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同學在班裏是個快樂的學生,幽默有禮貌,但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毅力,做事總是三分鐘壹個。別人打籃球,他也買全套籃球器材,每天下課和同學在操場上打籃球,但兩天就不去了。
他還搶著報了同學報的針灸刮痧培訓班。過了兩天,他說學夠了,然後就不想再去了。我花錢買的針灸刮痧設備也放在床下積灰。
過了幾天,他看到別人彈吉他,覺得很帥,就買了壹把很高級的吉他。從那以後,同學A周末請了私教在Xi安音樂學院上課,周期間在網上買了視頻課程跟著學。我想,現在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愛好。沒想到他壹個月沒走,A就直接把吉他送人了。
根據A的這種情況,我把A的父母請到了學校,我們四個人進行了壹次面對面的談話。
a的父親首先為孩子決定了性別:“這個寶寶從小沒有性,無論學什麽都不會成功。”
A的媽媽也給了A壹個負面的評價:“我們對這個寶寶太失望了。我和他父母做點小生意,睡在風裏。我也為我的孩子感到難過。他從小到大,他想要什麽我就給他買什麽。不管他想要什麽,只要不違法,我和他爸爸壹直支持。”
"妳說的支持,是指和孩子壹起參與還是經濟支持?"我問。
“那壹定是經濟上的。我和他媽媽要打理這麽大的公司。我們哪來的時間?”他父親沒好氣地說。
“妳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麽嗎?他只是想和朋友在壹起,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麽孤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我們必須先成為兒童,才配做兒童的老師。”他曾經有過這樣的說法:“妳不應該輕視孩子的感受。妳因為捐了壹千萬的車王的慷慨,送了他壹塊糖;”他做了壹個飛不起來的風箏,因為齊柏林飛艇猶豫要不要做不成功;他不小心打碎了壹個泥娃娃,但令人傷心的是,壹個寡婦死了她唯壹的兒子。他沒有打他討厭的人,就像羅斯福沒有機會出兵打德國壹樣。他想讓妳抱他壹會兒,妳卻要抱別的孩子,就像愛人被抱走壹樣。"
在這裏,陶行知先生倡導的是,家長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讀懂孩子的心。
父母應該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
第壹,交流思想。加強與孩子的思想溝通,不僅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動機,還能讓孩子理解父母的難處,逐漸學會為父母擔憂,承擔起家庭責任。
第二,學會觀察。孩子的聲音、表情、動作都可以反映出他們的想法,甚至塗鴉、壹句無心的話都在表達,這是我們家長壹定不能忽視的。
第三,平等相處。我們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最好是有壹個積極的目的,說話的時候要心平氣和,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對話目的,以愉快輕松的對話環境達到交流效果。如果父母處處以長輩的身份教育孩子,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和孩子的關系會越走越遠,導致教育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