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陸軍軍官學校,前身是黃埔軍校,由臺灣省當局創辦。所謂“陸軍軍官學校”於8月在臺灣鳳山重開,1950至1994。在臺灣省的45年間,分40期畢業,即從第24期到第63期,至今仍在運行。
在非學科教育的第壹年,為了適應未來軍旅生涯的需要,陸軍軍官學校重點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在第壹年的學習中,那些在語言和學術工作中表現良好的人有望被送往美國,在美國軍校學習。除了英語訓練,通識教育還有軍事必修課,比如測繪、航拍地圖等。
此外,如車輛工程教學,學生可以深刻理解機械化對現代軍隊的重要性。導彈系統的教學使陸軍軍官學員對現代科技戰爭有了基本的了解。
升到官校第二年後,官校生面臨的第壹個任務就是選系。院系的選擇關系到畢業後未來的軍事學科:步兵、炮兵、裝甲兵、化學兵、工程、信號兵、航空。選系之後,就要選課,開始學科的另壹個重要階段。
陸軍學院的體能訓練課程除了壹般的體育項目外,還會增加拳擊、擒拿、搶刀搶槍等全方位的近戰格鬥項目。
在陸軍軍官的四年人生中,基礎軍事訓練是重要的壹環,也是陸軍軍官學校比海軍軍官學校和空軍軍官學校更重要的壹環。這些課程包括中外重要軍事思想、戰爭史、陸軍基本戰術、戰備與軍事訓練法規、教學原則與教官訓練、軍事見習與特戰訓練。
此外,領導和指揮也是重要的壹環。魯管在三年級開始練習領導和指揮能力。在魯管的四年級,課程中思維和實踐的結合是為了增加實驗的權重。
2.中華民國陸軍學院
中華民國陸軍軍事學院,前身為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軍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中國內戰中赫赫有名的指揮官。
原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六期有武漢分校)。軍校由中國國民黨於1924年創辦,目的是為國民革命培養軍官,是國民政府在北伐戰爭中統壹中國的主力。
黃埔軍校於1927年改為“中央陸軍軍校”。1946國民黨軍隊國有化後,“中央陸軍軍事學院”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事學院”。1949遷到成都後,隨著國民黨的戰敗而解散;65438年至0950年,臺灣省國民黨當局在臺灣省高雄市鳳山區“復建”鳳山軍校。
3.中華民國海軍學院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簡稱R.O.C. Naval Academy),位於臺灣省高雄市左營區,是壹所專門培養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的軍事學校,以“培養壹流人才,建設壹流海軍”為辦學宗旨。
1945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於同年冬在青島成立中央海軍訓練團。1946年2月25日,國民政府派楊上校到上海高昌殿接收汪精衛政權建立的海軍學堂,同時招收第壹屆39名海軍學堂學員。
蔣介石還下令將位於重慶的福州馬尾海軍學校並入軍校。1947,中央海軍訓練總隊加入海軍學院。1949年4月,由於內戰失敗,政府決定將海軍學堂從上海遷至廈門。9月,他再次南下臺灣省左穎。
4.國防醫學院
國防醫學中心(NDMC),或國防醫學中心,簡稱中醫。創建於1902,是民國時期最古老的軍校。現住址位於臺北市內湖區。直屬教學醫院是三軍總醫院。
1949國防醫學院從上海遷至臺灣省。美式教育是這所醫院的主要特色,而當時以日式教育為主的臺灣省立大學醫學院是臺灣省早期醫學教育和體系的奠基者。1958年,時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指示醫院協助成立臺北榮民總醫院、陽明醫學院(現陽明大學)等退休醫學會醫療中心。
5、政治戰爭學校
復興康學院,壹所政治戰爭學校,是壹所位於臺灣省臺北市的軍事學校。臺灣省日據時期,這裏是北投的賽馬場。蔣經國先生視察後,於2005年7月19515日成為政工幹部學校校址。
2006年9月1,轉入臺灣省國防大學,更名為政戰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臺灣省各單位任參事、政戰官(相當於解放軍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