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目前在中國,30歲以上的女性出家後,還能去佛學院嗎?

目前在中國,30歲以上的女性出家後,還能去佛學院嗎?

閩南佛學院閩南佛學院位於廈門南普陀寺。林佶派追風和尚,南普陀寺十方叢林首任方丈慧泉法師,創建於1925年9月1。壹、歷史沿革閩南佛學院是壹所久負盛名的佛教高等學府。始建於1925年,位於閩南古剎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市東南部,綠島山五老峰下。坐北朝南,面向山邊的大海。五代時,有壹位建築大師住在這裏,被稱為“泗州大院”。明初擴建為“趙普寺”,大悲堂建於清初。因殿內供奉觀音菩薩,位於浙江普陀山南麓,故成其今名。南普陀寺後山有“五老淩霄”的美譽,是廈門八景之壹。山上樹木蔥郁,巖石崎嶇,洞穴幽深;登高遠眺,海空茫茫,無邊無際;左鄰廈門大學,右鄰鷺江大學,形成了環境優美、學習氛圍濃厚的文化區。南普陀寺原屬林佶宗和雲派傳人的祖庭道場。1924,南普陀寺轉高僧,倡導創新。它把寺廟改成了選出十個智者的叢林制,選舉慧泉法師為首任方丈。次年,在寺內創辦閩南佛學院,兼任院長。1927年,方丈三年任期屆滿後,太虛大師應邀擔任閩南佛學院方丈兼院長。1934年春,為整頓福建書院學風,提高教學水平,邀請弘毅大師前來創辦佛教鄭陽書院,培養學生的僧性和德行。曾經,福建書院精英薈萃,壹大批高僧輩出,為國內佛教界造就了許多傑出的高僧。當代壹些著名的佛教大師,如臺灣省的印順導師、菲律賓的瑞金大師、已故的新加坡船長老洪、廣洽老僧、嚴培大師、馬來西亞的朱墨大師等,都出自閩南佛學院。1937抗戰爆發,福建書院被迫停辦。12期間,* * *培養了200多名優秀僧人。1981年,深感悲痛的妙湛老僧重新開放了關閉已久的佛教鄭陽醫院。1985年,在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和新加坡船長老洪的關心和支持下,恢復了閩南佛學院。在老和尚的指導下,教育設施、教學質量、學院規模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發展,重現了昔日的輝煌。1997年3月,南普陀寺邀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廬山寺方丈盛輝大師繼任南普陀寺方丈、福建學院院長,對學院進行整頓和完善,使學院秩序平靜、學風嚴謹、教務興旺、教育蓬勃發展。現任主席盛輝大師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二、學院的宗旨是“愛國愛教,學修並重”;以“學而優則仕,大學生活叢林”為原則;在教學中堅持“八案並重,五兼顧”。三、校訓:閩南佛學院校訓——慈悲智慧。有悲而無智,稱凡夫俗子,悲而滿智,名菩薩。我有很深的仁愛之心,所以我應該更加勤奮,勤於尋求智慧,智慧的基礎,我應該說我應該自律。如果我學三件事,我要先修凈戒,修禪定,我會獲得真理和深慧。有了這種智慧,我才能從生活中受益,就像蓮花壹樣,什麽也學不到。四。學制閩南佛學院學制為:預科兩年,本科四年。五、師資力量閩南佛學院共有魔術師、教授62人,其中男魔術師21人,女魔術師23人,聘請其他社會高校兼職教授18人。六、學生閩南佛學院學生是來自全國各地寺廟的僧人。學生必須具有高中教育或同等學歷,年齡在18至30歲之間,經統壹考試後擇優錄取。有男科和女科。男部在南普陀寺,女部在風景秀麗的金榜山紫竹林寺。目前預科男女修士102人,本科二年級男女修士138人,本科四年級男女修士76人(明年夏天畢業)。到2001年7月,已有7名本科畢業,469名男女僧人畢業,被分配到各地佛學院任教。七。課程設計福建學院的課程設計本著繼承傳統,面向未來,中西結合的原則,強化基礎,淡化專業,為畢業生今後的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開設佛教和社會課程。八、環境設備閩南佛學院重開以來,在苗湛的帶領下,寺院復興,修建寺廟,修建禪堂、圖書館,增添書籍,修建學生宿舍和法師樓,使福建書院規模不斷擴大,設施日臻完善。1993期間,福建書院修建了中國(大陸)大型禪堂,供師生修習禪宗,成為福建書院師生重要的修行場所。為了提高學院的教學水平和效果,充分利用和掌握現代計算機技術。2001年9月,學院設立男女兩個機房,現擁有53臺電腦;每個辦公室和mage還配備了計算機並連接到互聯網,用於打印文件、搜索信息、獲取信息、改善通信和辦公室管理。還配備了投影儀、實物展臺、DVD、錄像機等先進設備,輔助教學和各種大型活動。福建書院學報閩南佛學院辦刊歷史悠久。早在上世紀20年代慧泉老法師創辦福建書院時,就先後創辦了《現代僧伽》、《現代佛學》、《佛學評論》等期刊。65438-0989年,閩南佛學院繼承了福建書院辦刊的優良傳統,創辦了《閩南佛學院學報》。該雜誌每年出版兩次。2001年,《閩南佛學院學報》決定改為《閩南佛學》,由正規出版社出版,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學術期刊,每年出版壹期。十、圖書館閩南佛學院從建院初期,老壹輩教育家就註重書籍的購買和收藏。歷史上,福建書院曾經藏書豐富。文革的時候,寺廟被毀了,所有的書都被抄了出來。1989,太虛圖書館竣工。有七個版本的九套大藏經,和大約25,000本其他書籍。現在已經編目輸入電腦,采用了電腦化管理。XI。開設研究生教育為了進壹步培養高水平的僧人,發揚福建省科學院幾十年來註重人才培養的優良傳統,培養壹批跨世紀的佛教僧人,在長期堅持本科教育的基礎上,決定於65438年2月至0999年2月開設研究生教育,以提高福建省科學院的整體水平,並於2002年2月通過了7名首屆研究生的嚴格答辯。民院首屆研究生班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方、北京大學樓玉烈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楊教授、方廣昌教授。目前,第二期研究生班邀請了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賴永海教授、四川大學哲學與宗教系教授、復旦大學哲學與宗教系王教授。除了聘請其他學校的教授,我們還聘請了我們學院的季群大師和香雪海大師,共有九位導師。此次民院第七屆畢業生中,* * *招收了六名研究生,開設六個專業,分別是華嚴、禪定、唯識、三論、天臺、佛儒、宗教學原理、佛教文獻學概論、中國經典著作選讀、外語、文史五大公開課。采用學分制,要求通過三年的學習修滿30個學分,最終達到愛國愛教,佛教知識廣泛而專業,具有壹定的講學、傳法和獨立研究能力,相當於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水平的目標。今天的閩南佛學院具有環境設備優良、古典書籍豐富、師資力量雄厚、院務管理嚴格、教學體系健全、傳承傳統叢林生活等特點。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學生人數最多、教學設施完善的重點佛學院。歡迎年輕僧人報考。

編輯此段落的歷史概述

1925九月1,閩南佛學院成立。第壹任會長是慧泉法師,副會長是常星法師。1927年,太虛法師被聘為南普陀寺方丈、閩南佛學院第二任院長。1928 10,閩南佛學院創辦刊物《現代僧伽》。1929年,閩南佛學院和武昌佛學院同時被指定為中國最高佛學院。1930年,太虛大師在學院設立研究部。1932年,現代僧伽改名為現代佛教。1933年,長興法師繼任南普陀寺方丈,兼任閩南佛學院院長。1934年,弘毅大師在1936年建立佛教鄭陽醫院,南普陀寺方丈和閩南佛學院院長由興元大師接任。抗日戰爭時期,佛學院僅在1940和1943招收了33名僧人和25名僧人。日本投降後,佛學院關閉。1984年獲準重開閩南佛學院。1986年春,閩南佛學院正式復課,設男、女兩個系。男院部設在南普陀寺本部,女院部設在萬石聯寺。65438-0989,《閩南佛學院學報》出版。

首頁> 3+1僧伽教育項目>:寺院場所

1.演變和概況

普壽寺位於山西省五臺山市臺懷鎮東莊村南端,是臺懷鎮東北地區的中心。它坐落在五座山峰的懷抱中,北面靠著北平臺的頂端,南面靠近大白塔。從菩薩頂上往下看,像壹朵蓮花,有佛教道場的神韻。天氣好的時候,登上鐘鼓二樓,遠眺山川,盡收眼底。場面很壯觀。

五臺山道場鼎盛時期,曾是大化巖寺的壹部分。後來大化巖寺改名為大仙通寺,道場逐漸衰落,大仙通寺又分出幾個小寺,包括普壽寺。“文革”期間,寺廟被公社醫院占為己有,寺廟裏的佛像被徹底毀壞。當代著名的五臺山大師尼通願老法師,生前曾多次申請恢復重建普壽寺,創辦五臺山名人佛學院,但均未成功。1991年,老法師去世後,他的弟子睿法師、法師等繼承前輩遺願,在原寺的廢墟上白手起家,以建寺與辦學並重的原則,下大力氣經營。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建設,普壽寺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集修行道場和佛教教育為壹體的傑出佛學院。

普壽寺整體建築格局分為東屋和西屋,總占地48畝,約32000平方米。西院又稱內院,是普壽寺擴建前的舊址。寺廟體系自成體系,本身就是壹個小寺廟。東院是普壽寺的主體建築。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

五臺山普壽寺光明會成立於1992。1998,經中國佛教協會批準,學院隸屬於中國佛學院,更名為“中國佛學院五臺山發光體佛學院”。學院占地面積7600平方米,教學、科研、生活設施建築面積10000多平方米。有教室、圖書館、閱覽室、藏文教室、如意療(可提供中西醫療服務)、縫紉室、供應室、錄音室、微機室、觀景廳、和尚宿舍等,可容納數百名僧尼學習生活。

二普壽寺

三明佛學院

1.研究目的和計劃

我院繼承了尚同大師和夏勇大師壹生倡導的求學宗旨:以華嚴為宗,恪守戒律,回歸凈土。根據這壹目的,三個主要的學習項目是:

學尊嚴,不辱和尚,改邪歸正,早證菩提。

讀了大覺經,發願把佛門的事都做了。

學會成功,學會利己,學會利他,學會自足,學會自足。

2.教育政策和宗旨

佛學院的教育方針是:傳播佛法,培養愛國僧人,嚴守道教戒律,發展佛教文化,學行合壹,叢林生存。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佛學並重、服務社會的僧人。佛學院不僅教授佛教文化知識,更註重佛教群體中尼日利亞人的學習和培養。通過學訓並重的教育模式,培養具有基本僧禮、僧式的僧人和作為住持的僧人。

3.教育體系

以“學訓壹體,僧生於叢林”為指導思想,通過傳承漢叢林教義,吸收現代教育體系精華,將傳統叢林教育與現代書院教育融為壹體,形成了以叢林為主體,叢林與書院並行,寺院統壹管理,住持與書院各有分工合作的現代佛教教育體系。作為現代佛學院,僧人按照培養計劃學習各種課程;同時,作為十方叢林,大眾必須遵守戒律,如晨鐘暮鼓,早晚課,堂上誦經,半月說戒,安身自樂.....,僧團住在六處,學僧安心學道做道,學道與道相得益彰。

4.組織結構和管理系統

我院實行教務處、教務處相結合,在院長、監事、寺委會、顧問團領導下,各司其職的管理體制。

該寺由後勤、客堂、建築、財務、法律、禮部、教規、感恩園八個管理部門組成。學院下設五個教學部:禁欲部、法學研究部、華嚴部、凈土部、廣學部。每個部門有2-3名負責人分別負責寺務、常住、院務、教學、實習等工作。寺內各執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各司其職,密切配合。

該寺自成立以來,以《群眾生活條例》為依據,制定了壹系列規章制度,包括《學生條例》、《少數民族條例》、《正殿、觀音堂、講堂條例》、《客堂、大寮、如意寮、公私倉條例》。除了戒律,僧侶還必須自覺遵守其他的法度。群眾在僧侶群體中過著有組織、有紀律、有道德、廉潔、和諧的生活,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管理體系。

5.教育項目、教育體系和教學內容

我院的教育項目主要有:少數民族班、預科班、住房培訓班、專業班、業余班、普通班、中級班、高級班、研究班。所有來寺學習的尼日利亞人,都必須先在戒部完成六年公立教育,考試合格後,才能選擇適合自己根的法門,進入其他教部學習修行。

禁欲系主管基礎教育,禁欲六年後可以多學習經典等專業知識。禁欲系通常以傳統公開課為主要教學形式,由各班課後討論,學生重復。每個年級根據教學大綱提供不同的課程。從夏培訓班開始,主要通過三個月的學習,全國各地出家的年輕佛教僧人,在大致掌握戒律的具體內容後,就可以進入戒部接受正規教育。普通班、中級班、高級班學制各兩年,主要課程有《比丘尼戒》、《隨機因緣》、《四分法》(60冊)、《南山三部》(80冊)。另外,日常教學也註重解題和練習,做到學以致用。

預科班和居士班要主要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識;少數民族班,包括沙彌尼班和釋法尼班,主要學習沙彌尼十戒和釋法尼三法。

6.學僧的資格、來源和錄取方式

僧源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中大部分是來自全國各省市有壹定學歷的年輕僧人,也有少數外來僧人。經過報名、筆試、面試等考核環節,成績優秀者進入培訓班學習;僧人經過三個月的生活學習就可以畢業,品學兼優者將被錄取為正式學生,入戒部。由於戒部學習時間較長,長達六年,真正能完成戒部高級班的僧人並不多,大部分學員都是普通班和中級班畢業。這些僧侶是被任命的僧侶。

另壹部分來自少數。遵循佛陀對仲尼的特殊要求,即妳必須學習和練習兩年才能得到戒律,才能真正完成兩個佛教戒律的精髓。所以學院也很重視從小到大的培養和教育。少數已經出家的小居士,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可以在凈班學習鍛煉壹年。在各方面考試合格,正式脫發後,他們會在沙米尼班學習壹年,然後在查尼班學習兩年。查尼六法凈化後,才可以接受兩個佛教戒律,正式進入戒部。

7.教學設施

學院擁有完整的教學和生活設施,如教室、圖書館、閱覽室、藏文教室、觀景廳和寺院等。作為壹所現代化的佛學院,僧人應該能夠充分利用和掌握信息時代的基本工具。我院擁有設備齊全的計算機房,配有打印機、復印機、壹體機、照相機、電視機、錄像機等成套電器,為日常教學和管理提供信息化和數字化服務。壹個配有多臺單雙錄音機、VCD、MD機的錄音棚,可以為僧人提供現代化的視聽教學手段和教材。為了方便僧人的學習和生活,院內各種配套設施也很齊全:供應室由僧人自己準備,負責提供僧人所需的生活用品;如意療可以提供中西醫等多種醫療保健服務。這些都讓僧人身心舒暢,學業成長。

8.學校成績

1992年,普壽寺開始舉辦培訓班。後來,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先後開設了兩年制普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吸引了全國各地和海內外的仲尼寺來學習。截至2008年底,該學院舉辦了65,438+07期培訓班和住房班(為期三個月),培訓了來自尼泊爾的2,435人。學生遍布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同時,還培訓了來自臺灣省、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和韓國的166人。

4“3+1”項目

從2005年開始,根據新時期對僧伽教育的新要求,立足於普壽寺的實際情況,我們策劃了“三加壹”僧伽教育項目:“三”是指普壽寺、大成寺、菩提愛會三個機構;“壹”指的是愛心協會的壹項公益事業——清泰養老園。這個項目的總體框架是:五臺山普壽寺——壹個修道基地;榆次大成寺(普壽寺下院)——教育基地;菩提愛會——弘揚佛法的基地;清泰安園——愛心協會承辦的慈善事業(養老院)。

五個聯系信息

地址:山西省五臺山普壽寺

電話:0350-3354537 335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