各類人才,發揮他們在資金、人才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引導他們積累的資金、人才和技術向工業領域流動,積極興辦和帶動企業,發展人才經濟,使農村各類人才成為區域經濟的引領者和主力軍,逐步發展成為工業經濟的中堅力量。
3、開展企業創業活動。鼓勵和引導現有企業的廠長、經理,發揮他們在資金、技術、項目、市場、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擴大規模,拓寬領域,二次創業,把企業做大做強,使之成長為骨幹企業和龍頭企業,輻射更多的新企業,實現企業的二次騰飛。
4.開展返鄉創新活動。進壹步制定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大力實施回歸經濟。廣泛收集海外從業人員的工作信息,重點關註有壹定創業技能和資金的人員,建立基礎信息檔案,采取跟蹤聯系、家鄉家庭影響等多種方式,鼓勵和引導農民工發揮信息、資金、技術、項目、人員等優勢,回鄉創業,帶回資金、項目、技術,發展經濟,建設家鄉。積極幫助有意回國的投資者做好市場分析、政策咨詢、項目申報、產品鑒定、人才培訓等工作。,開辟項目管理綠色通道。到2010,引導外來人口返鄉,興辦各類經濟實體20個以上。
5、開展幹部創建事業活動。大力實施“雙強工程”,為基層組織配備致富能力強、帶動致富能力強的“雙強”人員。農村幹部要圍繞農民致富增收,率先示範,培育發展主導產業,通過示範帶動群眾致富。同時,要積極組織群眾落實新農村建設的計劃和目標,在新農村建設中創造新的事業。鄉鎮幹部要在領導、推動、落實新農村各項工作中,切實發揮帶頭作用,積極支持,全面參與,辦實事,創新產業,安定人心,促進和諧發展。配合縣政府選派鎮幹部到經濟發達地區鍛煉,學習先進地區的新思想、新觀念、新舉措、新經驗,進壹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闊眼界、增長才幹、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利用實踐鍛煉的機會,積極宣傳道口、宣傳道口、為道口發展出謀劃策。鼓勵鎮幹部離崗領辦經濟實體,帶頭發展經濟,為群眾樹立好榜樣。
在全民創業活動中,鎮村兩級每年舉辦“農民創業模範”、“經濟發展能人”、“二次創業先鋒”、“返鄉創業英雄”、“模範幹部創業”等評選活動,營造鼓勵、積極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實施“五項收入計劃”
1,農業產業化連鎖發展增收計劃。以糧食、瓜菜、道口燒雞等主導產業為重點,發展糧食精深加工、瓜菜加工、道口燒雞加工、牛羊肉豬肉加工等產業鏈,做好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促進主導產業產前、產中、產後壹體化發展,讓農民從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獲得更多利益,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按照打破地域界限、優化資源配置、相對集中發展、形成規模效益的原則,將農業產業鏈中的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納入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的軌道,大力培育和扶持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壹批重點龍頭企業,建立農副產品加工示範基地,發展龍頭企業集群。
2、規模化水產養殖發展收入計劃。按照“市場引導、加工帶動、社區發展”的工作思路,推進畜禽集約化養殖區和規模化養殖示範場建設,轉變養殖方式,加快畜牧業產業化進程,全面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和綜合效益。5年內建成8個標準化養殖小區、20個規模化養殖場,建成1家年產值超億元的畜產品加工企業,形成雞、牛、羊、瘦肉型豬等主導產業。到“十壹五”末,全鎮畜牧業總產值達到6543.8+0.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
3.高效農業園區帶動增收計劃。按照“抓園區,取規模;抓住優勢,帶特色;抓市場,拿基地;抓標準帶質量”,積極打造高效農業大鎮,三年內高效農業面積發展到7000畝,建成兩個集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標準化為壹體的優質高檔百畝園,加大力度建設名優苗木繁育基地等生態花卉園區。
4、勞務經濟致富增收計劃。進壹步加強勞務輸出,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拓寬勞務輸出領域,完善管理服務網絡,打造勞務品牌,提高輸出質量和效益。鞏固擴大“發達地區企業工作、建築勞務”等特色勞務產業,夯實勞務基地,積極申請註冊“專業”勞務品牌。
5、非公有制經濟強村富民增收計劃。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扶持強勢產業和骨幹企業的同時,積極引導和支持各村圍繞鎮傳統優勢和技術選擇不同類型項目,重點發展糧食、養殖、燒雞食品加工、豆腐制品等產業,推進連片開發,加快產業集聚,培育形成壹批“壹村壹品”或“幾村壹業”的專業新村。搞活商品流通,繁榮城鄉經濟,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抓好“十大推進工程”
1,村莊治理工程。創建新的健康村。廣泛開展愛國衛生活動,建立長效機制,做到“五有”(有公共廁所、安全飲水和排水設施、垃圾收集和作業場所、畜禽養殖圈舍、環境衛生、環境保護、村容村貌管理等規章制度)和“五無”(無糞堆、無柴草、無汙水排放、無畜禽散養、無二無),創建生態新村。村內新建工業項目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境保護政策,汙染物應達標排放,避免對環境造成影響。所有人、牲畜和家禽的糞便應進行無害化處理。搞好村莊綠化、道路綠化等。,改善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不破壞生態時間。三創程心新村。深入開展以信用戶、信用村創建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信用工程創建活動,制定信用戶、信用村優惠政策,引導農民誠實守信,在經濟生活中公平交易,信守合同,反對假冒偽劣和欺詐行為;在日常工作中,實事求是,言行壹致,反對欺騙;在人際交往中,開誠布公,真誠相待,反對虛偽。開展信用活動,就會形成良好的信用環境。第四,創建文明和諧的新村。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理事會、老年人協會等群眾組織,廣泛開展公民道德知識教育和各類文明評比活動,大力培育文明新風,著力提高農民素質,積極發展農村文化,引導農民崇尚科學(科普培訓80%以上),抵制迷信,移風易俗,革除陋習,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完善殯葬改革制度,火化率達到100%。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實現“七無”:無違法犯罪案件、無賭博活動、無姓氏宗親、無封建迷信和陋習、無越級訪群訪、無欺詐偽造、無虐待老人、歧視婦女、違反計劃生育。通過創建文明和諧新村活動,實現鄰裏團結、家庭和睦、村風文明、秩序良好、生活富裕,幹部群眾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到2010年,力爭建成1個省級文明和諧村、3個市級村、8個縣級村。
2.“壹建四改”生態家園工程。大力推廣沼氣生態技術應用,全面推進“示範村”、“示範鎮”和生態示範樣板建設,努力實現家居環境清潔、資源高效利用和農業生產無害化目標。建立健全沼氣服務體系,加強技術培訓,抓好新技術、新模式的研發,註重發揮典型示範和輻射作用,抓好“壹建四改”(建沼氣池、改廚、改水、改廁、改圈),把發展沼氣產業與發展農村新能源、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帶動農村相關產業、建設生態文明村緊密結合起來。力爭取得“三料壹口氣”(燃料、肥料、飼料)、“三料促五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四效五業”(經濟、生態、環境、社會效益)的好成績。大力發展生物質產業,積極推廣稭稈氣化技術,逐步普及太陽能利用技術。“十壹五”期間,全鎮農村沼氣用戶達到約1.80萬戶,受益農戶超過7000戶。
3.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抓住滑縣國家農村飲水安全試點的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到2010將該鎮建設成為農村飲水城鎮化和普及示範鄉。同時,針對農村稅費改革取消“兩工”後的新情況和水利工程重建中管理輕、破壞重的現狀,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進壹步完善“政策引導、部門服務、個人經營、群眾參與、協會監督、民主管理”的新型運行模式。
4、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結合省、市、縣、鄉四級新農村示範村建設,集中扶貧開發資金,實施規模開發,做好整村扶貧示範項目建設推進工作。
5.村鎮規劃建設和"街街通"工程。(1)小城鎮規劃建設。小城鎮規劃修編、詳細規劃嚴格實施,健全小城鎮管理機構,完善管理制度。有符合標準的給排水設施;有符合標準的醫院、養老院、中小學、文化娛樂場所;無亂建、亂占和臟、亂、差現象;街道庭院硬化、亮化、凈化、綠化;綠化覆蓋率40%以上,綠地率35%以上,人均綠地8平方米。(2)村莊規劃建設。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科學統籌,合理布局”的原則,全面完成村莊建設規劃修編任務。村民的房子是嚴格按照計劃建造的。(3)“街對街”工程。在實現“村村通”的基礎上,科學規劃村街建設,爭取上級支持、社會各界支持和群眾廣泛參與,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農村街道建設。“十壹五”期間,確保90%的村莊實現“村村通”。
6、新型農民培訓工程。采用五種訓練方法,突出四項訓練內容,努力實現四個提高。五種培訓是:壹種是“陽光工程”培訓。以打造本土勞務輸出品牌和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率為重點,把農民培養成產業農民、產業工人和第三產業服務者。第二是職業教育和培訓。在全鎮廣泛開展農民職業教育。三、成人學校培訓,辦好壹所成人學校。四是培養文化復合型人才。加強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進壹步整合農業、科技、計生、文化等基層網絡資源,形成高標準、寬領域、多功能的科技文化大院。2010,鎮上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行政村有科技文化大院。第五,遠程教育和培訓。不斷擴大現代遠程教育覆蓋面,切實增強教育培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四個內容是:學習文化,學習技術,學習政策,學習法律。四個提高是: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實用技術技能,提高執行政策的自覺性,提高法律意識。
7.農村社會保障工程。(1)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2)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做到按標準保障。加強鄉鎮敬老院建設和管理,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20%。(3)全面實施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四)落實《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完善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確保撫恤補助標準隨當地居民人均生活水平提高同步增長。(5)建立健全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7年,我鎮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以上,力爭達到1.000%。繼續加強以鄉鎮衛生院為重點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建設村衛生室,為農民基本醫療需求提供保障。
8、農村電力與通信工程。(1)電力工程。積極推進未改造村,完成農網改造任務。在家庭用電的基礎上,積極實施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努力讓農民不僅用上電,而且用好電。(2)廣播電視“戶通”工程。全鎮10個行政村,家家戶戶都接入了廣電光纖網絡,讓老百姓都能收到圖像清晰、內容豐富的有線電視節目。把廣播電視建成鎮有站、村有管理服務點的管理服務體系。“十壹五”期間,積極發展有線電視用戶,全鎮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0%。(3)通信工程。改善農村網絡基礎設施,電話接入率達到95%;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村信息高速公路、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無線市話下鄉、信息村、三農信息網、電子農墾、寬帶進村、新型農村信息服務站和行政辦公內網建設,逐步形成“三位壹體”的農村信息服務模式,為農村搭建信息平臺,促進農民致富增收。
9.平安新村建設項目。進壹步深化“261”工程,積極排查各類矛盾糾紛,把問題和矛盾消化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深入開展打擊整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和地痞村霸,確保農村社會治安形勢良好。切實加強村級民調組織和聯合調查組建設,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逐步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治安大格局。深入開展“平安村鎮”、“平安村”等多層次創建活動,把“小安全”積累成“大安全”,確保全鎮社會大局穩定。到2010年,90%以上的村莊達到平安建設標準,使全鎮社會政治穩定、治安良好,人民群眾安全感指數保持在92%以上。
10,科教興農工程。加大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大力開展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等活動,推廣節本增效技術,實施“科普興村惠農計劃”,提高農民依靠科技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的能力;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加大農業龍頭項目建設;充分利用科技網絡優勢,加大農業投入,選擇重點村建立農業科技標誌性示範村。“十壹五”期間,積極支持和發展農技協會,建立科普示範基地,使全鎮60%的村實現“壹站(科普宣傳站)、壹員(科普管理員)”。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建立適合科技創新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科技進步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科技成果推廣,推進農業產業化,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認真貫徹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整合教育資源,優化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加強農村薄弱學校建設,使基礎教育均衡增長,全面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徹底消除中小學危房;全面實施“兩免壹補”,確保所有適齡兒童入學,嚴格控制學生輟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提升全民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