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壹歲開始,我們就帶她去上親子課。由於疫情,我們停了幾個月。關於早教,我是始作俑者,壹歲開始有點晚,我也很後悔,但我也是中間搖擺不定的那個。
在同壹個公司,孩子們總會走得更近,互相分享同壹個舞臺的事跡。知道女兒在上早教班,有同事認為現在是大數據時代,網上有很多信息可以利用。家長可以在家裏教,孩子學會壹些技能只是時間問題。早掌握並不代表更聰明。
對於我的疑惑,老公問我,提出這個觀點的同事有沒有給孩子做過早教。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我補充壹下,這個同事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學習成績優秀,學習生活自律獨立,沒有參加過補習班,所以從來不需要父母操心。
老公很平靜的告訴我,孩子的成功體現在方方面面,促成因素復雜多樣。不要試圖用同壹把尺子去衡量它們,以確定它們是否達到了預期值。同樣的陽光,同樣的土壤水分,並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早早發芽長大,長成參天大樹,開滿枝頭,最後結出無數果實,因為它們不是同壹顆種子。
當初我們對比了多家早教機構,去了壹家各方面都符合基本要求的早教中心。最終,我們選擇了女兒體驗最好的那家,盡管那家機構在我們的名單中並不是最好的。
02
現在女兒兩歲半了。我來總結壹下我上早教課以來的經驗:
早教就是寶寶的早教。妳可以不上早教班,但是早教是非常必要的。
日本學者木村奎壹認為,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遞減趨勢,即出生時潛在能力為100分的兒童,如果在出生時接受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為100分的人;如果5歲開始教育,只能成為80分的人。10歲開始教育,只能成為60分的人。
在0-6歲階段,應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和敏感發展特點,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為兒童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註重開發兒童的潛能,促進兒童在語言、智力、藝術、情感、人格和社會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總之,早期教育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早期教學會讓寶寶大腦疲勞嗎?
早期充足的刺激和學習機會不僅不會傷害大腦,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
比如蒙臺梭利教育,他們的教育理念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和成長過程,為孩子創造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環境,然後引導孩子釋放先天的潛能。
在家早教好還是報早教班好?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時間允許,可以考慮上早教班。壹般來說,專業的人會做得更好。他們熟悉各階段需要發展的技能,掌握培訓和提升的方法,有配套設備。
另外,在課堂上,家長和孩子更有儀式感,更容易集中精力做壹件事。在家裏,影響他們的因素很多,很難分心,總是容易被“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打斷。
如果有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或者父母沒有多余的時間可以支配,或者父母有非常強的自學能力,可以獨立給孩子進行系統的早教,就沒有必要花錢在外面報早教班。
花錢上了早教班卻沒有效果怎麽辦?
在課堂上,從老師的問候到孩子們的見面,再到教具的拿取和使用,都有非常好的示範。孩子學會與人交流,學會與其他孩子分享,在等待中有秩序感。......
每隔壹段時間,我們會回顧壹下孩子們的表現。即使有進步,也不能證明是早教帶來的,但有壹點是肯定的:父母會在這個過程中進步。
我們每個周末休息壹個上午,連續上兩節課。好的早教機構非常註重家庭的延伸教育。有專門的家長交流群。老師列出課程重點,布置壹些在家和孩子互動的作業,延伸到類似的生活場景。
早教中心的老師說:“很多家長上壹段時間課就可以自己當老師了。以此類推,他們也可以在家裏安排豐富的活動。”
孩子的教育是壹個長期的過程。作為父母,壹定要保持平常心,淡化功利心,拒絕blx。我們的努力也許不完美,但壹定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是我最近寫的文章。
徐岷是壹個好母親嗎?姚策真的這麽慘嗎?
【對比】這是激勵妳上進的幹貨,是妳的。
老公太信佛怎麽辦?不要忙,不要慌,悄悄努力做到拔尖,給別人驚喜。
友情也是需要保存的。
賈玲和張之間真正的友誼是壹種親密無間的默契,是不會被辜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