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診斷檢查?-& gt;CT定位->;器官(目標區域)圈定->;計劃設計(和計劃評估)-& gt;計劃驗證和確認-& gt;治療(多次)-& gt;放電->;跟進。
其中,幾個關鍵步驟是:
1,診斷檢查
檢查主要是確認腫瘤,大部分腫瘤早期沒有特殊的癥狀和體征,尤其是內臟的惡性腫瘤,早期診斷非常困難。隨著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腫瘤免疫學和腫瘤系列化研究的快速發展,腫瘤的實驗室診斷取得了很大進展,特別是雜交瘤技術研究的成功和單克隆抗體工程的興起,為腫瘤的早期診斷和療效判斷提供了更多的參考指標。常規實驗室檢查雖然不能診斷腫瘤,但對鑒別診斷和確定腫瘤治療方案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方法包括:(1)血、尿、糞常規檢查;(2)痰檢;(3)胸腹水檢查;(4)胃和十二指腸液檢查;(5)生化檢查;(6)通過化學或免疫學方法檢查腫瘤標記物。
這些常規方法我在這裏不做深入解釋。需要提到的是,所有的影像學檢查都是在這個階段進行的,比如CT/MRI/PET-CT。
(1)壹般X線檢查:胸部X線透視和攝片簡單易行,容易發現肺部腫塊,是肺癌診斷不可缺少的基礎檢查。骨骼、鼻咽和副鼻竇的腫瘤診斷也需要x線檢查。消化道腫瘤需要胃腸鋇劑造影。尿路造影和膽道造影有助於尿路腫瘤和膽道腫瘤的診斷。乳腺腫瘤的早期診斷也離不開X線檢查。另外,各部位的血管造影也要做X線檢查。
(2)B超檢查:能顯示人體軟組織的形態和活動狀態,無損傷、無痛、廉價、易操作。是腫瘤篩查的首選,尤其是肝、胰、膽、甲狀腺、泌尿生殖系統腫瘤。
(3)放射性核素檢查:臨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P-32、I-131、Au-198、In-113、Tc-99、Ga-67等。,如Au-65438。用Ga-67診斷肺癌時,病竈處可見壹個集中的放射性“熱點”。但放射性核素檢查並不是腫瘤唯壹的特異性診斷,因為肝囊腫、肝膿腫也可出現占位性病變,肺部炎癥也可出現放射性濃度的“熱點”。所以需要配合其他臨床檢查,綜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目前常用Tc-99進行全身骨顯像檢查,可早期發現骨轉移和原發骨腫瘤。
(4)CT:解剖圖像的空間分辨率和對比分辨率較高,橫斷面切片可以避免圖像重疊,可以在早期發現小腫瘤,尤其是腹部實質器官的解剖結構,如胰腺癌,臨床診斷難度很大。有了CT,診斷率可以大大提高。
(5)MRI:與CT相比,具有更高的組織分辨率,可以像放射性核素檢查壹樣監測機體的生化代謝過程,無需造影劑即可觀察血管的速度和方向,甚至血流。MRI對中樞神經系統、頭頸部、脊柱、四肢、骨關節和盆腔的腫瘤診斷更有效。對肝臟等腹部占位性病變的定性診斷,以及良惡性腫瘤的鑒別,優於CT和b超。MRI對肺門腫塊與血管或淋巴結的鑒別效果最好,對肺癌侵犯縱隔、大血管和胸壁的診斷有價值。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可以三維顯示顱內血管和肺撲動系統。
(6)PET:是目前核醫學最高水平的影像技術。臨床檢查主要用於腫瘤、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領域。由於腫瘤組織中F-FDG(氟脫氧葡萄糖)的攝入量較大,PET可以早期準確地診斷腫瘤,並可以準確地進行分期,診斷準確率高於現有的其他技術。壹般PET和CT做在壹起,叫PET-CT。輸出圖像是PET和CT的融合圖像。
2.配置
(1)掃描設置。這是獲得精確放射治療結果的第壹步。在平面CT床上,根據放射治療中所需的體位對患者進行擺位,並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位進行體位固定。當需要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和高精度放射治療時,需要高重復性地固定位置。目前常用的體位固定器按精度排序:頭部有創頭架、無創頭架、面網、真空枕等。,而車身則由固定板、固定網、真空墊和車身框架等組成。
(2)畫出位線標記。姿勢固定完成後,通過
CT兩側的激光十字線在靠近體側中線的皮膚上標記水平線,天花板上的激光十字線在體中部的皮膚上標記垂直線。體位標記線應盡可能靠近腫瘤區域。體位標記線是為了在CT定位掃描和放射治療時使患者的體位保持壹致,是提高放射治療定位和重復定位準確性的重要標誌。用固定板、真空枕或固定網固定體位時,激光定位十字線應暴露在皮膚相應部位,激光定位十字線必須畫在皮膚上,不能畫在體位固定器表面。
(3)CT掃描。根據治療方案的要求,相應部位要進行CT掃描,最好使用增強掃描。掃描範圍應大於常規CT。尤其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中,靶區的上下兩端需要更大。壹般掃描層面需要40層以上,腫瘤區域厚度最好在2 ~ 5 mm(視腫瘤大小和定位精度而定)。為了獲得更大的掃描範圍而不需要過多的層數,可以采用混合掃描技術,即病變區域厚度為2~5mm,外側區域逐漸過渡到5 ~ 10 mm,掃描後所有CT圖像通過CT網絡直接傳輸到治療計劃的工作站。
3、目標區域草圖
使用所有CT平面自動勾畫體表輪廓並建立三維體表輪廓。然後逐層勾畫出靶區周圍劑量限制器官的輪廓。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中,要求勾畫出腫瘤周圍的重要器官和可能參與放射的重要器官。靶區輪廓是實現精確放射治療的關鍵。因此,不僅需要高質量的圖像顯示,還需要高水平的腫瘤診療醫生配合,根據腫瘤的大小和形態,在相應的CT層面上勾畫出靶區的輪廓。當腫瘤輪廓不清時,應在增強掃描圖像或CT/MRI融合圖像上勾畫出來。目標區域的描繪可以在TPS或第三方描繪軟件上完成。
4.規劃和設計
腫瘤學家和物理學家根據腫瘤與周圍重要器官在三維空間中的關系,設計合理的照射野。調整BEV顯示窗口中的區域大小。在設計三維多野平面圖時,盡量采用非* *面多野照射。設計照射野的原則是使輻射劑量高度集中在靶區,並將其周圍正常和重要器官的受照量控制在劑量限度內。
目前最常見的TPS(治療計劃系統)廠商有飛利浦的Pinnacle,瓦裏安的Eclipse,醫科大學的Monaco。這幾年國內也有幾家公司在做TPS,而且做的相當不錯。
5.計劃評估
物理學家使用TPS計劃系統根據臨床醫生的要求設計輻射場和分布場。設計完成後,他們與臨床醫生反復討論評估,利用DVH曲線、劑量曲線等工具評估計劃優劣,最終確定最優放療方案。評估優化的目標是保證腫瘤獲得足夠的放療劑量,同時盡可能控制重要器官組織的照射劑量不超過其耐受劑量,以保護重要器官組織的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制定計劃後,對TPS系統進行總體計劃評估;當然也可以在第三方系統中進行,如下圖,是深圳壹諾推出的高級計劃評估系統APE。
6.放射治療計劃的驗證
放療計劃實施前,應進行放療中心的位置驗證、野驗證和劑量驗證。放療中心位置的驗證是根據計劃系統給出的腫瘤中心位置找出相應的體表標記,作為放療設置的依據。射野驗證是指在確定放射治療的中心位置後,用模擬機拍攝X線或用電子射野驗證系統在線性加速器下拍攝驗證片,檢查中心位置、各照射野的形狀、入射角和射野大小是否正確,以盡量減少誤差。劑量驗證是物理學家通過人體體模驗證體內接受的輻射劑量與計劃系統設計的輻射劑量是否壹致。
7、進行治療
說到放療,我們只需要把治療計劃發送到治療機,按照設計好的計劃進行治療。這個步驟需要治療技師的參與。至於規劃系統,壹般是壹類治療機有自己的TPS(規劃系統),從安全角度考慮,壹般不敢讓治療機連接其他廠商的TPS系統。
另外,壹般治療是分階段進行的,比如每周5次,共***30次;有些還是有治療間隔的,比如壹周三次,隔天壹次等等。
8.出院後隨訪
隨訪是指醫院或醫療保健機構通過交流或其他方式,定期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指導其康復的壹種觀察方法。隨訪往往在患者出院後不久開始,壹般為3個月至1年壹次,視疾病階段和不同疾病的治療方法而定。在近期的隨訪中,醫生主要是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壹些反應,根據隨訪和復查結果調整用藥;長期隨訪可以獲得某壹治療方案的遠期療效、遠期並發癥和生存期,有利於篩選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建立資料檔案,掌握某壹疾病的發展規律,有利於醫學科學的發展。
每個醫院的隨訪流程略有不同,但大體是壹樣的。下圖是廣州某醫院的隨訪工作流程:
如有不對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