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可謂奇恥大辱。有兩個方面:壹方面,英法聯軍極其殘忍,首都人民被屠殺的方式不計其數。用人民的精華在清朝修建了幾百年的圓明園和萬壽公園(頤和園的前身)被燒毀。更讓人心疼的是,它存放在兩個花園裏,清朝皇帝從民間搜羅的歷代字畫古玩、瓷器,多為精品。我國流失海外的國寶,現在很多都屬於圓明園。還有大量從康熙到鹹豐的手工藝品,不花錢。(說實話,我不喜歡清朝的建築和手工藝品,尤其是家具、裝飾品和服裝,雖然做工精致。其中故宮就是縮影,裏面的建築大部分都是清代的。可以用俗來形容,也比不上漢朝的大氣,唐朝的恢弘,宋朝的典雅,明朝的古樸。)但畢竟都是國寶。這壹燒之後,可謂是中華文明的浩劫。
第二個方面:偷襲、扣押英法使節,極不守信用,使中國在外國人眼裏成了壹個野蠻無信的國家。贏了之後更慘,還是不堪壹擊。最後還是要談判,簡直丟人。所以第二次鴉片戰爭在很多方面都是恥辱,有些是我們自己幹的。當然英法也不是什麽好人,但偷襲和扣押大臣也是部分刺激。總之,西方對中國印象的急劇下降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中日海戰
不用說,這是眾所周知的恥辱。但讓我害怕的是,戰前,日本就在積極備戰。上到皇室,明治天皇節食,皇後賣首飾。下到老百姓,妓女捐錢賣身,士兵因為皇帝壹天只吃兩頓飯。他們有意識地只吃壹頓飯,拼命攢錢買吉野。當時明治的口號是越王勾踐能吃他的面包嘗他的勇氣,他能做到。這讓我想起了抗美援朝時期,全國各階層人民節衣縮食買飛機大炮和小學語文書裏的壹個蘋果故事。
第壹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小幫派迅速崛起,而舊帝國加速衰落。然而清廷的改良卻慘遭失敗,壹些中國人醒悟過來,發現拯救中國的唯壹辦法就是推翻大清律。後來,經過百日維新、義和團運動,又對清廷的所謂“新政”感到絕望。最後,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滿清王朝。說實話,我覺得改良總比革命好,循序漸進總是比突變更穩定,更能讓人接受。而清朝的貴族對過去的無知,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利益糾纏不放,真是無與倫比。辛亥革命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可謂是最符合湯武革命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