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培訓機構專家介紹,德語專業培養的目的是使本專業的學生能夠學習到相應的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受過良好的聽、說、讀、寫、譯訓練,掌握壹定的科研方法,具有翻譯、研究、教學和管理的專業水平、良好素質和較強能力。目前德語專業的快速發展與中國與西歐德語國家尤其是德國的經貿和文化交流日益擴大的趨勢有關。幾十年來,德語專業規模從小到大,專業內的培養方向越來越清晰細化,為國家建設各條戰線輸送了數百名人才。這些人才主要分布在高校、科技、外事、外貿、旅遊、涉外企業等部門和領域;在不同時期,受國家政策、就業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這種分配情況也各有側重。
從近期的人才供求來看,德國人才需求量很大,比較好找工作,尤其是高層次人才供不應求。這種可喜的局面主要得益於中德兩國在經貿、文化、旅遊等方面加強了合作。從近幾年的就業情況來看,約有40%的畢業生在外資企業工作,其余則不均衡地分布在外事機關、科研機構、高校和壹些國內企業、新聞單位。多年來,不僅有許多德國企業瞄準中國市場並進入中國,也有大量優秀的國內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如青島海爾在德國的成功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
近年來,來中國旅遊的德國人越來越多,中國也有壹些人有興趣去德國和其他西歐國家旅遊。所以對了解德國和德國社會文化的導遊需求很大。中德之間頻繁的貿易往來為未來德國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文化交流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中國和德國都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兩國的文化交流和交流需要大量優秀的翻譯家和研究者。
由此可以說明,德國人才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仍會很搶手,就業選擇面廣,收入相對較高。當然,那些高學歷、高素質、有某壹特長的人才會更吃香,更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當然這些都是教育機構的壹些看法,但事實是什麽呢?今天,我們邀請了羅娟,壹位畢業於德國學校的學生。自從畢業以來,她已經在外面工作三年了。她說德語在中國有很小的應用。德語在世界上使用不廣泛。它的應用只集中在德語區: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就業率肯定比英語高。妳德語畢業後,目前國內市場上需要德語的企業非常少。德語專業的話,最好去上海、北京或者深圳找相關工作,因為能使用這種語言的企業基本都集中在這些地方。而且學德語本身就比英語復雜很多。那時候妳會覺得我學會了這個東西,花了那麽多時間。可惜我沒有。我想用,但是沒人要我用。最後要麽轉行,要麽去大城市。當然也可以在本地找,但是基本上壹年工作機會很少。
無論如何,在選擇專業時壹定要從長計議,這樣才能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