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概況
臨西縣位於華北平原和河北省東南部,東、東南隔渭運河與山東省臨清市相望,西南與館陶縣相鄰,西接邱縣、魏縣,北接魏縣、清河縣。西望太行山,東臨岱嶽,地處陸機平原腹地,轄5鎮4鄉,299個行政村,人口35.6萬,面積542平方公裏。
林西位於河北平原南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屬於東部季風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大陸性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年平均降雨量841.4 mm,年無霜期193天。水資源充足,引黃濟津通道穿縣東部,水利設施齊全,排灌設施完備,對農業生產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全縣耕地59萬畝,推廣優質小麥30多萬畝,總產量654.38+0.2億斤。玉米25萬畝,總產量654.38+0.25億斤。棉花22萬畝,總產量18萬公斤。2009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林西板塊西高東低,平均海拔33米。西部最高,海拔36米;東部最低,海拔27米。林西縣是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四省的交通咽喉,交通便利。京九鐵路穿境而過,境內有客貨運站。京廣鐵路、京滬鐵路、京深高速、京福高速、杏林高速、106國道、105國道、翰林、杏林兩條省道貫穿全縣。臨西縣位於臨西鎮,北距北京344公裏,西北距省會石家莊158公裏,西距邢臺90公裏,東距山東臨清18公裏。交通方便,來往順暢。
臨西縣壹直屬於山東省臨清縣。65438年至0964年,經國務院批準,對山東臨清西部邊境進行了分析,權力劃歸臨西工委,隸屬河北省管轄。1965年3月27日正式建縣,因居臨清之西,故名臨西縣。林西是元代科學家、世界軸承鼻祖郭守敬的出生地,也是全國著名勞動模範呂玉蘭的故鄉。
昨天帶著血與火的洗禮來到西方。
林西歷史悠久。千百年來,淳樸聰明的林西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和平年代建設家園。在戰爭年代,他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反抗封建統治階級和外敵入侵的英雄歌曲。
林西是壹個黨的活動較早的縣。1926林西有了第壹個* * *黨員張幹民。1926 10,張幹民在臨清成立了第壹家分公司,在林西縣下堡廟農村。
1939,中央林西工委成立。臨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采取遊擊戰、地道戰等各種靈活的戰略戰術,與敵人進行了浴血奮戰,給敵人以沈重打擊,使之滅亡。1940年,林西人民在129師靳東縱隊的領導下,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和“尋石戰役”,從侵略者和頑固派手中奪回了大片土地。1941年4、5月間,在冀南軍區領導下,冀南第四軍分區司令員楊洪明、政治部主任孫益民發起了林西戰役。經過18天的激戰,殲滅偽軍2000余人,林西地區局勢為之壹新。1942年4月29日,瘋狂的日軍在冀南發動了“四二九掃蕩”,在林西展開了“鐵壁包圍”。在反掃蕩中,楊洪明、孫益民和數百名抗日戰士犧牲在林西姚安鎮。為了紀念這兩位民族英雄,林西的壹個部和附近幾個縣的壹個部改名為弘毅縣。正是因為這些抗日人民的無私戰鬥和犧牲,抗日戰爭才最終取得了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林西成為支援南方各路軍隊的重要補給地。林西人民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通過派兵、提供糧食和幹部,同敵人進行了艱苦的鬥爭,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頁。經過血與火的洗禮,老林西地區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革命幹部,他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