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此段落的歷史概述
1925九月1,閩南佛學院成立。第壹任會長是慧泉法師,副會長是常星法師。1927年,太虛法師被聘為南普陀寺方丈、閩南佛學院第二任院長。1928 10,閩南佛學院創辦刊物《現代僧伽》。1929年,閩南佛學院和武昌佛學院同時被指定為中國最高佛學院。1930年,太虛大師在學院設立研究部。1932年,現代僧伽改名為現代佛教。1933年,長興法師繼任南普陀寺方丈,兼任閩南佛學院院長。1934年,弘毅大師在1936年建立佛教鄭陽醫院,南普陀寺方丈和閩南佛學院院長由興元大師接任。抗日戰爭時期,佛學院僅在1940和1943招收了33名僧人和25名僧人。日本投降後,佛學院關閉。1984年獲準重開閩南佛學院。1986年春,閩南佛學院正式復課,設男、女兩個系。男院部設在南普陀寺本部,女院部設在萬石聯寺。65438-0989,《閩南佛學院學報》出版。
首頁> 3+1僧伽教育項目>:寺院場所
1.演變和概況
普壽寺位於山西省五臺山市臺懷鎮東莊村南端,是臺懷鎮東北地區的中心。它坐落在五座山峰的懷抱中,北面靠著北平臺的頂端,南面靠近大白塔。從菩薩頂上往下看,像壹朵蓮花,有佛教道場的神韻。天氣好的時候,登上鐘鼓二樓,遠眺山川,盡收眼底。場面很壯觀。
五臺山道場鼎盛時期,曾是大化巖寺的壹部分。後來大化巖寺改名為大仙通寺,道場逐漸衰落,大仙通寺又分出幾個小寺,包括普壽寺。“文革”期間,寺廟被公社醫院占為己有,寺廟裏的佛像被徹底毀壞。當代著名的五臺山大師尼通願老法師,生前曾多次申請恢復重建普壽寺,創辦五臺山名人佛學院,但均未成功。1991年,老法師去世後,他的弟子睿法師、法師等繼承前輩遺願,在原寺的廢墟上白手起家,以建寺與辦學並重的原則,下大力氣經營。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建設,普壽寺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集修行道場和佛教教育為壹體的傑出佛學院。
普壽寺整體建築格局分為東屋和西屋,總占地48畝,約32000平方米。西院又稱內院,是普壽寺擴建前的舊址。寺廟體系自成體系,本身就是壹個小寺廟。東院是普壽寺的主體建築。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
五臺山普壽寺光明會成立於1992。1998,經中國佛教協會批準,學院隸屬於中國佛學院,更名為“中國佛學院五臺山發光體佛學院”。學院占地面積7600平方米,教學、科研、生活設施建築面積10000多平方米。有教室、圖書館、閱覽室、藏文教室、如意療(可提供中西醫療服務)、縫紉室、供應室、錄音室、微機室、觀景廳、和尚宿舍等,可容納數百名僧尼學習生活。
二普壽寺
三明佛學院
1.研究目的和計劃
我院繼承了尚同大師和夏勇大師壹生倡導的求學宗旨:以華嚴為宗,恪守戒律,回歸凈土。根據這壹目的,三個主要的學習項目是:
學尊嚴,不辱和尚,改邪歸正,早證菩提。
讀了大覺經,發願把佛門的事都做了。
學會成功,學會利己,學會利他,學會自足,學會自足。
2.教育政策和宗旨
佛學院的教育方針是:傳播佛法,培養愛國僧人,嚴守道教戒律,發展佛教文化,學行合壹,叢林生存。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佛學並重、服務社會的僧人。佛學院不僅教授佛教文化知識,更註重佛教群體中尼日利亞人的學習和培養。通過學訓並重的教育模式,培養具有基本僧禮、僧式的僧人和作為住持的僧人。
3.教育體系
以“學訓壹體,僧生於叢林”為指導思想,通過傳承漢叢林教義,吸收現代教育體系精華,將傳統叢林教育與現代書院教育融為壹體,形成了以叢林為主體,叢林與書院並行,寺院統壹管理,住持與書院各有分工合作的現代佛教教育體系。作為現代佛學院,僧人按照培養計劃學習各種課程;同時,作為十方叢林,大眾必須遵守戒律,如晨鐘暮鼓,早晚課,堂上誦經,半月說戒,安身自樂.....,僧團住在六處,學僧安心學道做道,學道與道相得益彰。
4.組織結構和管理系統
我院實行教務處、教務處相結合,在院長、監事、寺委會、顧問團領導下,各司其職的管理體制。
該寺由後勤、客堂、建築、財務、法律、禮部、教規、感恩園八個管理部門組成。學院下設五個教學部:禁欲部、法學研究部、華嚴部、凈土部、廣學部。每個部門有2-3名負責人分別負責寺務、常住、院務、教學、實習等工作。寺內各執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各司其職,密切配合。
該寺自成立以來,以《群眾生活條例》為依據,制定了壹系列規章制度,包括《學生條例》、《少數民族條例》、《正殿、觀音堂、講堂條例》、《客堂、大寮、如意寮、公私倉條例》。除了戒律,僧侶還必須自覺遵守其他的法度。群眾在僧侶群體中過著有組織、有紀律、有道德、廉潔、和諧的生活,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管理體系。
5.教育項目、教育體系和教學內容
我院的教育項目主要有:少數民族班、預科班、住房培訓班、專業班、業余班、普通班、中級班、高級班、研究班。所有來寺學習的尼日利亞人,都必須先在戒部完成六年公立教育,考試合格後,才能選擇適合自己根的法門,進入其他教部學習修行。
禁欲系主管基礎教育,禁欲六年後可以多學習經典等專業知識。禁欲系通常以傳統公開課為主要教學形式,由各班課後討論,學生重復。每個年級根據教學大綱提供不同的課程。從夏培訓班開始,主要通過三個月的學習,全國各地出家的年輕佛教僧人,在大致掌握戒律的具體內容後,就可以進入戒部接受正規教育。普通班、中級班、高級班學制各兩年,主要課程有《比丘尼戒》、《隨機因緣》、《四分法》(60冊)、《南山三部》(80冊)。另外,日常教學也註重解題和練習,做到學以致用。
預科班和居士班要主要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識;少數民族班,包括沙彌尼班和釋法尼班,主要學習沙彌尼十戒和釋法尼三法。
6.學僧的資格、來源和錄取方式
僧源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中大部分是來自全國各省市有壹定學歷的年輕僧人,也有少數外來僧人。經過報名、筆試、面試等考核環節,成績優秀者進入培訓班學習;僧人經過三個月的生活學習就可以畢業,品學兼優者將被錄取為正式學生,入戒部。由於戒部學習時間較長,長達六年,真正能完成戒部高級班的僧人並不多,大部分學員都是普通班和中級班畢業。這些僧侶是被任命的僧侶。
另壹部分來自少數。遵循佛陀對仲尼的特殊要求,即妳必須學習和練習兩年才能得到戒律,才能真正完成兩個佛教戒律的精髓。所以學院也很重視從小到大的培養和教育。少數已經出家的小居士,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可以在凈班學習鍛煉壹年。在各方面考試合格,正式脫發後,他們會在沙米尼班學習壹年,然後在查尼班學習兩年。查尼六法凈化後,才可以接受兩個佛教戒律,正式進入戒部。
7.教學設施
學院擁有完整的教學和生活設施,如教室、圖書館、閱覽室、藏文教室、觀景廳和寺院等。作為壹所現代化的佛學院,僧人應該能夠充分利用和掌握信息時代的基本工具。我院擁有設備齊全的計算機房,配有打印機、復印機、壹體機、照相機、電視機、錄像機等成套電器,為日常教學和管理提供信息化和數字化服務。壹個配有多臺單雙錄音機、VCD、MD機的錄音棚,可以為僧人提供現代化的視聽教學手段和教材。為了方便僧人的學習和生活,院內各種配套設施也很齊全:供應室由僧人自己準備,負責提供僧人所需的生活用品;如意療可以提供中西醫等多種醫療保健服務。這些都讓僧人身心舒暢,學業成長。
8.學校成績
1992年,普壽寺開始舉辦培訓班。後來,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先後開設了兩年制普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吸引了全國各地和海內外的仲尼寺來學習。截至2008年底,該學院舉辦了65,438+07期培訓班和住房班(為期三個月),培訓了來自尼泊爾的2,435人。學生遍布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同時,還培訓了來自臺灣省、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和韓國的166人。
4“3+1”項目
從2005年開始,根據新時期對僧伽教育的新要求,立足於普壽寺的實際情況,我們策劃了“三加壹”僧伽教育項目:“三”是指普壽寺、大成寺、菩提愛會三個機構;“壹”指的是愛心協會的壹項公益事業——清泰養老園。這個項目的總體框架是:五臺山普壽寺——壹個修道基地;榆次大成寺(普壽寺下院)——教育基地;菩提愛會——弘揚佛法的基地;清泰安園——愛心協會承辦的慈善事業(養老院)。
五個聯系信息
地址:山西省五臺山普壽寺
電話:0350-3354537 335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