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創作是壹種實踐,是壹種自我完善的過程,是攝影師的心靈之旅。豐富生動的影像在攝影師的心路歷程中傳唱,發出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為世人所期待。
近年來,他的作品開始頻繁出現在互聯網和中國主流攝影媒體上,引起廣泛關註。《半邊天》、《苗鄉事件》在《中國攝影》雜誌發表;《家在黔江》、《掌中大世界》發表在《大眾攝影》雜誌上;《苦練》《基本面》等作品在《中國攝影》發表;《多彩人生》入選第十六屆重慶書法藝術攝影展;苗鄉事件入選2013貴州梵凈山國際攝影展;《店主的午餐》獲近期《大眾攝影》作品集壹等優秀獎;在剛剛結束的2013首屆“天翼手機杯”全國攝影大展中,他的《好消息》獲得了最高榮譽——金收藏獎。
2
劉軍陽喜歡攝影的時間不算短,但他的作品前幾年很少引起我的註意。在過去的印象中,他喜歡拍壹些自然風光、花卉小品、美女模特。曾經讓我感慨的是壹般官方攝影團體和沙龍攝影的拍攝路線數量,玩弄小資,追求唯美和快樂。但這壹年多來,他的作品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如觀察社會生態、思考民本意識、關註民生等。換句話說,他的作品中有了更多的思想性和精神性的東西,語境發生了新的變化,語言的張力明顯增強,作品表現出了更多耐人尋味的東西。看到劉軍陽攝影作品這幾年的發展變化,讓我想起了2013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的主題——告別體驗。
在藝術逐漸退化為生產的時代,在攝影圖片瘋狂增長的今天,我們的藝術經驗不斷受到批判和批評。我們需要告別過去,告別經驗,重建攝影理論的細節和評價體系,重新審視我們的鏡頭和作品,重新思考我們拍的照片是為了什麽。對人類文明進步,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麽影響?這壹年,劉軍陽可能經歷了這樣的思考、變化甚至痛苦。
任何壹種藝術創作最可悲的就是不斷重復自己。敘事風格、語言趣味、主題定位,成了很多攝影師的負擔。每壹幅攝影作品都是攝影師內心世界的情感密碼。他們覺得自己面前的路越走越窄,他們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他們覺得自己的世界沒有秘密,甚至對別人的作品都難以發出聲音。這個時候,攝影師要做的,就是像劉軍陽壹樣,果斷告別經驗,尋找更適合自己表達,更有利於社會發展進步的創作方向。或者告別沒有出路的天空,或者告別沒有天空的出路,重新開始。
三
當代藝術不再強調形式感和裝飾感,不再支持形式純粹主義。自1970年代以來,攝影轉向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視覺藝術,並開始強調思想的表達和批判實踐。那些所謂的權威和大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制定攝影藝術的遊戲規則,其實可以壹笑置之,把我們的鏡頭對準人類面臨的問題和困境。這是攝影作為當代藝術應該承擔的責任,也是攝影的本質。即使攝影創作不被視為藝術,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劉軍陽的作品明顯經歷了這樣的變化,尤其是從他獲得“大眾攝影”獎的作品集《驛站》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告別”和“前進”。
《半邊天》是劉軍陽在中國攝影(2013第44期)上發表的第壹部作品,是攝影圈第壹次認可的幾個專業媒體之壹,或者嚴格意義上稱之為第壹部作品。作品拍攝於重慶黔江濯水古鎮的壹個小酒廠,這裏是傳統的釀酒作坊。水泥磚搭建的簡易作坊裏,霧氣升騰,紅衣女子在霧氣中勞作,從酒壺中鏟出酒糟。在廣角鏡前,這個大酒壺占據了畫面的壹半,這壹半壺的視覺形象就是女人的“半邊天”。形式感和空間效果是作者壹直沒有放棄的“體驗”,也可能是編輯選擇這部作品的原因。放棄了“陪伴”的“體驗”,增強了內容的孤獨感,凸顯了中國女性頌歌“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幅作品後來發表在《中國攝影》第9期,2013。
《苦練》首發於2013第59期《中國攝影》。這幅作品似乎是用定焦鏡頭和大光圈拍攝的,離主體很近。大光圈營造的虛實對比,表現了點面關系和縱深感,也突出了主體形象。準確的用光,有力的雙手,下巴滴下的汗水,完美的體現了旅行的本色。嚴肅的表情揭示了軍人的特質,成功刻畫了人物。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劉軍陽有很好的攝影技巧和構圖經驗。
《中國攝影》很罕見地在下壹期刊登了《苦練》,緊接著是劉軍陽的《基本面》。暗光拍攝再次證明了他的技術功底。這也是壹部形式感很強的作品。在柱基下,在深深的洞穴裏,隱約可以看到工人的身影。柱孔形成的圓圈營造出強烈的空間感和節奏感。這個基礎既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表達對農民工的感情,農民工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基礎。從這部作品中,我可以看到劉軍陽作為壹個官員,對基層人民的關註,對民生的解釋和對人類發展的思考。
苗鄉事件首發於中國攝影(2013,11)。拍攝角度也很獨特,構圖突破和告別了日常“盛會”拍攝的體驗。依然是他慣用的定焦大光圈手法,模糊了不可能清晰的“大事”,進壹步突出了主體,突出了三個苗族婦女的頭部,很好地刻畫了苗族鄉鎮婦女服飾的特點,完成了作品簡單準確的記錄表達。
作品《多彩人生》是我和作者還有其他幾個影友拍攝的。同圖作品曾多次出現在國內比賽和展覽中。劉軍陽的這幅作品還入選了第十六屆重慶書畫攝影展,並獲得優秀獎。在壹堵墻前,白色的墻壁描繪了他們對生活的追求和夢想。他們不能自由地創造、構思和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不是為了浪漫,而是為了生活和夢想。圖片中的這個小女孩是這部作品成功的關鍵,是這張照片的亮點、焦點和興趣點。大人與小孩,站與蹲,明與暗,心的境界與筆的境界的對比,也表達了流動兒童不同的周末或假期。作品真實再現了農民工的生活狀態,也表達了作者善良、客觀、豐富的人文精神。從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劉軍陽攝影作品的根本變化。他開始面對社會,面對生活,面對自己更真實的內心和攝影的真實性,也開始了讓自己的作品活出新風格的旅程。
這幅《掌中世界》首先獲得了《大眾攝影》雜誌網絡世界“壹級佳作獎”,並刊登在2013期《大眾攝影》第10期。後來以“好消息”的名義,在2013首屆“天翼手機杯”全國攝影大展中獲得金收藏獎。這也是他第壹次在全國比賽中獲得金牌。作品拍攝於重慶正陽工業園某鋼材銷售企業倉庫。畫面簡單而不簡單,人物簡單而不單調。夏天的時候,這個鋼筋環就是農民工午睡的地方。在悶熱的季節,天氣涼爽多了。加固圈裏磨光的稻草和紙板可以看出這是他們經常休息的地方。然而,這個年輕人並不困。他蜷縮在裏面,專註的看著手機,甜美的表情裏透著幸福和喜悅。此時此刻,工作生活的各種體驗都很充實,很充實。
《老板的午餐》最近獲得了“大眾攝影”微收藏活動壹等收藏獎,並被允許免費印刷他的第壹個收藏。作品講述了壹個春節前夕擺春聯攤的故事。壹個看地攤的小姑娘,中午好像餓了,壹邊看地攤,壹邊心滿意足的吃著燒餅。黃金分割線上的主要人物栩栩如生,目光聚焦在新年的臨近時刻。溫暖的紅色透著濃濃的年味,自然地表現出作品的主題:孩子從小就學會了生活的責任。這種畫面比較真實,生活化,是描寫民俗風情,用生動的敘述表達作者真情實感的好方法。
劉軍陽仍然有許多優秀的作品供我們思考和感動。通過對部分作品的分析,我們大致了解了他攝影作品的變化過程,知道了變化後作品的基本風格,感受到了他告別固有經驗後的新進步。
四
我認為剛才分析的這些作品是劉軍陽告別他的經歷的圖像。但這種告別只是對自我體驗的告別,帶有明顯的他人體驗或攝影的固有體驗。這應該是攝影在他繼續前進時留給他的反映。
從他的作品來看,想法和思想不是壹眼就能看出來的。他已經退到了圖像的背後,把自己的想法留給了讀者。那麽,妳對自我概念的表達真的清楚嗎?我們不壹定要完成,但也不能不清楚。所以我覺得應該是他可以突破的壹個方向,來理清他每壹部作品的內在理念。
我相信,劉軍陽壹直在試圖把精神意象變成鏡像,同時他也在試圖把鏡像變成精神意象。因為在影像上,他壹直在為攝影的後期學習和研究而努力。在他的壹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這種印記。但是,我更希望有壹天,他能把自己的心靈和鏡子融為壹體,忘掉所謂的PS技術,少壹點狡黠,多壹點自然,回歸相機本來的功能,在影像語境中實現自由呼吸,以最原始、最本真的方式面對社會,直面自己的內心,創作出更多具有檔案意義、現實意義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有人說,攝影是有錢有閑的人的遊戲。作為體制內的攝影師,工作之余的創作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要有所突破,有所收獲。劉軍陽有這種能力,而這種能力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祝他在攝影的道路上壹路向前,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