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成戴助聽器的習慣。聾兒除了每天睡覺,還要盡可能的佩戴助聽器,養成自覺佩戴助聽器的習慣,否則語言訓練就失去了前提和意義。
2.應該有語言訓練計劃。康復訓練孩子每天都要設定時間和內容。他們不應該壹天兩天不訓練。他們要做好長期和短期的安排,持之以恒。他們要考慮壹年半的大致計劃,每周有哪些具體內容,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壹步壹個腳印,日積月累,壹定會得到很好的語言訓練效果。
3.語言訓練的內容要有趣,盡量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和事物。要了解聾兒的特點和愛好,關註他們關心什麽,在做什麽,觀察他們對那些東西是感興趣還是厭惡。只有孩子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和事物吸引,才能增強學習語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讓語言教學適應孩子的興趣是壹個教學原則。
4.應該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聾兒更重要的是通過直觀教學實現理性知識的飛躍,直觀教學可以發揮聾兒大腦和聽覺、視覺、嗅覺、味覺等各種感覺器官的作用,使他們很容易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聾兒說話靠的是技巧而不是本能。正常人的發音完全靠聽覺來協調口腔動作,而聾兒的發音完全靠發音器官的運動感。因此,家長在教授語音和語言時,首先要掌握正確的發音部位或各個音位的位置,從而教會孩子發出正確的聲音。
5.循序漸進。聾音準很復雜,不可能壹蹴而就。我們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聾啞人發音首先要求量求質。不管是什麽聲音,只要它發出了聲音,我們就應該首先給予表揚和鼓勵,然後不斷糾正和改進。語言訓練是從簡單到復雜,從短句到長句逐步完成的。家長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事倍功半。
6、溫故而知新,重復教學。聾兒和正常孩子不壹樣。他們有記得慢,忘得快的特點。在教學中,他們必須復習舊的和學習新的東西,重復它們,考慮使用新的活動和練習舊的語言。或者在舊的活動中使用新的語言。家長要有計劃、反復地復習所學內容,加強刺激,強化記憶,鞏固訓練成果。
7.因材施教。聾人有相似之處,但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比如聾人的聽力殘留不同,年齡性別不同,愛好性格不同。所以教學方法要從耳聾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耳聾者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如果我們對每壹個聾兒都壹視同仁,肯定沒有什麽好的效果。
8.形式多樣。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孩子天真活潑,聾兒剛接觸社會就有新鮮感。教學形式多樣化,滿足社會和聾兒的需求。固定時間上課是壹種形式,普遍比較關註聾兒的特點,采取遊戲的形式。還有去公園散步,交談,簡單的家務等等。,克服僵化的教學,努力吸引孩子參與,不自覺地進行語言訓練,效果會不錯。
9.說和理解相結合。四歲以上的聾兒可以促進識字,識字和說話可以相輔相成。心理學家認為,聾兒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年齡是4-5歲。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印象和意識發展迅速,機械記憶特別強。識字的內容可以從接觸多、筆畫簡單、語言讀起來容易的聾兒開始。方法可以是通過看圖讀單詞,看事物的本質,看動作,看遊戲。壹開始不要貪心,壹天學壹個單詞。同時註意反復復習鞏固,循序漸進地掌握。
10,示範教育。在語言訓練中,父母應該做壹個示範,讓孩子效仿。讓孩子充分傾聽,從聽覺中反應,辨別聲音。在訓練孩子“跑、跳、走、站”的時候,不是讓孩子說話,而是讓家長說清楚,讓孩子看,看家長的臉,聽聲音,示範,家長做示範,做動作。等孩子明白了,就會慢慢的跟著學,跟著做。演示時,家長說話要自然,語速要慢,說話要流利,語調要清晰,面部和聲音要有感情。
教學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好的教學方法是在和孩子接觸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出來的。上面說的十個方面,造成了壹些教學原則和基本方法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家長可以舉壹反三。相信家長們會在訓練的實踐中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