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語言稱為“門租”,意為曲調,是各種民間曲調的統稱。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壹下獨龍舞。歡迎閱讀!
新中國成立前,獨龍族沒有統壹的民族名稱,自稱“獨龍族”。在中國文學中,它們被稱為“伊伊”和“滋子”,它們分別被稱為“Xi派”和“屈羅”。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民族意願正式命名為獨龍族。
獨龍族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族。以前沒有文字,是用木雕和打結的繩子做筆記。
在歷史文獻中,對獨龍最早的記載是在元代。《元史·漓江路風俗篇》說:“漓江路有八種,即說“什麽”、“白”、“冬煩”、“刺探”、“吐痰”、“路”、“誤住”。‘撬’字是‘秋’的諧音。”邱”,即今獨龍族人。清道光《雲南通誌》引自185年《清杖圖》:“彜族居住在瀾滄江雪山之外,是鶴慶、麗江西部地區的外族。它的住所是由草或覆蓋著樹皮。那人穿著他的頭發和亞麻短褲倒了下去。女人的耳朵用銅環裝飾,衣服也是亞麻的。.....更有生活在山石中的人,披衣披葉,食毛飲血,就像古人壹樣。“由於獨龍江地理位置偏僻,道路十分險要,每年有六個多月的冰雪封航,所以在建國前獨龍江與外界完全隔絕。社會發展緩慢,很多村莊以血緣家長制為主。生產工具以木石器為主,處於刀耕火種、輪耕和隨耕遷徙的原始農業階段。捕魚、狩獵和采集在生產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生活在貧困中。建國前夕,有的家庭還住在窯洞裏,打磨石器。只是在1950,人民政府才把他們帶出山洞。
獨龍江流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非常有利於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長。原始森林裏生活著許多珍貴的珍禽異獸。
獨龍族的房屋多為幹欄木瓦屋。結構有“母家”(母系家族)和“父家”(父家)兩種。壹般外人只要看到屋裏有幾個火坑,就知道有幾個小家庭(現在多是個體小家庭)。把野生動物的骨頭、牙齒、角,鳥類的羽毛和爪子作為裝飾品掛在屋內和門墻外。獨龍族女性有紋身的習俗,十四歲就需要紋身。他們戴的頭帶、手鐲、耳環都是藤制的。
獨龍族信奉“萬物有靈”,祭祀活動很多。凡是遇到砍伐火山遺址、狩獵、集會、建房、剝嬰兒皮、舉行成人禮、旅遊、結婚、喪葬、判斷內部矛盾、與外族人打架、過年、治病等,都要祭祀。主持人大部分都是法師(叫Namsa)。祭祀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看祭祀的內容。如果妳為壹個生病的人驅除“邪疫”,先根據情況詢問F,查明病因後,就可以壹邊念咒語壹邊“跳鼓舞”,驅除附在病人身上的邪疫。巫師不離職,可以輕拿輕放。
獨龍族因為瘟疫,都是水葬或者火葬。那時,人們會把屍體扔進河裏,或者和房子壹起燒掉。有土葬的習俗,葬禮的前壹天晚上,宗族成員和鄰村的親友都會前來吊唁。下葬後,家人在墳前蓋了壹個小茅屋,裏面掛著死者生前使用的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品。晚上,墳墓旁邊的壁爐會持續壹整夜,守夜人會圍著壁爐唱挽歌,跳喪舞。
獨龍節沒有統壹的時間,壹般從秋收到春播,由各村確定。節日的名稱也不同。有的叫“卡蘿哇”,有的叫“嬌娃”,有的叫“羅哇”等等。最隆重的儀式是“飛牛祭天”,通常需要三到九天。節日的主要活動是祭祀神靈、祖先、辭舊迎新、跳牛。
獨龍族民間文學非常豐富,其中有很多舞蹈傳說:彭根崩講述“牛舞”的由來,鳥獸宴、昆蟲舞等故事都很美。
獨龍族廣為流傳的民歌《芒竹》包含勞動、生活、風俗等方面。芒種唱法有兩種,壹種叫“斯旺芒種”,意思是“古典歌曲”。另壹種叫做“木蘭芒竹”或“王樂芒竹”,意思是“流行歌曲”或“流行歌曲”。在屋裏,是村裏的“賢士”唱的。內容是歷史,民族起源,遷徙,戰爭以及所有發生過的重大事件,如史詩,以領唱合唱的形式。還有“搖籃曲”和兒歌。
獨龍舞,多為祭祀舞蹈,是“那姆薩”的群舞和獨舞。隊形只有兩種:橫排交叉和逆時針圓舞。牛舞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用於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的不同祭祀對象。不同的村落,不同的祭祀場合,有不同的稱謂。它的突出特點是,跳舞永遠離不開趕牛的活動。祭祀山神和獵神的騎牛舞蹈有兩種形式:壹種是以村人為主圍著祭壇跳舞;另壹種是全村人在村裏狂舞。然後在屋子裏圍著火塘跳舞,是為了祝賀男孩成年或者狩獵的勇氣。
“祭死者之舞”是壹種祭奠死者靈魂的舞蹈。壹個老人去世,家裏因為生活困苦,無力供奉祭品,只好等到經濟生活有所好轉。補祭時要進行祭祀死者的活動,整個補祭儀式始終貫穿於舞蹈之中。舞會的目的是把留在家裏的精靈送到“祖輩發展區”,舞會只能在死者家中舉行。
在病人的房間裏舉行了“跳躍與鼓勵”活動。舞蹈的目的是通過巫師的舞蹈來達到“拯救生命”的目的。巫師通過跳舞,先找出病人被哪些“邪靈”附身,然後用跳舞的各種動作恐嚇、驅趕糾纏在病人身上的邪靈。
“鍋巴舞”從藏區流傳到獨龍族村寨,可以隨時表演,不受時間、地點、人數、輩分等限制。除了固有的演唱形式,還可以即興創作。此外,舞蹈也可以在葬禮上表演。當壹個人去世並被埋葬時,人們應該在死者的墳墓旁守夜,圍著火堆跳舞,並通過歌詞緬懷死者生前的經歷,安撫死者的靈魂,安慰死者的家人。並用舞蹈來恐嚇想吃屍體的“魔鬼”。
獨龍舞的主要道具是刀和鑼。跳舞時,刀是道具,鑼是最重要的伴奏樂器。
獨龍族還有“織布舞”,傳授勞動和生產知識;狩獵前後跳的“狩獵舞”;壹種“祈福舞”,意為嬰兒出生後的“除垢”和“洗禮”;播種前,向神靈祈禱種子不會被害蟲破壞。扮成兇禽猛獸的“鬼舞”等。有些舞蹈,比如葬禮後給死者獻祭的舞蹈,現在已經瀕臨失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