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侯寶元簡介

侯寶元簡介

侯寶元(1914-1999),廣西費縣人,俗奢之人,道名“寶元”。他屬於廣州知寶臺的“寶”派,同行都尊稱他為“公爵”。香港道教界和香港青松觀的重要人物,1950年至1990年是香港道教法器的重要傳承人之壹。

目錄1生平2影響與貢獻2.1主持儀式事務2.2介紹佛經2.3培訓佛經2.4塑造香港道教儀式特色2.5促進道教學術發展2.6組織香港道教界2.7服務社會2.8海外弘道3紀念4期。侯寶元的壹生13年6月1914日(農歷八月二十四)出生於廣西桂縣城北鎮壹個小康家庭。8歲入當地崔才小學,13歲入縣城中學。14歲時,因為父親去世,他不得不輟學做生意養活母親,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讀書。他在事業上仍然孜孜不倦,特別喜歡讀道教書籍。後來他和張鳳珍結婚,生了壹個女兒。

據後人回憶,侯寶元年輕時愛讀道教書籍,經商時曾在其店鋪樓上設“呂祖壇”供奉呂祖大師,可見其早已皈依道教。到30歲時,他已前往廣州,在那裏他進入了在廣州恩寧路鳳慶頭10號中國道教至寶臺慈善協會,並在葉()手下學習。

皈依道教後,侯寶元積極參與芝寶臺在當地組織的慈善活動,如規劃芝寶臺開辦的托兒所、學校等,甚至在1948重建芝寶臺舊址時也承擔了募捐工作。據侯寶元生前回憶,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舉家遷往玉林縣經商,戰後回到家鄉,後經常往返於兩廣之間。直到1950年初,侯因為出差定居香港。

來港後,恰逢何承接呂祖盛“南有壇,後有普渡”之說。侯加入進來,和陸之臻、葉(、)、陸寶靜()、易寶雲(澤豐)、陳太靜(德明)等人壹起,樹立了港松仙的概念。侯全力以赴,積極參與此事,最後把會址定在街67號四樓。1952,耿與陸誌珍、葉、陸寶靜合作,向* * *申請青松關社團法人登記,獲得批準。

侯入青松館後,住在館內,掌管經學和法事,負責組織大小道場儀式。1956經學禮部成立後,侯出任青松館經學禮部主任,盡心竭力地觀察內科和禮部的事務。

1952因祭壇服務擴大,場地太窄無法使用,故遷至九龍彌敦道200號五樓。然而,搬遷後的新址仍然不方便舉行大型佛教儀式或神聖的生日。為了進壹步拓展道教服務,1960年初春,精通風水的侯寶元親自勘察了新界青山麒麟圍的壹處地方,發現該處是壹片廣闊的園林,氣息濃郁,被祖上賜為“香絕之地”,他認為可以作為永久道場,於是在青山麒麟圍選擇了壹處約7萬平方的園林擴建青松館。經過艱苦的努力和艱難的籌款,青松關的修建終於在1960年代後期完成,1971年,侯寶元在發展青山概念的同時,推動了九龍概念場地的擴建,購買了大南街的建築,並將6層高的新址作為道場。

20世紀60年代,香港道堂面臨著科學儀器和學員短缺的問題,不足以應對日益增多的道場儀式。有鑒於此,侯寶元開始辦班當學徒,每周安排兩次讀經,並在青松館修行。1991香港道院成立時,侯任校長,與弟子麥炳基壹起開辦了誦經班,進壹步培養學誦經的人才。

侯壹生致力於解釋道教,生於199912 17(農歷九月初十),享年85歲。

影響與貢獻:侯寶元自20世紀60年代起負責《青松觀經》的法會儀式,主持過多次法會儀式,如1952呂祖師誕辰創立的法會、中原法會等。再比如,自1953起,每個月北鬥生日,我們都要祈福信義、念經,並規定弟子每天都要念誦早晚課。侯寶元也曾帶領靜生參加其他道觀及慈善團體舉辦的法會,如1953元朗博愛醫院賑災法會華、1957彭應賢閣賑災法會及法會、1958東華三院萬善園勝利法會、1960黃大仙色色園萬善園法會等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道教全真法大會於6月6日至24日在粉嶺舉行,1986+065438+10月65438。侯寶元不僅是大會主席,還負責安排各個小組的工作。另壹個重要的大型儀式是祈禱世界和平、護國濟民的羅田大義,於1993年9月17-26日在北京白雲寺開幕。侯寶元任委員會主席,親自率領105人從幹昆路到北京建驛。

侯寶元對香港道教儀式的發展貢獻良多,其中壹項就是將從中國及其他地方道觀收集的佛經引入香港。侯寶元曾感嘆,潛水多年,經常遇到經書散落的情況。因此,早在1950年代,他就開始在香港和廣東尋找科學儀器的經典,盡力保存上壹代的傳統。當時,他從壹些古董商那裏得知有壹些經典從中國內地流入香港,並煞費苦心地在香港尋找和整理這些經典。

侯寶元根據《玉帝有罪西府寶懺悔錄及我行藏經再版後記》,於1957在香港書店發現藏於名山窯洞、廣州三元宮、羅浮山徐沖寺的經書舊本數十本,其中有《玉帝有罪西府寶懺悔錄》、《玉帝行藏經》、《三元宮同治版先天迎經》。除了這些經書,侯寶元還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50年代在彭穎仙堂發現了三元宮留下的法器和經書,並傳授給彭穎仙堂弟子十余人,包括周道之、石鐘山、麥炳基等。

侯寶元在1970年代重新出版了收集的科學書籍。據他自己的說法,他重新出版科學書籍是因為當時香港道堂對科學儀器和科學書籍的需求增加,為了滿足寺內外道教弟子的需要,他重新出版了大量的本科書籍。比如關於重印玄門潮科,侯寶元在重印潮科的序言中說,是為了讓學生遵守紀律,有依據。如1976年,應香港道教協會邀請,清松館舉辦下元萬聖元會,侯寶元在雜誌上說,“法壇必修法紀法器典範,方便學生遵紀修修,又愛編輯出版。”從這些話中,不難看出侯寶元對《懺悔錄》的重視。

侯寶元還盡力幫助其他道觀發展經典,並贈送給有需要的道觀,使青松觀出版的壹些儒家經典成為香港道觀的常用版本。以香港道堂流傳的早晚經為例。其原版為清松館1969年再版的《太上玄門經》。

侯寶元也非常重視對後輩的培養。65438-0966年,侯寶元受青松館董事會委托,負責培訓經學生。他除了親自講解唱法、白話文、咒語等經典的實用方法外,還把經典做成磁帶,讓弟子們在壇外復習。

1991年,香港道教學院成立,侯寶元任校長,麥炳基為弟子,進壹步培養學過經書的人才。即使到了晚年,他也不忘鼓勵弟子去北京,向時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的閔芝庭請教法會的技巧和方法,以補充香港道教會法會的不足。

侯寶元對經學人才培養的另壹大貢獻是對經學生(即女經學生)的使用,可以說是繼承了廣州知寶臺的傳統,因為知寶臺的七位創始人之壹潘誌明就是經學生。自從香港的教會開始提供宗教服務後,信徒對科學儀器的需求與日俱增,導致科學儀器所需的學生短缺。當時香港1950到1960的社會還是以男性外出打工為主。然而,如果僅僅將主幹道作為學術工具進行培訓,就很難解決有經驗學生短缺的問題。有鑒於此,侯寶元花了很多時間在觀念上遊說老女有經驗的學生。後來很多道觀也模仿青松觀的做法,讓坤道走上神壇,讓大量女性投身於佛經工作,緩解了香港佛經短缺的局面。

塑造香港道堂科學樂器的特色,香港道堂目前使用的唱法其實是經過壹段時間的摸索才成型的,侯寶元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據侯寶元的兩位弟子周、介紹,侯寶元在門下享有“玉喉”和“呢喃之王”的美稱,不僅因為他的嗓音優美,還因為他每次開腔說話總是清晰圓潤,語氣非常穩定。這可能是因為侯寶元經常看粵劇。他觀察壹批粵劇老歌手,取長補短,將粵劇的音色融入到道堂唱腔中,從而形成了今天具有香港特色的道堂唱腔。

推動道教學術發展侯寶元不僅在紅島上到處建壇,還希望將道教文化帶入學術界。1984 10 12年6月,他作為宋慶寺的主管,帶領所有的人到臺灣省,並與臺北支南宮結為姐妹。這次鍛煉讓侯寶元萌生了幫助臺灣省道教界建立道教學院的想法。在高忠信和張敞的協助下,侯寶元花重金推動道教學院項目,終於在1990在芝南宮成立了臺灣省中華道教學院。

中國道教學院成立後,侯寶元在麥炳基教授、羅、張、教授的協助下,於1991成立了香港道教學院。侯當即對世界各國學者研究道教文化給予了大力支持,包括支持教授主編《道教文化研究》,並邀請了壹大批中、港、臺學者來港講學傳教,聘請了多位國際知名教授擔任道教研究所顧問。65438年至0995年,為表示對中國道教學院的支持,侯寶元在中國道教學院設立獎學金,獎勵勤奮的學生,培養高素質的道教人才。

侯寶元在擔任香港道教學院院長的9年間,先後主辦了3次大型道教文化學術研討會,與香港中文大學合辦了道教與民間宗教學術研討會,並在1996大會上宣布成立國際道教聯合會。

除了以上,侯寶元對道教書籍雜誌的出版也很熱心。早年支持李叔桓主編的《道教大辭典》,協助中國道教協會出版《道教神仙圖冊》,領導香港道教學院出版各種叢書和《弘道》雜誌。晚年,他更大力贊助張繼禹主編的《中國道教文集》。

組織香港道教界侯寶元多年來致力於團結道教同仁。自六十年代起,他與趙聯手成立香港道教聯合會。後又與、羅合作,在1975購買了場地,作為聯合香港各道觀,發展道教文化的場所。侯寶元壹直擔任協會副主席、副會長。

服務社會侯寶元繼承了智寶泰“最好就是最好”的傳統。自1950年代初青松館成立以來,侯寶元壹直在柴灣、何文田、調經嶺等地參與救災、發放禦寒衣物、施藥等工作。在公元1960年,侯寶元在關建立了壹所養老院。在1965-1970年代初期,屯門寺設立了“夜眼之家”。此後,在大南街和屯門寺設立了西醫捐贈診所、氣功療法診所和牙科診所。1980年代,在宋慶厚寶園開設了壹家老年護理院,並增加了壹個老年服務中心。在65438年至90年代中期期間,侯寶元還經營了壹家針灸診所和壹家牙科診所,甚至向明愛醫療中心捐款購買醫療設備。

在教育上,侯寶元提倡“德育”,於是青松觀在九龍楓樹街1957開辦了壹所完全免費的宋慶學校。後來,* * *開始提供免費教育,青松關從義務學校轉到補助學校。1985在屯門友愛村、湖景村設立道教宋慶幼兒園、宋慶湖景幼兒園,在九龍觀塘秀茂坪設立香港道教聯合會宋慶中學,在屯門也設立宋慶小學。1990年代,宋慶崔靜幼兒園和宋慶興東幼兒園相繼在港島建立,宋慶後寶源中學和宋慶後寶源小學在屯門和東湧新市鎮建立。

海外弘道當香港的青松館概念發展到壹定規模後,侯寶元開始在海外推廣自己的弘道事業。侯寶元遵循其祖先“將神秘之風傳遍世界”的神聖話語,自公元1970年以來,協助中國大陸、臺灣、日本等地道教團體的復興和發展,還在美國三藩市、加拿大悉尼、布裏斯班和新加坡建造了青松館,將青松館的科技傳統傳播到海外。

在國內,自1980年代以來,侯寶元多次遊覽祖國名山古剎,祭拜全真三宗祠。公元1990年,侯寶元推動青松觀斥巨資重修廣東羅浮山黃龍古觀。黃龍觀開放後,侯寶元親自傳經組建經文班教授儒家經典,並於1998促成了黃龍觀華南道教學院的成立。至於內地其他寺廟,除了通過中國道教協會捐款外,還幫助內地較貧困的寺廟修繕寺廟,前後捐款500萬元人民幣,惠及200多座寺廟。即使到了晚年,侯寶元仍然為了祖國寺廟的修復而頻繁往返於中港兩地。

紀念宋慶後寶源老年服務中心(1997)、宋慶後寶源小學(1997)、宋慶後寶源中學(2000)及相關物品到寶臺青松關羅浮山黃龍古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