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西漢董仲舒的新儒家在哪裏?如何繼承和發展先秦儒家思想?

西漢董仲舒的新儒家在哪裏?如何繼承和發展先秦儒家思想?

董仲舒對“薛軍”的精細、復雜、系統、理論體系,是以“天人合壹”、“陰陽五行”、“三統”(黑統、白統、紅統)循環學說為基礎,以“君權神授”、“三綱五常”為核心,說到底,它迎合了統治者維護和加強君主專制的需要。

雖然“新儒學”的稱謂與“東學”並不確切,也不是最初的儒學,但既然已經成為歷史事實,就很難糾正。所以這方面我覺得沒必要再寫什麽文章了,關鍵是要搞清楚它的本質:“理學”和“新學”都是新的,不僅和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有本質區別,和以荀子為代表的儒家也有很大區別。“新”的新穎之處在於,它完全喪失了先秦儒學的學術導向,進而遊說統治者去探疑求實,搖身壹變成為迎合統治者政治需要、絞盡腦汁編造理論的所謂“薛軍”。董仲舒不愧為“傑出的理論家”,但他的理論只為專制君王服務。中國的專制統治在他之後延續了兩千多年,得益於像董仲舒這樣的“傑出理論家”的不斷湧現。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源於他的神學儒學。董仲舒從“天意是教德而不罰”的觀點出發,非常重視道德教育,他把道德教育視為防奸防惡的堤壩。所謂道德教育,就是在全社會進行儒家倫理教育。儒家倫理的核心是五種人際關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處理“五倫”關系的道德信條應該是仁、義、禮、智、信,即“五常”。在“五德”中,董仲舒最重視君主、父子、夫妻三德。他在尊陽抑陰的“天意”基礎上,把它們之間的等級關系和主從關系絕對化。這就是所謂的“君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王道三公”發展到後世,也就是中國封建社會?quot“儒家經典”的倫理基礎與“三綱五常”壹起成為中國封建社會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

“三綱五常”被董仲舒論證為“天意”安排的永恒信條。他說“道之大,源於天,天不變,道不變”。這裏的“道”,他指的是“三綱五常”的道德信條。這些道德是作為“眾神之王”的“天堂”而為世人安排的,只要是“天意”,就永遠不會改變。董仲舒的思想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權、君權、神權、宗法、夫權、宗族的統治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