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疫情下的企業生存現狀

疫情下的企業生存現狀

在過去的壹個多月裏,因為疫情的影響,深圳經歷了壹場“疫情戰”。截至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但是在這次疫情期間,深圳很多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困擾。為了進壹步了解疫情對中小企業經營的影響,以及企業面臨的困難和訴求,證券時報聯合深圳市創業投資協會於2022年開展了壹項關於疫情下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調查,並對創投機構投資的企業進行調查,以了解當前疫情下中小企業的經營現狀。

接受調查並成功回收問卷的企業有97家,約43%為科技企業,29%為制造企業,約23%為消費、互聯網和醫療健康企業。從企業規模來看,48%的企業擁有100~500名員工,另有26%的企業擁有500名以上員工。從商業模式來看,55%的受訪企業是純線下,38%是“線上+線下”。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3%的受訪企業表示,疫情對其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生產進度滯後、原材料供應鏈跟不上、訂單執行滯後等方面。除了問卷調查,證券時報記者還采訪了醫療、消費、科技、高端制造、素質教育培訓機構等行業。

記者采訪的企業談及目前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壹是停產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二是市場需求出現壹定程度的萎縮;第三,有資金需求但籌資困難。企業呼籲政府加大對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措施,以減輕企業科研投入壓力。此外,建議進壹步推進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純信用貸款,緩解發展階段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值得壹提的是,包括深圳在內的多國政府近期出臺了扶持中小企業的措施,有力維護和穩定了經濟社會發展秩序,提振了市場主體的發展信心。

停產停業拖累生產進度。

“疫情對我們有最直接的影響。線下全部停課,課程內容不適合線上教學,所以整個運營完全停滯。”UBTV主播深圳前海&;後海校區創始人何毅告訴記者,目前該機構約有300名學生。據粗略統計,如果停課壹周,損失大概在五六萬元,如果停課壹個月,損失大概在30萬元左右。

由於深圳前年前後新壹輪疫情的影響,何毅所在的培訓機構今年以來壹直沒有開業。她說,如果3月份情況沒有好轉,她將不得不繼續休息。根據《勞動法》規定,所有員工在休息期間第壹個月工資全額發放,第二個月起基本工資按照深圳市基本工資標準發放。“我和房東溝通過了。如果我三月份不能上課,他可能會適當降低房租。”

何毅表示,作為企業,肯定會積極配合抗疫,但也希望政府能更精準地防疫,有序地逐步開放,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我們不能停工太久,最多壹兩個月,不然後面調動很多事情會很麻煩。這才是重點。”

陸女士是深圳石巖壹家外貿企業老板。春節後,由於深圳石巖的新冠肺炎疫情,她的工廠停工十天,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萬。拋開人工租金不談,停工期間,她最擔心的就是影響發貨。外貿訂單完全按照合同辦理,沒有任何回旋余地。如果逾期,他們將支付賠償,甚至取消訂單。所以石巖在2月中旬能夠復工後,迅速帶著所有員工,從勞務中介那裏請來了臨時工,沒日沒夜的工作,終於把貨開出來了,算是解脫了。

陸女士持和何毅壹樣的態度。她對疫情防控的主要訴求是“要快”,問題能盡快撲滅。如果時間拖長了,企業承受不起。她也聽說壹些基礎薄弱的同事停產後處境非常艱難。“因為疫情,我不得不在近幾年的日常經營中時刻考慮風險管理的好處,註重現金流的管理,不像以前那麽激進了。我們身邊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朋友,從求發展變成求生存。”

深圳某手機產業鏈上遊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他的工廠有100多人,那就要損失200萬業績,直接經濟損失30多萬元(如房租、人工等。).相比經濟損失,他更擔心失去客戶。壹旦他停止工作,客戶就會把訂單轉給其他同行生產。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即使不賺錢,甚至賠錢,他也會馬上給其他沒有停工的企業發訂單。“發展壹個客戶很難,流失壹個客戶很容易。”該負責人表示。

但停工停業畢竟是不正常的,大部分企業主都認為是“晴天”扛過去的。何毅預計今年壹季度只能完成原計劃營業收入的30%,但她對前景持樂觀態度,認為創業要看長遠,需求和消費並沒有減少,只是暫時推遲。“強者生存。最近已經知道有少部分機構關門,這意味著能生存下來的機構競爭壓力會變小。而且疫情期間,我們壹直和家長有很好的溝通,信任度和口碑都有所提升。”

需求萎縮,業務擴張受阻

相比停工帶來的短期影響,更讓企業主擔憂的是疫情帶來的長期需求萎縮。在某些行業,這種現象已經發生。

“除了新冠肺炎與檢測相關的企業,整個體外診斷行業受疫情影響,整個行業的業務應該會萎縮40%以上。”眉佳生物創始人劉曉龍判斷,這是壹家成立於2017的體外診斷(IVD)企業,2021年6月開始銷售產品。劉曉龍說,疫情下,醫院服務有限,部分醫院和科室分階段停止咨詢,所以醫院患者減少很多,醫院對體外診斷的醫療設備需求也相應減少。

據記者了解,除了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器械和耗材需求大幅增長外,醫院其他醫療器械的需求確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賽格賽思成立於2017,主要從事微創醫療器械的研發、制造和銷售。創始人馮庚超告訴記者,很多非急癥或重病患者會推遲手術計劃,手術量下降,進而減少醫院對手術耗材的需求。“原來壹個醫院可能有100個住院病人,現在只有70~80個,需求確實在萎縮。”

事實上,除了與疫情相關的醫療行業,很多行業還沒有從2020疫情中完全恢復過來。“以前每年都會換最新款的手機,現在手機已經用了3年了。”深圳的曾先生是消費電子產業鏈下遊供應商。他所在行業訂單減少,導致競爭加劇,價格戰激烈。同時,生產、服務研發、供應鏈等方面的成本不斷上升,導致利潤下降。

曾先生告訴記者,反復爆發的疫情對各行各業產生了持久而深遠的影響,進而影響了人們的消費熱情。由於消費需求低迷,整個產業鏈受到影響,利潤空間被擠壓,流動性緊張。他最近收到壹張3個月的承兌匯票,是去年8月份交割的訂單,這意味著他從交割到收款需要9個月的時間,付款周期拖得很長。為了應對付款周期延長帶來的資金缺口,他已經將自己名下的商品房全部抵押出去。他告訴記者:“資金還是有壹定需求的,但是信用貸款太貴,企業利潤不足以支撐。甚至約3.75%的經營性抵押貸款仍占企業利潤的絕大部分。”

曾先生表示,目前大量商業匯票泛濫,並沒有提高社會效率,反而嚴重損害了企業的流動性。企業經營需要正常的現金流。對於很多經營穩健的企業來說,只要每月及時收回貨款,基本不需要銀行信貸支持,更不用說紓困了。

“我們產品的銷售目標之壹是民用航空業。今天疫情影響最大的是民航,去年會占到30%~40%。現在我們做了業務調整,目前只占10%左右。”超級節點創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劉小濤告訴記者,民航業務板塊的收縮,必須擴大其他板塊的業務量,才能維持整體業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