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希
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開發壹批教育效果突出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建設壹批示範帶動效果好的研學旅行基地,打造壹批有影響力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
在局主要領導的全力支持下,7月23日,我們五峰遊學隊壹行五人踏上了井岡山這片紅土地,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中小學遊學培訓班。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井岡山精神的發祥地,擁有2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井岡山,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其中,青少年教育基地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和革命傳統教育這條主線,充分挖掘井岡山豐富獨特的紅色資源,契合青少年認知特點和年輕幹部成長需求,引入儀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情境教學、實踐教學等理念,自主開發系列特色課程,打造基地核心競爭力,探索出壹條紅色基因教學的創新之路。
在為期五天的學習中,我們在基地體驗了儀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情境教學和實踐教學。
壹、紅色教育的研究歷程
1,開幕式燈火輝煌,烈士墓前祭英魂。
154學員盛裝參加培訓,以最飽滿的姿態向基地教官和同行展示教育工作者的風采。三千崔白偉忠魂,壓壹服,後來。開學典禮結束後,全體學生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館,祭奠革命英雄。
65,438+050多名學生來到茅坪村的八角樓,昏暗的燈光照亮了90年前的偉大革命道路。烈日下,學員們重走摘糧小道七裏山路。雖然衣服被汗水浸透了,但是咬緊牙關的革命精神已經深深紮根在我們的心中。
聽課獲取新知,革命者代代相傳。
學員們有幸聆聽了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鐘教授對井岡山精神的解讀,更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後代講述父親參加革命、把革命精神作為家庭傳統傳承下去的故事。通過講座,我們了解到,在物質極其豐富的今天,當我們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我們不能忘記革命先輩用鮮血鍛造的不平凡的革命歷史。那段輝煌、悲壯、光榮的歷史,需要我們壹起去尋找,壹起去銘記。
二、課程開發的有益啟示
井岡山革命教育基地課程開發的成功之處在於註重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註重解決研學旅行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比如,遊學如何與學校課程有機結合?遊學的活動課程如何設計?這次培訓和學習帶給我們以下思考:
1.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的開發應以教育為基礎。
要做到目標遠大、目標明確、活動生動、學習有效,避免出現“只遊不學”或“只學不遊”的現象,必須把教育原則放在首位,每門課程都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找到合適的研究課題和課程教育目標,深入推進研學旅行活動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有機融合。作為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學活動課程既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又要註重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
在井岡山之旅中,通過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祭奠革命先烈,聆聽感人的革命故事,讓學生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把理想信念化為對目標的執著追求。因此,在課程目標的制定上,研學旅行要與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思想品德課、歷史課、科學課統籌考慮,把活動中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核心素養目標作為實施課程標準的核心點。通過學生在學習和旅行過程中的經歷、身心、思想和意誌品質的發展,落實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務,幫助中小學生了解國情,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努力提高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開發遊學活動課程應註重實踐。
研學旅行是壹種將研究性學習與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研究是目的,旅行是手段。綜合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和學生的親身經歷來實現的。因此,在課程設計和實施中,應引導學生積極適應社會,充分促進知識與實踐、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的融合。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開展研學旅行,就是讓他們在不同於學校日常生活的環境中觀察、體驗、實踐思維。
作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的設計應特別關註學生的實踐學習,避免學生在學校被動接受單壹學科知識基礎上的學習活動。井岡山革命教育基地的課程設計、井岡山的士兵訓練、三灣的改編、紅軍草鞋的編撰、自制紅軍餐等都突出了研究的實用性。研學旅行課程要超越學校、課堂、課本的局限,在時間和空間上延伸到自然環境、學生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中,因地制宜,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中心,在實踐情境中認識和體驗客觀世界,在實踐學習中親近自然、了解社會、認識自我,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遊學活動課程的開發應加強整合。
研學旅行作為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應以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為突破口。研學旅行基地功能的拓展、研學旅行路線的設計和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應創造性地整合。
從課程資源整合來看,包括校內外教育資源整合、跨界整合、多學科整合和跨學科整合。比如,要統籌安排研學旅行基地和研學旅行路線的課程資源開發;要結合地域條件、學校條件、生活條件,從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大型公共設施、各類場館等方面挖掘整合可利用的課程內容。充分發揮綜合教育功能,實現與學校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銜接與融合,促進學校與社會基地、校內課程與校外實踐、校內教師與校外導師的銜接與互動,實現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的有效融合。
4.遊學的活動課程開發要保證安全。
因為遊學的班級多在路上,非常開放,所以安全原則是保證活動課程成功的重要原則。針對學生團體旅遊、集中住宿開展的研學旅行,需要對研學路線、課程設計、組織方案、實施過程、實施效果、安全保障等進行事前、事中、事後評估,確保活動中每個環節的安全。
五天的課程轉瞬即逝。井岡山,我們輕輕的來,輕輕的走,驀然回首,曾經的我們去了井岡山,我們過得很好。當我們走在拾糧小道上汗流浹背、氣喘籲籲的時候,當我們含淚站在革命英雄墓前的時候,當我們聽著革命後代講述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諄諄教誨的時候,我們明白了井岡山精神的真諦。希望我們以後做的遊學,也能給同學們帶來有用的、終生難忘的寶貴經歷。
偏激
隨著校園最後壹班旅遊大巴的順利抵達,李家湖小學為期壹周的“好課堂在路上”遊學系列活動圓滿落下帷幕。
本次遊學活動是李家湖小學舉辦的第壹次遊學活動。經過前期的精心準備,全校六個年級分批走出校園,親近自然,提升自我,圓滿成功。
遊學結束後,學生和家長都對遊學給予了高度評價。201班的母親徐鑫壘說:“我很榮幸作為家長代表參加這次遊學活動。遊學與其說是玩耍,不如說是壹種體驗。是學校為了培養小學生自立自強而準備的。在我看來,這門學科遠遠優於我們的八本教材。因為現在小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壹味的灌輸知識,而是要有真實的體驗。只有通過體驗,才能獲得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看到孩子們對外面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期待,這次學習也讓孩子們學到了很多知識,看到了孩子們壹路走來互相幫助團結進步。感謝學校提供了這麽好的機會,孩子能有這麽多學校,更要感謝老師們的默默無私奉獻。也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讓孩子走出去,有這樣的學習經歷。"
在全體教師大會上,左青龍主任評價此次遊學超出預期。全校1000多名師生在活動中沒有發生壹起安全事故,充分展示了李家湖小學在活動中執著、敬業、向上的精神,展現了李家湖小學的風采。Serious校長對此次遊學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對學校參與未來遊學活動的項目設計提出了壹些建議。
提索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暗花明,鳥兒載歌載舞。在這個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季節,何昌林學區於4月12日成功組織了三四年級約350名師生的遊學活動。活動地點為合肥濱湖新區濱湖草原、牛叫大圩、安徽省名人紀念館、渡江紀念館、濕地公園。活動的主題是“擁抱春天,探索自然”。
通過這次研學旅行,目的是讓學生接觸自然,親近自然,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的情懷。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增強團隊意識。
早上七點,三四年級的師生準時在學校操場集合。各班隊形整齊,服裝統壹,精神飽滿。在學區少先隊團輔導員袁仁闊就安全事宜作出指示後,師生們井然有序,精神抖擻地出發了。學生們上車後,興高采烈。壹些學生嘰嘰喳喳地說著話,而另壹些人則靜靜地欣賞著環湖路兩邊的風景。沒有壹個學生在車廂裏吃零食,亂扔垃圾。都是小環保衛士,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經過二十分鐘的車程,師生們首先到達了合肥濱湖新區岸邊的草原。四月的岸邊草原,從遠處看就像地上的壹片綠色地毯。各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組織自己的活動,有的班級圍成壹圈玩“扔手帕”的遊戲;有的班級在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其他班級在老師的組織下玩智力遊戲——“腦筋急轉彎”和“單詞接龍”...學生們互相合作,展示友誼,分享快樂。然後我去了牛叫大圩,那裏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每個班的老師都拿起相機和手機,拍下美麗的風景,留下壹張張笑顏的照片。每個班級都拍了壹張師生合影作為珍貴的紀念品,照片被定格的那壹刻會成為美好的回憶。師生們再次來到牛叫大圩園藝區,觀賞美麗的鮮花。這裏有很多種花。走在花海中,花香沁人心脾,令師生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隨後師生們驅車前往安徽名人堂和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名人堂”被認為是中國“名人”最多的名人博物館。參觀中,同學們聆聽了館內講解員的精彩講解,深刻體會到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勵誌報國的安徽人情懷。同學們不由自主地拿出小本子記錄自己喜歡的名人和事件,並表示以後要好好學習,為安徽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隨後師生們步行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回顧歷史,了解紅色文化。渡江戰役紀念館像壹個半島壹樣突出於巢湖,猶如壹艘乘風破浪的巨型戰艦。它是與遼沈、平金、淮海三大戰役紀念館同等規模的壹級紀念館。最後,老師和學生們來到了濕地公園。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是壹座森林濕地公園,有“安徽西溪”的美譽。湖濱濕地森林集城市森林、濕地森林、文化森林於壹體。學生們徜徉期間,仿佛置身於壹幅美麗的山水畫中。
不知不覺,壹天的活動結束了,同學們雖然有點累,但還是很開心。遊學為學生提供了親近自然和了解社會的機會,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和經驗,培養了他們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