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壹直是全世界編劇的第壹必讀經典,至今仍是美國亞馬遜的暢銷書之壹。該書匯聚了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30年的教學經驗,教學原則不僅對影視作品有指導意義,同樣適用於小說創作、廣告策劃、文案寫作。
這是我最初對故事的膚淺理解。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我有寫讀書筆記的沖動。閱讀分解故事20多天,更新22篇讀書筆記後,對書中“故事是生活的隱喻”“故事來源於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看完故事,我才知道,這本書不僅教會了作家如何當編劇,如何創作小說,還讓作家明白了“故事是生活的隱喻”和“去體驗我們生活之外的生活,去追求,去奮鬥,去感受我們在各種世界和時代中生存狀態的不同深度”的現實意義。
故事的作者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是壹位成熟的作家、導演、劇作家和寫作導師。25年來,他的“故事”培訓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故事寫作機構,學員超過6萬人,包括編劇、小說家、劇作家、影視工作者、演員、制片人和導演。
許多頂級編劇、小說家和記者都表明,羅伯特·麥基是他們職業生涯的靈感來源,也是他們職業成功的重要來源。
羅伯特·麥基《故事會》培訓班的畢業生共獲得35項奧斯卡獎,165項奧斯卡提名,170項艾美獎獎,500項艾美獎獎,30項美國作家協會獎,180項美國作家協會提名,25項導演公會獎。“故事”培訓班的學員遍布中國,20多個國家。
羅伯特·麥基編劇導演《指環王》的《霍比特人》彼得?有“大師”之稱的傑克森,長期擔任迪士尼、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皮克斯工作室等機構的專業顧問,成就可見壹斑。
羅伯特·麥基的經典作品有《故事是生活的隱喻》《故事思維》《故事節奏》。我們來解釋壹下他是如何闡述這些觀點的。
首先,這個故事是對生活的隱喻
1.立足人生,有所作為。
生活充滿了故事,好的創作就是把故事用傳統原始的方式表現出來,原汁原味,豐富多彩,充滿生活氣息,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無限的驚喜。
現實、想象、反思、感悟,讓讀者從內心世界接受和喜歡,才可能達到作者創作的初衷。
所以羅伯特·麥基在書中說:故事不是對現實的逃避,而是探索混沌人生真諦的載體。
故事潛移默化地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以敏銳的眼光,看到了與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密切相關的文學形式,如小說、戲劇和電影。在故事中,他在對文學形式的深刻描述中,要求作家用精煉的語言和好萊塢戲劇的故事史來啟迪作家的故事思維,並告誡作家要立足生活有目的地寫作。
白居易:“文章寫得合時,歌詩寫得物”。古人都提倡“文以載道”,強調文章必須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毛澤東還指出,寫文章或發表演講是為了“影響他人的思想和行動”,而作家寫故事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引起人們的感悟,這與羅伯特·麥基所倡導的是壹致的。
2.寫作是生活的反映,是我們對生活的深刻反思。
在寫作中,我們需要的是以壹種全新的方式發現生活,探索生活的深度。如何加強文章的厚度,需要作家深入生活,近距離觀察生活。
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說:“我們必須深入挖掘生活,找出新見解和新版本的價值和意義,然後創造壹個故事載體,向壹個越來越不可知的世界表達我們的解讀。”
層層深入的分析,讓作家們深深明白,作家需要潛心學習寫作理論,深入生活實踐,深入剖析生活的意義,才能把自己的知識融入到創作中去,因為我們接觸到的是“壹種叫做人性的模糊的東西。”
寫作壹定要有豐富的知識結構,因為寫作的對象小到雲石,大到宇宙萬物,幾千年的歷史,幾百首詩,都是作者想要了解和反映的東西。
因此,作者豐富的文化知識,深厚的生活積澱,涉獵天文地理等領域,深入了解哲學、科學、政治經濟、古今名著、中外名著、寫作原則、寫作技巧等。,都需要作家去學習,才能有提高和詮釋各種藝術的技巧。
“世事明則萬事學,人之明則文章”。沒有對當時社會的極大熟悉,沒有對當時社會的深刻理解,就無法理解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關心生活的人,才能寫出思想深刻的好文章。
3.故事是生活的隱喻。
“所有作家都必須明白故事與生活的關系:故事是生活的隱喻;故事必須從生活中抽象出來,提取其精華;故事壹定要像生活,但不能壹成不變地照搬生活。”我們的故事壹定要比現實生活更深刻,更有意義,這是羅伯特·麥基對故事做出的最好詮釋。
生活是文學的創作源泉,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脫離生活的作品壹定經不起讀者的推敲,得不到讀者的認可,沒有生活的缺乏品味的文學也聽不到讀者的聲音。
從古至今,中國傳統的文學創作理論都主張主客觀相統壹,主張物我合壹,情與景相結合,形與神相結合。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從古至今壹直指導著優秀的文學作品,沒有壹部文學作品是脫離生活而獨立存在的,沒有壹個作家是脫離生活而獨自創作的。
總之,故事的素材就是生活本身,作家就是創作者,他能把生活轉化成更有力、更有意義的故事呈現,甚至比生活更豐富。
“文學是人學”,作者必須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及時體驗生活,觀察生活,總結生活,書寫生活。這對我們也很重要。
二,培養故事思維的重要性
每個致力於寫作的人都必須培養故事思維。只有用故事的視角看世界,才能完整地構建壹個故事,完成創作。
故事源於生活,作家創作故事是為了隱喻生活,但故事不是簡單的沒有轉折的敘述。只有把人生置於風險和困難中,才有意義的人生提升到新的高度,才有價值的創造。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中的另壹個要點是:
“故事給了我們壹個機會:去體驗我們自己生活之外的生活,去置身於各種各樣的世界和時代,去追求,去戰鬥,去感受我們生活狀態的不同深度。”
生活教會我們,每個人都有欲望和追求。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為了實現自己心中定下的目標,不惜犧牲時間和金錢,用野心來實現人生的價值。當然,他們由此承擔的風險,是絕對伴隨著服務員的。
所以,有多大的追求,故事的主角在各種惡劣的生存條件下戰鬥和體驗、感受生活有多大的挫敗感,故事是如何在這些條件和各種世界、各種時代中誕生的,都會用傑克·哈特的另壹句話來解釋:
“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壹個故事,而是壹雙發現故事的眼睛。這雙眼睛可以幫助我們在平凡的故事中找到不平凡的地方,從平凡的經歷中學習HTC的主題。”
必須講述無數的人生故事。設計壹個故事,妳要把講過的故事放到生活故事裏去。故事中的每壹個生命都可以從自己的壹生中選擇最重要的情節和瞬間來展現自己的壹生。
當然,風險和困境是故事能量的來源,也是情節之間看似不可逾越的鴻溝。作家要想讓讀者對人物感同身受,就要把自己放在追求人物心理、行動、情感欲望的位置上,讓讀者像妳壹樣看到妳所夢想的,感受妳所感受的,理解妳所理解的。
只有在不斷體驗的間隙中,才能感受到從壹拍到壹拍的能量積累過程,直到讀者與作品中的人物、場景、情感融為壹體,真正觸動讀者的心靈。這也是作者寫作的意義所在。
故事思維可以從“結構-事件-場景-節拍-序列-行為-故事”的每壹個板塊進行詳細描述,了解故事在各個創作過程中是如何呈現給讀者的,其中故事情節最為重要。
故事是作品的生命。劇情要求編劇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充分感受和理解生活,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生活的意義。
作品的情節要合理,要符合時代。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要對作品進行反復修改,多次充實,適當切割和銜接,增加藝術的情節效果,使讀者能夠理解,受到啟發和教育。比如《紅樓夢》歷經十年審讀,五次增刪,曹雪芹的用心和藝術修養成就了壹部偉大的傑作。
同時,劇情的高潮應該是劇情發展的終極力量,對讀者來說是不可抗拒的。直到小說的結尾,讀者仍然被藝術的思想感情所主導,這才是作品最終的成功。
第三,生活就是沖突。沖突不僅是生活的節奏,也是故事中生活的本質。
“因為故事是對生活的隱喻,所以我們期待它有生活的感覺,有生活的節奏。這種節奏在兩種矛盾的欲望之間脈動:壹方面,我們想要寧靜、和諧、平和、放松;另壹方面,我們也想要挑戰,緊張,危險,甚至恐懼。生活的節奏就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搖擺。”
因此,作家必須深刻認識到事物有兩個層次,牢記生活的兩面性。作家用文字來描繪生活的表面,如感官、場景、活動、言語,但最重要的是帶領讀者超越事物的表象,去創造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思想,去探索事物的真相,帶給人們啟發和思考。
因為在生活中,我們的目光往往停留在表面的東西上,只能看到人物的面孔,很少的動作表演。因為我們的內心被自己的需求、現實社會中的挫折、與他人的沖突或者壹些不切實際的欲望所占據,很難把別人心中已經發生的情緒變化從自己身上投射出來。
所以,在故事中,我們不僅要通過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還要培養自己從他人的表面行為和語言中看透人物內心的精神世界,能夠不斷發掘他們不可言說、不為人知的深層次內心需求和深層次。
“緊張和放松的交替是生命的脈搏。無論大情節、小情節還是反情節,所有優秀的故事都在攪動著生活的節奏。”
壹個故事如何打亂主角的生活秩序,如何讓它變得更好或更壞,如何再次反轉,如何摧毀或再生,最終將故事在這些循環之間延伸。但我們不能停留在體驗生活的曖昧中間,只能創造壹個爆炸的機會,達到生活的極限,故事才能成為吸引人眼球的精彩語句。
所以作品沒有沖突,就不會有起伏。世事無常,作家要根據這個普遍規律抓住作品的核心,利用沖突規律不斷推動故事向前發展。
總之,羅伯特·麥基寫的故事,不僅讓我們明白了故事的起源,也讓我們明白了故事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成功的文學作品離不開故事的完美呈現和人物的精心塑造,但更離不開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開卷有益。從《故事》這本書裏,我們對小說創作有了新的認識,明白了壹個好的故事不僅僅在於它塑造人物本身的魅力,更在於人物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生活所帶來的思考,以及對生活本身的反思。所以,只有用心創作,才能把壹部對社會、對人生有深刻理解的小說展現給讀者。這個故事確實是壹本好書,對我們的生活和寫作都有啟發和幫助。